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

機節6度跳票?民眾:慢一點無所謂!?

新聞標題:行政院要求交通部機捷通車規格修改放水?

2016-01-26 09:49

機節6度跳票?民眾:慢一點無所謂!?
(資料照,記者王藝菘攝)

〔記者黃立翔/台北報導〕本報獨家報導行政院昨證實,選前曾要求交通部及相關單位,
依照採購法建議高鐵局及交通部研議以「減價驗收」方式依照現況
(機場捷運班車目前測試中可達到的發車頻率及行車速度),並已簽報奉院長毛治國批示盡速辦理,
知情者表示,這等於是行政院在選前下條子,要求機場捷運放寬標準驗收,
在馬政府下台前趕讓機捷通車,「簡直拿人民生命安全開玩笑」。

記者向高鐵局總工程司鍾維力查證,鍾未證實公文內容,但證實昨天確實為此開會,但鍾維力澄清,
「減價驗收」有其必要,是要求廠商在期限內完成工程的手段,目前確實研議中,
且由於廠商丸紅有修改程式的問題,3月確定無法通車。

鍾維力說,機場捷運的合約規範要求機捷要能達到「每3分鐘發一班車」
(1班普通車、1班直達車),並能在初期排出每5分鐘間隔發車(1班普通1班直達)班表,
要求35分鐘內能從A1站台北車站到達A15站桃園機場,但目前一直達不到,
由於北捷也發生過類似問題,也是初期先通車,趁搭乘人次低時再逐步改善,
因此擬採用北捷作法,先符合民眾初期通車需求。

鍾維力說,目前變更合約內營運規範的部分,就是將行車間隔改為6分鐘,
就是每6分鐘輪流發1班普通車,1班直達車,因此在調度場內的預備車也能從1列增為2列,
另外,減少營運班表設計中A3站及A8站停車時間,就能符合35分從台北車站到桃機的要求。

鍾維力表示,目前做不到3分鐘、5分鐘間隔發車的問題,在於A1站與A2站間有隧道,
電腦程式要求隧道不能同時有2輛列車,因此影響班車間距,
再者每3分或5分鐘發車會有直達車追越普通車問題,因此減緩速度,
且目前機捷列車也還做不到平均時速60公里,目前最快僅能達57公里。

鍾維力澄清,減價驗收是最壞的狀況,若丸紅做不到合約規範,才會減價收受,
而3分鐘間隔要求「只要通車後趁夜間停班時驗收達成就好」,有信心在營運穩定後將6分鐘間隔
提升為5分鐘,通車後延遲達成也會向丸紅求償,並不犧牲民眾權益及行車安全,
若以此標準春節前可完成IST測試於PRSR測試,2月底前可完成連續7天穩定度達99%,
再給桃捷公司3個月做通車前模擬演練,若順利5月即可通車。



----------------------------------------------------------------
好期待520機捷通車唷!!

本人是不介意晚幾分鐘的時間!畢竟有通就好,如有安全的疑慮那就另當別論了!!

不知道大家介意不介意晚點到站呢?

還是背後有更多的秘密呢?讓我們繼續看下去!!




2016-01-26 11:57 發佈
文章關鍵字 機節 民眾
鷹村正幕 wrote:
新聞標題:行政院要求...(恕刪)
麻痺了,不常出國,平日機車代步,還好,只要跟安全無關的驗收,覺得都還好,別因為政治而標準有不同
這年頭還有人相信3月會通車?
我以為只有房仲會這樣子說來騙人咧
沒想到還真的有人相信~



方雲 wrote:
這年頭還有人相信3月...(恕刪)


我住林口,但唱衰機捷,真的不知道是怎麼設計這路線的
而且透露的票價也沒有吸引力
再則,如果車箱内都是滿滿的人(籃色車箱),不知可不可爬上去,哪有人爬坡能力5度的車,用來運4.7度的軌道,車子不會老嗎?

方雲 wrote:
這年頭還有人相信3...(恕刪)


包商丸紅/西門子達不到目標而已,機電軟體要再修改.
但下一版出來再驗收後再通車,一定超過年中....
目前均速57公里和合約要求60公里,就是仍有差距.
這版軟體效能不足以達到3/5分鐘發車要求.但和行車安全無關.

現在交通部提出的方案不是要減最終規格,而是暫時調整初期營運規格.
最終版還是得照原始機電要求,只是初期標準降低,類似全民公測版.
先求有再求好....
初期降速減班有利於先疏解兩大Outlet的假日人潮,也有助於桃園機場的國際競爭力.
而且也可減少桃捷虧損,因為已徵了近千人,每個月要付薪水,卻沒有進帳...
這時講啥班距車速影響的競爭力,還得把不通的代價也想想...
各界應該要理性衡量利弊. 是寧可沒車也不打折,還是先打折有車再要求改善?

至於是否是趕卸任前通車....我覺得無須多做想像.
選前通選後通都無法改變某黨崩盤的事實,
過去8年的施工期與延誤,要說可當政績也很牽強沒人信了.
(雖然我也不希望馬總統本人來啟用搭乘.....太可怕了,之前搭過的阿帕契....)

其實這麼短的距離又分普通跟直達,還要有追越,就蠻困難的
能追越的站點又很少,任何一點小影響就會誤點。記得普通只比直達慢五分
如果初期只發普通車?大家速度是否會快點, 先抱歉我是外行
趕在520前通車才不會讓功勞被民進黨搶走。真心希望蔡英文能專案調查機場捷運的責任,一條捷運試車試兩年了還不能通車,老是推問題給廠商,捷運局都不用負責任嗎?

gene.chen.tw wrote:
捷運局都不用負責任嗎?..(恕刪)


就算講監督興建,也不太關捷運局的事,本案是高鐵局負責的.....

sunchang wrote:
其實這麼短的距離又分普通跟直達,還要有追越,就蠻困難的(恕刪)


如果有站內第三軌,就可以過站超車了...不過我也不知道實際軌道配置
看新聞是寫有一段隧道的安全設定只能單列通行,不能跟車,也是原因之一
sunchang wrote:
其實這麼短的距離又...(恕刪)
其實這麼短的距離又分普通跟直達,還要有追越,就蠻困難的
能追越的站點又很少,任何一點小影響就會誤點。記得普通只比直達慢五分
如果初期只發普通車?大家速度是否會快點, 先抱歉我是外行


我也覺得這有困難,
這篇是說站與站太短, 無法跑快



Wen Ming 的部落格 (到舊版)

文章
相簿
訪客簿

機場「捷運」注定跑不快
2010/06/07 03:04
瀏覽16,439
迴響12
推薦18
引用0



上圖為機場捷運將採用日本福岡市西日本鐵道3000型通勤電聯車同型車



馬總統上週視察松山機場,本週視察桃園機場,說實在,終於有人注意到國家門面的問題,這一定要稱許的。

但總統今天再度要求(前一陣子已經要求過一次)機場捷運要在20至25分內到達,總統點出了很多民眾的疑問,為什麼不能快一點?我的了解,這是相當困難的事。不是沒有這種軌道系統,而是十幾年前規劃時就注定它跑不快的命運。

當初交通部高鐵局規劃設計時,並不是以「機場快鐵」這種專門服務機場旅客至市中心的鐵路系統來規劃,而是以兼顧三重、新莊、泰山、林口地區運輸需求的「捷運」來設計。所以,目前的機場捷運是有十四站(不含中壢延伸線)的「捷運」,而不是僅有二、三站的「機場快鐵」。

十幾年前筆者採訪時也問過高鐵局長,台北車站到桃園機場35.7公里,卻要花35分鐘才能到達,有什麼誘因來吸引開車族搭乘,也無法紓解目前中山高台北到桃園塞車的問題。我得到的答案很簡單,如果要以快鐵來規劃,沿途經過三重、新莊、泰山、林口、蘆竹等地方人士會強烈反對,而且高鐵局也對單純的「機場快鐵」,能否滿足運量有很大的疑慮。但我當時還是對台北捷運已經規劃了新莊線,為何機場快鐵還要和捷運搭在一起,很不解。

後來高鐵局提出的規劃是,機場捷運將有兩條軌道,讓站站停的普通車和只停二、三站的直達車能透過跳蛙式的行車設計來滿足,地方運輸和機場運輸的兩種需求。

看似這種規劃是兩全其美,但目前全世界的軌道系統,用捷運式或地鐵式的軌道設計,是以時速70、80公里的列車來運行;而機場快鐵基本是用120或160公里速度的列車來運行。

簡單的說,機場捷運就是用類似台北捷運的列車運行,因為它要站站停,所以車速的設計不可能太快。而機場快鐵所用的列車和台鐵的自強號概念類似,站與站間的距離要比捷運站間五百公尺距離長。

所以,機場捷運即使將來要開不停中間站的直達車來壓縮行車時間,但也很難壓縮到20分或25分,我的了解是扣掉十站左右的停站時間,原訂最快的35分才能減少至28分。

而且台北到桃園機場還有林口台地坡度和曲率半徑的問題,這又讓「機場捷運」快不起來,所以在規劃時已經決定採用捷運系統,就注定它「快」不起來。

當年官員不敢高估桃園機場到台北市的運量(當時大家對兩岸直航都沒有信心),深怕機場快鐵運量不足,造成財務虧損。但任何重大的建設,常存在這種關鍵性的決策,如果官員早就預估到桃園機場年運輸量會因為開放兩岸直航而大幅增加來台的旅客量,那時決定建設的是專門服務往來機場旅客的「機場快鐵」,就不會有今天總統要求跑快一點的問題。

其實,「機場快鐵」並不是多麼新的概念(如香港赤鱲角機場「機場快線」就採用機場快鐵系統,全長35.3公里,行車時間24分鐘,中停二站),早在台灣規劃台北到桃園機場的鐵路系統前幾年,筆者有機會前往德國採訪機場快鐵系統、捷運系統和傾斜式列車(就是現在來往台北和花蓮的太魯閣號)。

只能說,總統現在的要求已經太慢了,因為機場捷運路線已定,施工進度也過半了,機電標(含車輛系統)也早已決標了,甚至要採用的車輛系統(九州福岡市天神牟田線使用的日本西鐵3000型通勤電聯車)也決定了。

據了解,去年有很多產業界和文化界、文創的專家,曾在總統府的文創論壇裡,脫題要求總統先解決國家門面(桃園機場)陳舊不堪的問題,加上總統自己提出的桃園航空城和松山機場作為東亞城際樞紐的概念,總統最近頻頻緊盯機場建設就不令人意外,可惜的是機場捷運確實很難在20分到達。

不過,還是很高興馬總統上任後緊盯機場的問題,也終於決定要加速興建桃園機場第三航站,幾年後如果國人進出國門時,能有一份驕傲的感覺,機場捷運快不起來的遺憾,也許大家就不太會計較那3到8分鐘的時間。(註:機場捷運命運多舛,原是BOT案,優先議約的長生公司提出以開發房地產為主的概念,後來財務出問題後,政府才拿回來自己做)

  • 8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8)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