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在新莊地區繞了一個下午,發現正在興建的樓真是一棟接一棟,姑且不論是否很多投資客買了放空屋。
就數量來說,少說也有1~2萬戶,如果這幾年建案都陸續完工,那勢必提供相當數量的供給,到時對於其它周邊地區(如板橋)會不會造成房價下滑呢?
因為目前台北市的房價真的高得嚇人,而且台北市到新莊的車程其實不用30分鐘,我想應該會有不少人會考慮新莊地區吧!
最近開始關心房子的問題,且上星期去看了板橋的房子,想了解一下新莊建案對板橋的影響。
一方面,就如同最基本經濟學所述的原理,供給加量會帶來價格下跌、成交量上升。
但矛盾的是,若建商想要賣更多房子,他們有兩種選擇:
一、調低價錢
這個很直覺性,調低價錢了,買的人變多了。但是調低了價錢,怎麼跟原先的已買戶交代?同時,若建商「承認」價錢已經在往下走,市場的預期心裡與信心會跟著降低(所以需求也減了),反而不一定能讓消費者出手。
二、調高價錢
這個就很不直覺性了。在房市不景氣的時候,建商竟然還調高價錢?那是因為他們非得調高價錢不可。就如我前文所說,他們陷入一種「騎虎難下」的狀態。所以房市不景氣,第一波的現象只是量縮,然價不減或是持續上揚。
另外,重劃區大案量一方面增高了賣壓,卻也創造了規模效應。大量房子帶來人流,人流帶來商機,商機帶來開發,最後反饋回房價身上。大案量一體兩面,如雙面刃,然而怎麼評估風險與展望就是個人選擇,也依不同的建案、地點而異。
房價下滑所牽涉的東西太多。奇怪且特殊的是,房價下滑所帶來的是更低的需求,然更低的需求又帶來更低的房價,這又是所謂泡沫的產生。新莊其餘地區因為頭前、副都心帶來的規模效應、比價效應是讓他們上漲的(可以取洲子洋、下新莊為例)。至於新莊會不會因賣壓帶來下滑,那是整個房市景氣問題,與此地的案量倒是沒有太直接關係。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