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

能建議新北市政府把各個分區重新調整一下嗎?

通常分區應該要和地理(山脈,河流)或人為(高架道,平面鐵路,人工河)等相關聯.
因為這些自然或人為限制形成"生活圈".

EX:如果某個區域主要道路,只連到A區,離A區也比較近,
那它劃分到B區就很奇怪.


這十幾年來,一直都覺得一直延用舊的分區有很多奇怪現象.
以前分區的原因和現在的生活環境有點脫節了,
比如說
1. 以前沒有二重梳洪道
這導致三重被一分為二,有一塊飛地在新莊那邊的對岸,卻算三重.

2. 新北產業區(五股工業區)
它大部份門牌是五股,一小塊是門牌在新莊.
其實它比較靠近上新莊,而離五股市區極不方便,
中間隔河流,未開發地,高速公路等等.....

實際上這塊應該劃給新莊比較好,畢竟它的派出所是新莊地址.

3. 板橋也有一塊地其實是靠近樹林火車站的飛地.
就是過了浮洲橋那塊.它應該劃在樹林比較合理.
新莊也有一小小塊是在這,被高鐵和台鐵隔在南邊,若劃在樹林比較合理.

4. 五股還有一塊飛地,是在靠蘆洲那邊的的對岸.
也是二重梳洪道造成的. 實際上它的生活區完全遠離五股市區.


新北市有些地方的分區,劃的像是戰爭割讓的結果,而不是人為都市規劃造成的.
因為分的亂七八糟......

應該還有其他分區很怪的,歡迎補充!

既然中和的永和路,永和的中正路這種奇怪的東西都能改了,
分區應該也有機會做合理化的調整吧?
2013-05-03 15:26 發佈
這一點牽扯到利益,沒那麼簡單!
原本板橋門牌、新莊門牌,
忽然要改成樹林門牌,
這兩塊的房價會大跌,不抗議才怪

Waffenss01 wrote:
3. 板橋也有一塊地其實是靠近樹林火車站的飛地.
就是過了浮洲橋那塊.它應該劃在樹林比較合理.
新莊也有一小小塊是在這,被高鐵和台鐵隔在南邊,若劃在樹林比較合理.
Waffenss01 wrote:
通常分區應該要和地理...(恕刪)

1.以20~25萬人口為單位重劃行政區
2.為避免牽扯到利益或誰併吞誰的問題,可用第一區 第二區 第三區 ....取代原本的三重蘆洲 新莊五股 板橋樹林.....
Waffenss01 wrote:
通常分區應該...(恕刪)

還有員山以西的中和莒光路民德路一帶,土城的廣明街附近,汐止的橫科,樹林的北大特區跟柑園也都很經典
應該分別劃入板橋(前兩者),三峽跟臺北市的南港……
話說我覺得林口在桃園升格以後應該劃入新的桃園市……

萌貓 wrote:
樹林的北大特區跟柑園也都很經典.(恕刪)


什麼~,原來北大特區有一部份是樹林,剛剛看地圖才發現~
北大家樂福也是樹林區喔.......
由於高速公路橫斷兩邊,這一塊的確和樹林市區在生活圈上沒啥關聯.
反倒是往三峽的路有很多條,也比較近.



萌貓 wrote:
我覺得林口在桃園升格以後應該劃入新的桃園市…….(恕刪)


我覺得林口龜山台地,地理上很獨立.
這和台北盆地/桃園台地很難劃在一起.

倒是林口龜山的發展中心是在一起的,林口龜山的市區根本是同一個,
有許多寬敞道路(多條文化X路)直接相連,
這2區反而不受高速公路橫斷其發展,林口龜山可以合併為一個大區.
它不必跟桃園或跟新北,因為它地理上自成一格.

至於龜山的西南段(萬壽路一帶),反而和龜山市區完全是不同區塊.
直接劃入桃園比較好,因為它交通上地理上,其實到桃園比較近.

而龜山的東南段迴龍那邊,也是看地圖才發現是屬於龜山門牌,
然而它其實比較接近新北市,無論交通或生活圈,都是比較靠近新莊丹鳳.
迴龍人應該也不會想去桃園市消費,因為比較不方便,必須翻過一座山.....




Waffenss01 wrote:
什麼~,原來北大特區有一部份是樹林,剛剛看地圖才發現~
北大家樂福也是樹林區喔.......
由於高速公路橫斷兩邊,這一塊的確和樹林市區在生活圈上沒啥關聯.
反倒是往三峽的路有很多條,也比較近.


很多人恨不得門牌上寫"北大特區"

Waffenss01 wrote:
我覺得林口龜山台地,...(恕刪)


把新北市林口區與桃園縣龜山鄉坪頂地區獨立成一個縣

這樣可以選林口縣的縣議員或是林口縣長

想太多~~~~~~~~~

萌貓 wrote:
話說我覺得林口在桃園升格以後應該劃入新的桃園市……


但現實上,桃園縣龜山鄉坪頂地區的居民反而想併入新北市林口區說

跟大大想的出入差很多
行政區重劃之前就有想過了,不過目前沒有實質動作,
貼一下舊聞給你看~

2012年02月27日

新北市擬調行政區 未來每區30萬人口為原則

地方中心/綜合報導

新北市由於各區域發展略有差距、人口分佈不均等問題,再加上行政區劃分源自日治時代,已不合時宜。自升格後,行政院要求,未來一區人口規模以20萬至30萬人為原則,包括板橋、新莊等人口規模大的區,可能面臨一分為二,行政區域重劃勢在必行。

新北市幅員遼闊,土地約是台北市的8倍,城鄉風貌與生活形態差距極大。以人口數為例,板橋區有55萬人口,面積為板橋區14倍的烏來區,僅5000餘人。市府分析,行政區域調整是依據當時時空環境需要適度調整,可以強化地方治理能量,也提升區域及國家整體的競爭力。

新北市的行政區域劃分,大多承襲日治時代制度,現今早已不合時宜。新北市府表示,為因應未來空間改造,這次規劃案,是台北縣升格為新北市後,首度面臨行政區域重新調整,可望讓人口數較接近合理規模。

新北市府委託中國地方自治學會規劃,計畫主持人是銘傳大學教授紀俊臣;市府民政局已在蘆洲、板橋等地舉辦3場公聽會,聽取地方基層、民代意見。依規劃調整方案的草案,以人口數、面積及生活圈等因素,提出5種方案,大方向區分為都會區、非都會區及烏來原住民聚落區。

變動最小的為第一方案,將現有的29區調整為22區,在不影響民眾生活習慣的原則下,盡可能不分割行政區;因此原台北縣人口規模較多、都市化程度較高的縣轄市,都維持原轄區。此外,鶯歌、三峽、五股、泰山與林口因人口數已接近10萬人,因此維持原轄區;其他行政區,綜合考量生活圈與人口數,透過合併擴大人口規模。

變動最大的是第五方案,結合選區劃分,以立法委員選區規劃,新北市縮減成為13區。受衝擊較大的,人口55萬的板橋區及人口40萬的新莊區,基於生活圈考量,除維持原轄區域方案,也有分割為2區的規劃,以追求人口規模均等化。

現在新北市人口密度最高的永和區,當年也是從中和分家出來,依據新北市府委託規劃的行政區劃調整方案草案,41萬人的中和區與23萬人的永和區,因生活圈接近,還是需要調整區界,使人口規模較接近合理規模。另外,三重區與蘆洲區也有類似區界調整的必要。

市府表示,現階段行政區劃立法工作仍由中央推動中,地方政府辦公聽會主要是蒐集基層與民代相關問題及意見,作為未來的參考。


原文網址: 新北市擬調行政區 未來每區30萬人口為原則 | ETtoday地方新聞 | ETtoday 新聞雲 http://www.ettoday.net/news/20120227/27798.htm#ixzz2SfRfceKv
  • 4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