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貼我投的文章,請指教
http://tw.news.yahoo.com/%E5%9C%A8%E5%9C%B0%E4%BA%BA%E8%AB%87%E4%BA%A4%E9%80%9A-%E6%B7%A1%E6%B1%9F%E5%A4%A7%E6%A9%8B%E8%88%88%E5%BB%BA%E4%B9%8B%E5%80%8B%E4%BA%BA%E6%B7%BA%E8%A6%8B-015910008.html
在地人談交通:淡江大橋興建之個人淺見
作者:汪雨蒼(荒野保協會專案專員)
拖延多時的淡江大橋,終於在今年度的4月24日完成了環差分析,筆者居住在淡水沙崙里已35年,在此發表一下個人的看法,其實淡江大橋的興建,影響最多的不是淡水夕照,因為淡水夕照還是有的,只不過會多一個大橋的景,觀賞景色見人見智!
這座橋對淡水影響最大的應該是沙崙路的交通,淡江大橋橫跨淡水河口,經由沙崙路接到淡海新市鎮,行車距離約6公里,沙崙路的雙線道將被拓寬成四線道,日前淡水區大庄里里長林建仲所爭取並已建好的沙崙路兩邊人行步道及花圃,就會消失不見,車一多整個生活品質就下降,所以我覺得最應該反對淡江大橋的人應該是目前居住在淡海地區的人(沙崙里、大庄里、油車里)。
再來看看淡江大橋的交通疏解,淡海地區的居民工作多在台北市等地,不少人已養成了搭公車轉捷運的習慣。若以開車在內湖科學園區工作的人來說,經台64線接國道一號需40分至1小時,比對搭公車轉捷運的時間約1個半小時,似乎沒有節省時間且浪費油錢又不節能減碳。但對於在新北產業園區工作的人來說可能會較方便,但前提是要開車。
也許有人說從八里到淡水省下到關渡大橋這段路就是效益,淡水到桃園機場就很近了,也可以連接台北港作為台北港腹地發展觀光。試問有多少人是住八里在淡水工作,或是住淡水在八里工作的?而且台灣如果都是發展走馬看花的觀光,品質永遠也不會提昇,淡水需要的是生活品質跟慢活,要發展真正的觀光,就要讓人住下來並且留在附近消費,因此生活品質跟居民的素質是最吸引光觀客的,而「最」便捷的交通反而不是必需的。
再來談談輕軌捷運的共構,淡水將要興建的輕軌本身就很有問題,依目前已通過的方案來看,從漁人碼頭站到紅樹林捷運站,約10公里需20多分的車程且與平面道路共用路權,如果是八里人要搭乘淡江大橋的輕軌來搭捷運,至少要30分以上的時間,由八里搭乘公車到關渡或蘆洲捷運站,約需要半小時,請問這對八里人的誘因在哪裡?
最後來談談經費與效益,為了一個淡江大橋要花費150億元,淡水輕軌也要1百多億元,目前興建中的淡北道路約需40億元,這些建設既不節能減碳或是交通效益待評估,說穿了只是希望幫淡海新市鎮解套圖利建商。
一個真正做到節能減碳或是進步的都市,應當是以大眾交通運輸及低碳交通工具為主,並且儘量增加民眾願意搭乘大眾運輸工具的誘因,相較之下,我還真不知道新北市政府對整個淡水地區的交通政策在哪裡?
RICE 1502 wrote:
淡江大橋興建是西部濱...(恕刪)
淡水需要的是慢活以及低度發展的良好生活空間,請認清事實通台北的路廊只有一條,停止過時的環島公路計劃,擬定完善的大眾交通策略以便利淡水、三芝、石門三區居民,要不然車一多人一多,再十條路都會塞到爆。
一,若以開車在內湖科學園區工作的人來說,經台64線接國道一號需40分至1小時,比對搭公車轉捷運的時間約1個半小時,似乎沒有節省時間...
依該專員算法, 最快的40分和現行的90分差了一倍多,最慢60分和現行的90分差了30分鐘,怎麼說似乎沒節省多少時間!
二,也許有人說從八里到淡水省下到關渡大橋這段路就是效益,淡水到桃園機場就很近了,也可以連接台北港作為台北港腹地發展觀光。試問有多少人是住八里在淡水工作,或是住淡水在八里工作的?
淡江大橋主要目的並非侷限在往返八里和淡水兩地工作使用,而是串聯快速道路(快速直達五股,蘆洲,新莊,板橋,中永和..)和高速公路;免走市區,省時且有效紓解台2線車潮。再者,現行的交通狀況,住淡水在八里上班的人當然不多;相對的,若在淡水工作你會選擇住八里嗎?但若有大橋就不一樣了
三,淡水將要興建的輕軌本身就很有問題,依目前已通過的方案來看,從漁人碼頭站到紅樹林捷運站,約10公里需20多分的車程且與平面道路共用路權,如果是八里人要搭乘淡江大橋的輕軌來搭捷運,至少要30分以上的時間
淡江大橋可縮短兩地的距離,並非只是轉乘。若就轉乘功能而言,淡江大橋輕軌並非和綠山線同時動工,大橋輕軌若通車,藍海線也通了,所以從漁人碼頭到捷運站不需花20幾分繞道坐綠山線,而是坐藍海線,不到10分鐘到捷運站。
而且輕軌目前規劃並非與平面道路共用路權,綠山線7站高架,4站平面
所以,請勿誤導
我也算是在地人吧! 打從清朝時代先祖落戶沙崙,我是第七代,現住新市鎮! 小時候常常與父親或玩伴到現在的漁人碼頭所在地去釣魚及撈蛤蠣,但慢慢的鄰居玩伴都不見了,原因是大家都到台北或其他地方工作了,長大畢業後我也是,工作地點在汐止新台五路(目前在五股工業區上班),在地很多年輕人工作地點不是在淡水而是在其他縣市,城市發展與交通息息相關,現代科技進步一日千里,我個人認為淡江大橋好好規劃,一定可以成為新地標,並且可連通台64線,到五股、新莊等地不必一定要走關渡大橋,而且交通便利後可活絡地方經濟支持在地經濟及就業,城市發展是歷史的必然,我們應該做的是善用現有的科技去改善我們的生活並營造人與環境雙贏的局面,不要一味逢橋必反,逢建設必認定官商勾結,這種扇動的民粹主義想法已造成台灣現在進入無止盡的內耗,政府怕事無作為,別的國家在進步而我們一直在原地踏步!
古蹟部分可以利用現代技術挖掘遷移後再興建大橋,影響自然生態水筆仔的區域,應該是規畫施工完後如何復育,這也許是再一個十年或二十年的等待,但至少讓我們看到未來的希望,我不希望因為父執輩的無能讓後代子孫永遠生活在交通的惡夢中!
我不認為我的想法足以代表在地人、淡水人的想法,但我認同民主社會少數要服從多數,所以,我認為應該要辦理公投,由在地人來傳達我們的需求與聲音!
我希望辦理公投!
抱歉用您的文章抒發己懷!
依該專員算法, 最快的40分和現行的90分差了一倍多,最慢60分和現行的90分差了30分鐘,怎麼說似乎沒節省多少時間!
40分鐘和60分鐘的算法純粹是距離上的算法,這還沒有加上新市鎮萬一住滿30萬人要怎麼去疏解
淡江大橋主要目的並非侷限在往返八里和淡水兩地工作使用,而是串聯快速道路(快速直達五股,蘆洲,新莊,板橋,中永和..)和高速公路;免走市區,省時且有效紓解台2線車潮。再者,現行的交通狀況,住淡水在八里上班的人當然不多;相對的,若在淡水工作你會選擇住八里嗎?但若有大橋就不一樣了
淡海新市鎮的建設純住宅,能包含有多少的工作機會,相對的八里也一樣,要有工作機會都到桃園去了,除非是發展觀光
淡江大橋可縮短兩地的距離,並非只是轉乘。若就轉乘功能而言,淡江大橋輕軌並非和綠山線同時動工,大橋輕軌若通車,藍海線也通了,所以從漁人碼頭到捷運站不需花20幾分繞道坐綠山線,而是坐藍海線,不到10分鐘到捷運站。
而且輕軌目前規劃並非與平面道路共用路權,綠山線7個高架,4個平面
藍海線可能會建嗎?經過中正路或中山北路路幅這麼窄的地方,當心一建下去高雄捷運的現狀殷鑑不遠
所以,請勿誤導
不是誤導,只是陳述事實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