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的開發,是由南而北;而北部的開發,則是從淡水河沿線開始。前清時期,整個臺北盆地對外連繫,都是倚賴淡水河及其支流所形成的水運系統,當時從大陸來的大帆船可直達新莊的頭前埔,頭前是一重的意思,埔則是閩南一帶居民對河岸沙洲的慣稱,「三重埔」則有第三段沙洲的意思。後來因為淡水河上游帶來大量的泥沙,淤積河床,河床漸高,船隻航行不方便,開發的重心,就轉到下游的二重埔和三重埔地區。而今日三重埔的俗稱,也因此聞名於北部地區。所以很意外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