• 105

新潤機構明日苑1~9期綜合討論區~~桃園青埔高鐵特區


magic55666 wrote:
那麼貴還賣的那麼很,...(恕刪)


是見鬼啦...扯...
這麼好賺喔....
我認同你的結論
以下刪除~

boboyang wrote:
目前還都是預訂階段,
也許等一陣子簽約時有些人訂比較多戶的可能會退出來。
最近地點比較好的兩千多萬大樓產品在預訂踴躍度都快跟賣菜一樣,
反而討論串前幾天有網友在問巨X建設的透墅卻還沒人討論,
看來"在地建商+透天物件"似乎已慢慢成為青埔市場上的冷門非主流產品。

ansa1104 wrote:
我認同你的結論,不過...(恕刪)


同意您的論點,一樣都3X萬了,我會選擇面青塘園的MIHO或七星峰建設的問星
只是香菸牌的鋼筋還蠻小條的
他一邊蓋我一邊嘆氣

我也不特別highlight地點了
之前有跟到討論的就放在心裡
三年後來驗證了
chi0501 wrote:
同意您的論點,一樣都3X萬了,我會選擇面青塘園的MIHO或七星峰建設的問星
刪除刪除刪除刪除刪除刪除刪除刪除刪除
您分析的很好,單價方面我認同您說的。

個人認為,以舉住品質跟流通性而言,

青埔現在開始高樓林立下,透天的高總價跟每層面積小與隱私性和採光的問題

開始已經慢慢讓一些有口袋的自住客打退堂鼓了,

尤其能蓋透天的地點又相對慢慢比較沒那麼有吸引力。

這一年來大樓成屋轉手率都高過透天。

除了頂級電梯豪墅還能一直有他的買盤以外,其餘的沒電梯透天,去化期會越來越長。

林志玲與幾個名人當初也住透天,受不了隱私性跟附近高樓的窺視,通通去買大樓住。

天母一戶一億多的透天跟一億多的大樓景觀宅,

甚至後者權狀遠小於前者,也是賣的比前者還快。

青埔目前市場上也慢慢開始有這樣的現像。。。

一個號稱90P的透天,分割成四~五層樓半,

每層樓的可用面積已經不多了,

透天每層面積再扣掉室內的樓梯,格局都是長方型居多甚至很多都單面採光,

每層面積其實變得不大。

大樓產品等於是把樓梯電梯等梯廳歸類到公設去,透天則可想成私有樓梯坪數包近來。

我本身也是後來喜歡上住大樓這樣一層的感覺,不用每層小小又爬上爬下還有附近的壓迫感。

甚至那種一棟雙拼對門的一次兩戶買下來或一層一戶,感覺就是爽~!

青埔的綠地已經這麼多,若打開窗戶如果沒有良好的採光,那感覺會很遺憾。

然而青埔絕大多數的住家透天,因為建蔽率的關係,每戶面積小到不行

假設土地持分30P,建蔽率50%,所以每戶透天的每層面積小於15P,

之後扣掉牆壁的面積跟"每層"的樓梯,能有11~12P就要偷笑了。

以自住的角度而言,

我寧願預算加碼到花2800~3000萬去買有品牌口碑且有管理的大樓成屋。

當然如果是如您所言超過120~150P的電梯豪墅,那當然一直有他的豪墅買盤就當我沒說。

但是對於100P以內沒電梯地點又不具備足夠吸引力的透天而言,我個人是不太看好後勢。

而且青埔現在大多數透天很多都是土地共同持分,



ansa1104 wrote:
不過...(恕刪)
看到青埔的建商現在都這樣漫天開價,把真正想在青埔購屋自住的族群都嚇跑了,這樣對青埔今後的發展好嗎?希望他們是有深耕青埔的打算,而不是賺飽了就走的心態。
flying的購屋感言令我感動,我們將來要一起做鄰居了!

我在過年前下訂No.3,當初選屋的歷程與心情與你完全相同. 1月初新潤代銷告訴我No.5 53P只剩下2,4,12,13及頂樓這些不佳的樓層,我完全沒得挑,算一下每坪比12月份又漲了近1W,其實我一直相信建商手上一定還有好的保留戶,只是不願意先拿出來賣,屆時價位也會比現在貴吧. No.3 總價其實遠超過我自己設定的預算,但考量A18/建商品牌/及路段(門牌是領航南路)是我理想中的物件,就這樣從No.5 選到了No.3 64P~.我很清楚短期內青埔的生活機能不會太方便,但我跟我太太的想法跟你相同,房子是拿來自己住的,"是漲是跌都要看得開,漲了不要竊喜,跌了也不要睡不著",這是我們的第二間房子,也許將來十或二十來年後台北的舊屋可能都更或變賣時,我們都還有房子住,進可攻退可守.

還有,奉勸各位代銷/仲介小姐先生們一句箴言,"嫌貨人才是買貨人".也許短暫的售屋熱潮讓你們忙的不可開交,或者因為你們房子真的太好賣了,但請謹記每位去你們接待中心看屋的客人,都是潛在的買家,客人一時稍有猶豫或提出問題時,請本著你們應有的專業及良好態度服務客人,一副口袋不夠深就別勉強的高傲態度,財神是不會上門的.生意是做長久的,到那裡都一樣,若做到跟客人博感情,那才叫做真正的高手,是帥哥或辣妹不重要,有實力的買家要的是專業的服務.


flyling wrote:
一直靜靜的潛水很久了...(恕刪)
我也認同B兄的想法,隱私與安全性確實是透天所缺乏的
以下刪除
boboyang wrote:
您分析的很好,單價方...(恕刪)
bobyang對於選擇透天或大樓自住的精闢解析,完全說中台北人買青埔自住者的口味,太厲害了,有品牌口碑且有管理的大樓成屋才是上選,不在家24小時也有人替你管理房子,颱風天也不必提心吊膽萬一地下室淹水沒人通知,半夜自己得起床巡邏好幾次.

ansa1104 wrote:
我認同你的結論,不過...(恕刪)
  • 105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05)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