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家在多雨潮濕的蘭陽平原的羅東,從小就是看也看習慣了,習以為常。
念大學到南部,之後歷經當兵、工作、成家,定居在新北的西區。
從念書、當兵、工作,還是差不多約一個月回一次羅東,每年冬天回去,第一個發生的事,就是先打噴嚏一、兩天,慢慢才會停。另外就是冬天衣服不容易乾。每年農曆新年總是下雨機率高。
開車回台北時,也會感受到天氣的變化,冬天時經常是羅東、宜蘭、礁溪、坪林、石碇、南港都是下雨,到內湖雨變小了,到了差不多松山機場北邊這一段高速公路,路面開始變乾了,到五股之後變成好天氣。經常是如此。
(就是這陣子常見的氣候)
今年台灣有歷年來罕見現象,就是今年幾乎沒有颱風侵襲北台灣,為何當全省主要水庫缺水嚴重時,位處台灣北部最大,供應大台北地區數百萬居民民生用水的翡翠水庫,數月前水位降到150公尺以下,在沒有颱風帶來大量雨水情況下,上周水位上升到需要洩洪因應的滿水位?
跟大陸型國家相比,台灣算潮濕,台灣雖不大,但各地,各區還是有不小差異的。
只要是面向東北季風帶來富含水氣的冷空氣,所掃過的地區,都難以幸免。
基隆、宜蘭多雨,新北的雙溪、貢寮、福隆、坪林、石碇、深坑烏來也都潮濕多雨。
甚至認為是屬台北盆地的汐止、南港、木柵、景美、新店其實也算潮濕、信義、松山、內湖、中永和受一半影響。
大台北盆地的西區就好很多了,另外,林口雖算大台北西區,但地勢較盆地高,全年下雨天數不算多,雨量也不算大,但因海拔高,還是有山區濕度較高的氣候現象。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