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自住的角度來看,為何重劃區內的房價,總是會比市場價較高一些?
用一種較簡單譬喻好了,大家平平一樣要繳稅,每個人納稅的義務都是平等的!
但是一樣繳稅,卻不一定能享受到某些公共建設所帶來的實用性和便利性等!
如:美術館、圖書館、公園、醫院、學校、交通等等。
例如:
高鐵+機場捷運+徵收的土地+重劃區的河川、學校、公園等,花了超過數千億以上的費用!
這些還不含每年的例行保養維護等費用。這些費用都是都從我們納稅人的稅款支出。
所以當我們在嘲笑人的時候,也許那些被笑的人,還會感謝大家呢!
林口A8的三井、A9的環球,青埔A18的華泰、A19的環球,這四大商城捷運來回時間不用三十分鐘。
還有青埔未來又加入確定的展覽會館及國際會議中心,和尚未開獎的市立美術館、圖書總館等.......
人生因時空環境有所不同、所以選擇也不同。
並沒有所謂的可不可憐,只有適不適合現在的自己!
但是人生也因為選擇,而產生了千差萬別!
不然其實沒必要買在青埔
房價高 生活機能差
應該也很少有人常常坐高鐵南部來回吧
有那個財力跟需求 基本上中壢還有其他選擇
如果是短程倒是還好
假設工作在台北 薪水不錯
一樣的預算 台北買一層 青埔買一棟
台北住套房 青埔至少也是一層樓
其實也不錯
發展其實沒有那麼快 因為地方太大
離市區真的有一大段距離
早期南港重劃區那一塊
面積不大 甚至不能算郊區
也是等了很久 才比較有發展
房價從20初炒到我離開時將近50
應該是民國96年
青埔那麼大一塊地方
還很多空地 還很多人是在養地
還很多投資客 也想這樣炒
其實真的有困難
內文搜尋
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