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很好奇一件事
台灣除了官員各種杯葛浪費時間外....
所有公共建設先撇開暗地的各種(利益糾葛)
有多少建設是沒人罵的...?
當初高鐵蓋出來,不是都在罵...沒人搭、太貴阿、站點交通不便等等...
現在營運還不是穩穩的上軌道,有固定客群,更是南北往返趕時間的救星...
每個公共建設我相信都是有他的未來性,難道因為票價貴(考量營運單位、成本)
就不蓋嗎?
台灣公共建設直觀來說...已經落後對岸一線城市很多了...在不蓋?等死嗎?
一個公共建設標案,從提案到完工,平均10~15年以上...不誇張
還要再落後10年嗎......
其實這個城際捷運的核心價值在於(國際、觀光、前瞻性)
而不是類似(城市捷運)的便利、便宜...
這邊舉例一下:
假設一個外國人要來台灣觀光,他會優先選擇哪一個。
(A.桃園機場直達台北市的捷運、B.看不懂的巴士站牌、C.不知道能不能溝通的計程車、D.不知道會不會搭的台鐵)
常出國的人應該都會有相關經驗吧...? 城際、城市交通的票價往往是不對等的。
There's no life before cof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