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問汐止日月光梯間空間是否能合法利用?

最近發現汐止日月光社區有個奇特的登記方法。

某家房仲說"主建物的登記面積含該層之電樓梯間,因此可能造成室內實際面積小於主建物登記之面積"。
又說"這種更改電樓梯間面積為本戶室內專用的情形,有違規使用及占用公共設施等問題"。

電樓梯間的示意圖如下。有些住戶有在外面再做一個大門。而此圖中的住戶則沒有。
請問汐止日月光梯間空間是否能合法利用?

如果是公共空間,怎麼會登記在主建物裡面? 這非常奇怪,主建物居然登記了住戶不能使用的面積?
這面積不是應該算公設嗎? 有人知道為什麼汐止日月光會有這種奇怪的情形嗎?
這種登記法,表示日月光中這種戶別的低公設比是個假象...

另外,某家房仲說,管委會的態度是舊的不管,但是不準蓋新的? 有沒有該社區住戶可以確認一下這是否為真?
2019-03-11 17:57 發佈
中古大樓或公寓很多都這樣啊,梯間算到主建物裡,但佔的面積都很小
汐止日月光這占的面積也太大了點吧
我是買二手的,買來就有推第二個大門,我們這一棟倒是幾乎都有
「小公設」係指每一層樓的樓梯間、電梯間、通道、走道等,同一樓層住戶可以共同使用之公共設施。

所以要看同一樓層住戶大家是不是一起違法使用不然小心被檢舉.
根據這篇文章,1999蓋好的汐止日月光,其建照可能是在1994年10月,甚至1987年前取得的,才能用舊式的登記法。
https://www.smartloan.com.tw/viewBlogDetail.do?kmId=19
建商在蓋房子時,有容積率問題,但按照台灣建築法規,有一些建築物的面積是不包含在法定容積裡面,但蓋出來一樣可以賣錢。
土地X容積率×獎勵=基準容積(就是法律上你可以蓋的坪數)。
基準容積×坪效係數=可銷售面積。
簡單來說建商買一塊地後,土地成本固定了,但能蓋越多坪數他賺越多,就會想盡辦法拉高坪效。
算法我把網址PO給你,看完你就懂了,現在一堆建商2次施工,什麼機房回饋等等都是為了多蓋一些坪數出來賣。
建商最常見的就是拿到職照後,外推陽台,機房,安全梯,走廊等等,通常紅包都送完了,整棟二次施工,整棟都違建就不會有鄰居檢舉了。
http://www.masterhsiao.com.tw/CatRealEstate/HouseRebuild/HouseRebuild.htm
會查這些資料是我媽有一間店面當初有談都更,後來沒成功,是我在負責。
我們總共是800坪土地,商四土地容積率是800%,臨中華路能蓋摩天大樓,建築師設計圖畫出來能蓋到16000坪。
800(土地)×8(容積率800%)×1.1(容積率獎勵)=7040(基準容積)
含車位後是16000坪,所以坪效系數是
16000/7040=2.27
因為是蓋42樓公設陽台一堆,但為何建商不玩了,因為雖然坪數多,但建築成本也貴,蓋摩天大樓審核期又長,房市翻轉後建商無利可圖就沒再談了。

linvail wrote:
最近發現汐止日月光...(恕刪)


我的社區也是這個狀況 電梯和樓梯的空間算到主建物坪數去算

如果管委會沒在管 或是很多人都違規 那就不要怕給他蓋下去

如果被檢舉那就大家一起檢舉

自己玩不如一起玩


沒有那種舊違建沒關係新違建不可以的事情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