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去年到現在 南崁的房子跌了不少,新成屋好的地點 有名的建商 至少跌一坪一萬,連地點甚好的麗寶w1也跌到有24萬一坪的成交
竹城吉川,今年三月高樓層的總房價 (3個車位) 與低樓層4樓去年九月賣的總房價(2個車位)竟然一模一樣
更別提新蓋好的宜誠大美 (我想早些買的人心裡一定淌血)
新成屋(長堤白金漢),更明白指出開價是開價
甚至中悅的新古屋,開價從103年起,也一路下修,賣不出去的,始終是那幾間,甚至開價往更高開,
但屋主心中的目標價仍不變,591網站上充滿許多小技倆
以一個月管理費一萬多塊來看,高總價的七成貸款來看,此類屋主的口袋頗深
像中悅城堡之類,位於路沖,行人出口,車道出口,風水有瑕疵的建案
檯面上的成交價,多是一口氣降下來的案例
較令人意外的是,中悅新天鵝堡
他的成交價要約3000萬,(雖然去年有個2700萬的成交案例)
但最近卻也不乏成交案例
可見得如何品質以上的建案,真正中悅蓋的案子
才是買家真正care的.....
即使他們的成交價也都下修
但3000多萬,不買在台北,而買在南崁,應該要的就是那真正的豪華與品質
連中古屋四季,高登也都有成交
算是撐住了這裡的高房價市場
除此之外,小坪數的竹城等吉林路建案,舊的中悅班芙與凱薩
也因為地點的關係,多有市場進出
可是去看實價登錄,確實也不再是一片榮景
總結,現在市場走兩個峰
獲利了結
堅持己價
但買方選擇有越來越多的趨勢
隨著新政府上台與年金改革
勢必越來越多房子需要變現,以換取流動的資金
當房子的價值不再看好
而定存的利息也沒那麼好時
資金轉往保險六年期儲蓄險保單,或一次性的投資型商品
應該是未來的趨勢.
如何在這麼多選擇裡
找到最適合自己住的房子
相信不太困難
但要在越來越多釋出的賣家中,殺出重圍
賣出不虧本又賣得出去的房價
相信是許多屋主的智慧
客服們站出來 wrote:
自住者沒差,投資客...(恕刪)
自住沒差應該指的是
買下去後是漲是跌也沒差,因為沒有賣就沒有差
但之後要換房就有差
即使是自住也不想買的差太多
例如這個月買跟過半年買 差了50+萬
這樣也差太多了
多了50萬用來裝潢買家具家電有多好
投資客應該內心都有個最後底限 看要賺多賺少 賠多賠少
比較好奇的是,
1.去看房子時,房仲強調:一個建案有高有低,有些低價是特例,但有些屋主也是矜在那裏不肯降價
可當很多建案的成交都是低價時
會使人開始懷疑,並不僅僅是特例,而是普遍的氛圍
有了降價的例子,會讓人更不想買貴,賣方也捨不得少賺
這樣就變成買方跟賣方僵局的場面
房仲就增加了很多做白工的狀況
2.現在的建案,大坪數的管理費一個月都甚為驚人
買房已不容易,養房更是困難 (尤其是管理費要一直繳到天荒地老)
不知道有沒有人不是因為貸款還不出,而是管理費繳的實在心痛
所以出脫已入住的房子?
3.現在還會有人要求"先求有 再求好"的觀念嗎?
勢必要換屋的話,房市緩跌,這樣不就虧更大
房市的氣氛,實在詭譎
有人說:現金王道 (這是亙古的道理 我也知道)
有人說:有個家更實在 (有了家就沒有現金只有債與利息)
有人說:若有機會出手,價格合適就可以入手 (大家都知道 但怎樣是價格合適)
不知道板上高手怎麼看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