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輔大醫院旁邊
貴子路67巷
俗稱大學新村
在塭仔圳重劃區裡
目前的住處
從父母租房到後來買下來
住到現在 快五十年
對這裡的一些居住法條限制
只有一知半解
希望有了解的人可以解惑
這裡最早是包在十八甲重劃裡
當時有人來談好是都更對換
比例是50%
所以所有人都反對
但在宋楚瑜當省長時代
那好像是高中吧
記很全村的人包遊覽車去中興新村抗議
最後下來的命令是
排出十八甲重劃
但我們村限建兩樓
撐了這麼多年了
還是不斷有建設公司來談都更
對換比一直沒變
就是50%
現在就是換到塭仔圳了
當初聽說我們這裡也是去抗議
所以我們就又被排除
但是現在是限建一樓
而且如果重蓋
只能除了只能蓋一樓外
還只能蓋60%
而限建原因是我們這個村是行水區
對於這些狀況
實在有太多的疑問
希望有了解的人可以指導一下
一、既是行水區
為何我們只能蓋一樓?
旁邊輔大醫院可以蓋超過十樓?
二、我們村的人並不貪心
要求的只是1:1的對換
而且我們這裡也是住宅用地
不是像二省道旁的那些農地違章
為何建商開來的都是低於100%
我聽同事說的
很多人是超過100%的
三、塭仔圳重劃建好後
而道就變成不是行水區了?
為何新建案就可以蓋大樓了
可果以後不是行水區
那為何我們村還要被以行水區限建?
四、貴子路這邊拆房子是跳間拆的
輔大、天主教的地產全跳過沒拆
為什麼?
五、輔大為什麼有那麼多特權?
而且我們村好像現在變成輔大醫院轄區
輔大醫院沒設機車停車場
而是將我們村內的馬路規劃機車停車位
來輔大醫院的機車
幾乎都在我們村裡亂停
因為在醫院旁邊
我們整個村被劃為禁煙區
我站在門口抽煙
還被警察念
叫我去自已二樓陽台抽
當初蓋醫院時就有協商
希望救護車穿過我們村時 警鈴關掉
但只有剛開幕時前三個月有遵守
現在我已經幻聽
隨時都覺得耳旁有救護車警鈴聲
但對於救護車
大家也不好意思說什麼
只好忍耐
我們村本來是前後通
後面是二省道連接急診室
現在急診室建了一條路到新生路去
我們清靜了
但現在後面封起來了
整個村子變死巷
這裡的狀況
從宋省長到現在
我們不斷的找民代陳情
兩黨都有
限建都說解除不了
為什麼不斷的房仲來要買房
但為何不管任何建商來
開的比例都那麼低?
這個房子
是從父母繳房貸
到我手上從大學打工幫著還
後來退伍後我跟著還
到十年前才好不容易還完
前陣子同學(同村的小孩幾乎都是小學同學)放棄了
想貸款去別的地方買房子
結果被銀行告知
我們村裡的房子已不接受抵押
為什麼會這樣?
兩代人多年努力買的房子
眼看著房子好像快沒了
這麼多的狀況
到底有沒有解?
都更、重建,其實就是買賣,他提供的價值你願不願意用這樣的商品去換,你當然可以永遠保留你的商品,憲法可以保障你居住在那裡,但是銀行不給抵押,法律不給容積率、建商不給好條件...,都是人治,也是會變的,這點非常現實,但也沒辦法。
您說的不貪心,只想1:1,不知道您是否需要部份負擔呢?賠錢生意沒人做,你一定要知道這個道理。路邊攤殺價道理你應該懂吧。
如果姑且不論政府特權亂搞,都市計畫本來就是會與時俱進,不然江翠北、二重左右岸,為甚麼又能蓋房子了?當初明明說不能蓋的阿....
我們能控制的只有自己的房子,所以當初孟母才要三遷,因為你無法有那麼多時間與力量,去對抗你家外面的事情,當然你說有沒有辦法讓政府重視,有阿~~,看你是要上媒體或是搞抗爭,雖然不一定有用。
不過我也知道,你可能覺得我在嘴砲你,但我知道到時候我家發生像您一樣的事情,我會跟你一樣無助,所以...我會提醒自己這樣的例子,有建商跑來找我50換,我就換了,整村去抗議,我就趕快搬走了。
Sabrina111185 wrote:
去問新北市政府城鄉局...(恕刪)
500坪?
大學新村裡沒有500坪的
500坪的是二省道旁的那些鐵皮屋的地主
(我也搞不清楚那是農地還是建地)
不過那些地在很早以前
都被某任鄉長以農地的價格收購了
在地人都知道
溫仔圳的農地
兩黨的政客買了不少
上面所貼的實價
土地面積大多在十坪左右
減半給我們的話只剩十坪
所以以都更來說的話
原來是三樓共三十坪的居住空間
換後剩五坪 誰願意?
尤其是付了半輩子的房貸
以為接下來就輕鬆了
結果現在房子老舊不準動
難道再重新背一次房貸
再把房貸再傳給下一代?
總覺得之前兩輩努力的成果
就這樣打水漂了
政客聯合商人這樣搞
沒收人民財產
和共產黨似乎沒有太大差別
法律文件看不太懂
但有一點讓我感到非常的迷惑
塭仔圳到底有沒有未來?
看YouTube、新聞、甚至是01搜一搜
都是一平看漲的聲勢
即然未來的聲勢那麼好
為什麼連1:1都換不到?
如果建商連1:1都不願意換
表示建商也不看好這區
那網路上的聲量到底哪裡來的?
大學新村這次算第二次躲過重劃了
而政府看起來也打算繼續用這種懲罰性的限制
逼這裡的居民自已無條件退出
當周圍的地整好重蓋後
這一小塊區變成中國所謂的城中村貧民窟吧
vistac wrote:
路上的聲量到底哪裡來的?
大學新村這次算第二次躲過重劃了
而政府看起來也打算繼續用這種懲罰性的限制
逼這裡的居民自已無條件退出
1000坪是假設, 原則上約略會少一半地, 依區段重劃前後價值去估算要分攤的重劃費用.
塭仔圳約有400公頃, 各地段優劣不同, 起碼捷運周圍或交通方便地點, 將來一定搶手.
新北許多重劃區 如仁義 央北 江翠北側重劃區 二重疏洪道重劃區 不是重劃區每個區段交通都方便.
若怕塭仔圳太大, 選捷運周圍或交通方便地點是不會有錯.
當然重劃區需要時間開發 不會生活機能一次到位 副都心頭前約2009年重劃完成 經歷約十幾年 生活機能才漸趨完善
重劃區道路寬闊是棋盤, 且都有地下室停車位, 可是大學新村道路已成形無法擴大, 基地不大, 挖地下室有困難, 又大學新村容積率低, 建商會覺得不划算. 通常容積率高 改建 愈有價值
早期都更政府對民眾的教育不夠
加上上一代的人覺得辛苦錢好不容易得到的土地現在卻只剩一半
樓主的問題 除非這代很有錢自己的房子自己更
否則可能一輩子無解了
但就算自己重建了 你隔壁或鄰近的鄰居
不可能大家都有能力這麼做 所以你的居住環境也不會好到哪去
結果還是無解
其實每次看到那些覺得自己損失想要 1:1 拿回來的民眾都覺得有點好笑
因為都市更新 為的是更好更安全更舒適的生活環境而更新
所以通常都會規劃寬敞的人行道,比例較高的綠蔭甚或是圖書館等公共設施
這些都要設計,都要錢都要地
要享受這樣環境 難道不用犧牲持有比例嗎?
當然 你可以說這些我通通都不要
結果就是像樓主一樣 沒有要酸或嘲笑的意思
只是老一輩的人沒有這樣的觀念
造成這樣的結果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