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

反對鐵路地下化的好處


極風暗算 wrote:
但台灣堅持要地下化完全不考慮未來鐵路運量增加地下化後擴新線困難問題

房地產能高漲才是最重要的,
妙的是,討論地下化可帶動房產增值時,不會看到怒吼房價過高的文....
很好玩嗎? wrote:
台灣搞大規模鐵路地下化在全球來說是非常罕見的案例。...(恕刪)

如果以台鐵捷運化的角度來看,就不難懂了。
就當是捷運來看就是了。

以台灣的運輸區段也不過就是個LA大小。
設鐵路集貨場轉公路運輸都在二小時內可以觸達,不如直接海運集貨場轉公路運輸觸達末端。
中間設鐵路轉運的效益不止太小,反而拖累運輸成本,這個不用台鐵計算,各大運輸通路早就跳過台鐵不看了。

別說台鐵被直接跳過,連集運場都快消失了。外銷工廠出貨直接從倉庫拖到港區,內需工廠直接由倉庫拖到經銷商配運場。
公路網健全之後就會發生這種事。
台灣西部路網已經到了沒有任何地點是離開國道二十分鐘之內無法到達,而國道路網本身任意二點最遠又不超過四個鐘頭,總合會得到必然的結果。

台鐵根本只剩捷運功能。
好處就是交通會提早變好,交通會提早變好,交通會提早變好!!!
很重要所以說三次,我只想在有生之年,親眼看到!!!

erc wrote:
如果以台鐵捷運化的...(恕刪)


捷運也不一定要在地下啊
我記得有網友說過,在國外根本不會分的那麼詳細
只有在地下跑的才叫捷運。 現在臺鐵高架化也有加強班次
當成捷運的目的。所以重點還是在於為何非得要地下化不可
斯圖亞特 wrote:
erc wrote:...(恕刪)


退步的國家就是政策不能延續,連已經既定且發包的工程都能*打掉重練*~
說句粗俗的就是⋯之前沒A到,換我A!倒楣還是百姓。
erc wrote:
如果以台鐵捷運化的角...(恕刪)

台鐵目前要增加的是客運運量跟什麼貨運、轉運根本沒關係,像台北地下段目前要增設地三軌就困難重重。
桃園鐵路高架化,已在100年通過計劃書,總經費308億。

以中央與地方七比三的比例,
中央已於101年12月撥款207億至地方。

故102年地方已製作桃園臨時火車站計劃書,
未來的桃園火車站是類似像台北火車站的規劃,
在火車站兩邊有雙子星購物大廈,並在地下規劃停車場。
此規劃MV藍圖可向桃園市政府詢問及確認。

因應鐵路高架化政策,
龜山陸橋已動工拆除,
後續春日路橋與民族陸橋皆是。

政治人物說的一套,
建設做的一套,
用眼睛看政府到底做了甚麼,
就知道是高架還是地下了。



桃園綠線規劃從G01~G02皆是高架化,G03~G32則是地下化。
但G09~G11因徵收問題,導致有站無出口;
雖已通過初步環評,但無法順利發包工程,以至現今仍無作為。




gygy1222 wrote:
但G09~G11因徵收問題,導致有站無出口;雖已通過初步環評,但無法順利發包工程,以至現今仍無作為。...(恕刪)


這個真是史上最大的荒謬
因為地主不肯被徵收就搞一個沒有出口的車站
公共建設像這種該徵收的時候就該徵收
像苗栗那種科技園區可以不用徵收的時候就不應該濫徵

"過猶不及"


結果G9消失的車站導致G8~G10 站距足足有2公里
是在蓋"台鐵"嗎?是在"郊區"(ex.機捷林口~山鼻)嗎?是在"跨河"(ex.板南線龍山寺~江子翠)嗎?
都不是~~~~在桃園市中心精華路段搞那麼長的站距....我想問這個政府...你有事嗎?
閔碩之家 wrote:
公共建設像這種該徵收的時候就該徵收,像苗栗那種科技園區可以不用徵收的時候就不應該濫徵

事實上就是對自己有好處的時後,都認為別人的地是屬於「應該被徵收」,
而被徵收的地主大都笑不出來.....
cckm wrote:
事實上就是對自己有好處的時後,都認為別人的地是屬於「應該被徵收」,而被徵收的地主大都笑不出來........(恕刪)


也未必每個地主都反對徵收
像航空城前陣子就有贊成被徵收的地主跑去跟不願意被徵收的地主...舉牌對立

這種東西應該很客觀的去看"該不該"徵收
我就想問,一個捷運車站出口用地,"該不該"徵收?
今天不徵收車站出口用地,變成"消失的車站(G9)" 符合社會大眾利益???
每個人都要無限放大自己的權利,不想被徵收就不能被徵收的話,
現在也不會有什麼捷運跟高鐵
ex.台灣高鐵當年徵收就花了1000多億
沒有強制徵收的時候,這條高鐵花1萬年也蓋不成
  • 12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2)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