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林口轉運站偌大候車空間經常空蕩蕩,等車民眾不多,居民認為根本沒有發揮轉運功能,應是公車路線出了問題,甚至質疑,林口不像台北有密集住宅區,或是大量公車通勤需求,不理解為何要設置短程公車轉運站。

南勢里長陳國烝以南勢國小為例,760路線公車班次少,民眾都選擇搭公所的免費巴士,相較方便,認為要多增加班次,並有多種選擇才能吸引民眾。

市議員蔡淑君表示,轉運的功能要發揮到最極致,才能提升民眾搭乘大眾運輸的意願,建議業者可用接駁車方式,讓文化一路至文化北路的民眾來轉運站,再轉乘路線上高速公路,同時也可保留現有公車路線,讓民眾從文化一路可直接上高速公路,有不同選擇。

市議員李宇翔建議,可仿效桃園長庚轉運站的多功能模式,有商場、百貨公司、客運、公車,林口只有市區公車運量當然低,浪費土地利用價值,應吸引更多業者讓路網更完整。

交通局表示,雖然乘客數日益增加,但確實尚未完全發揮功能,有待加強使用。民眾都希望從自己家門口上車,再直達雙北任一目的地,但這方式效率差,因為還要先繞市區一圈,才會上高速公路,現在希望民眾能搭車到轉運站,轉乘轉運站發車的路線班車直接上高速公路,雖然要一次轉乘卻可以節省更多通勤時間。

至於未來是否可以改建成商業化轉運空間,交通局表示,目前時機尚未成熟,因所需投入資金龐大,仍有時間觀察及財務計畫可行。

交通局說,林口轉運站是利用國際媒體園區回饋金設置簡易型轉運站,整地費用較高,但可在林口工一區及媒體園區完成前,養成民眾公共運輸使用習慣,儲車調控功能,也能一併解決林口及龜山地區乘客上不了車困境。

原文網址: UDN
林口轉運站使用率低 居民:像蚊子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