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方說這一個建案,一層一戶均值大戶。
每一戶之前詢問的行情,大概至少毛胚屋會賣在 4300萬左右。
根據下圖公開資料,算起來每一戶建造成本約 422萬。 不曉得這種成本,是否就是整個建案蓋好,包含公設本身裝潢,一直到毛胚屋的狀況。
當然房屋售價也要考慮到土地成本、資金流轉成本 以及我們看不到的隱形成本、賣不出去的也要算風險成本。
小弟只是好奇,利用建造成本,去推算這個建案的品質是否有參考性?
比方說今天這個建案每戶建造成本就是422萬
如果有其他條件類似的建案 , 沒超過16樓,均質大戶,毛胚屋賣在4000萬 看似售價便宜300萬 但是每戶建造成本只有220萬,是上個建案的一半建造成本,根據成本比例去計算,是否反而這種建案花一樣多的錢 相對的品質比較不好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