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質法三讀 地質敏感區別想再躲了
2010/11/17
【聯合報╱記者楊湘鈞╱台北報導】
汐止首當其衝.
台北盆地斷層之地質問題與對策 李錫堤
1、台北盆地及鄰近地區的斷層構造:包括:新莊、崁腳、台北、
新店及屈尺等逆衝斷層構造(由西北而東南),以及盆地下的
樹林、更寮、三重及內湖等橫向的正斷層暨大直、台大及山腳
等縱向的正斷層構造(見圖一)。近年來相關的研究成果顯示
,山腳斷層可能是控制台北盆地構造發育的一條新構造。它也
是台北都會區地震防災上最須要注意的一條活斷層。
2、山腳斷層:此斷層最早是在日據時代由丹桂之助(1939)所提出
。當時是將盆地中松山層以下的礫石層當做林口層,且從地形
及地質的證據認為盆地西北緣與林口台地的交界有一正斷層存
在,稱之為山腳斷層。雖然近年來的研究已能確認松山層下伏
的礫石層並非林口層,但卻有更多的證據支持此一斷層的存在
,並顯示此斷層極有可能是一條活斷層。重要的證據如下:
(1) 經過關渡隘口的地質剖面顯示,在關渡大橋附近基岩深度
約在標高 -58公尺,但進入台北盆地後蘆洲井顯示基岩
深度在標高 -300 公尺以下,其間必有斷層存在( 見
圖二)。
(2) 關渡剖面及五股剖面(見圖三),均顯示台北盆地的沈積
地層有向西北方傾斜的現象,必須用斷層傾動來解釋。
(3) 林口台地邊緣與台北盆地相接處,地形上有三角切面存在
。
(4) 林口台地邊緣鄰近山腳斷層可能的位置,有正斷層及斷層
擦痕存在。且台北盆地的地震斷層面解有相近的斷層面及
滑動方向,支持該斷層及斷層擦痕為近期的構造現象。(
李錫堤,1986)
(5) 台北盆地及鄰近地區歷經5年的GPS測量結果顯示,全
區地殼呈西北西-東南東伸張,支持山腳斷層的正斷層活
動為可能。(余水倍,1995)
(6) 淺層反射震測資料確定此斷層切過全新世松山層(謝昭輝
等人,1990;王乾盈等人,1994)。
(7) 歷史文獻上記載三百年前台北盆地曾發生大地震,使盆地
西北半部陷落成所謂的『康熙台北湖』(林朝棨,1957)
。按大湖的分布範圍(見圖四)來看,此次地震極可能為
山腳斷層傾動的結果(李錫堤,1993)。
要很注意喔
台北縣(市)那裡有地震帶經過:
台北盆地及鄰近地區的斷層構造:包括:新莊、崁腳、台北、新店及屈尺等逆衝斷層構造(由西北而東南),以及盆地下的樹林、更寮、三重及內湖等橫向的正斷層暨大直、台大及山腳等縱向的正斷層構造。近年來相關的研究成果顯示,山腳斷層可能是控制台北盆地構造發育的一條新構造。它也是台北都會區地震防災上最須要注意的一條活斷層。
山腳斷層:此斷層最早是在日據時代由丹桂之助(1939)所提出。當時是將盆地中松山層以下的礫石層當做林口層,且從地形 及地質的證據認為盆地西北緣與林口台地的交界有一正斷層存在,稱之為山腳斷層。雖然近年來的研究已能確認松山層下伏的礫石層並非林口層,但卻有更多的證據支持此一斷層的存在,並顯示此斷層極有可能是一條活斷層。
那個鄉鎮市或什麼路到什麼路或那一帶有圖輔助是最好:
參考資料
http://gis.geo.ncu.edu.tw/gis/eq/twactft/taipeif.htm 2007-07-26 20:48:17 補充
板橋溪崑和亞東...有斷層(樹林斷層)
中和.......................有斷層(台北斷層和台大斷層)
新莊.......................有斷層(更寮斷層)
泰山.......................有斷層(更寮斷層)
樹林.......................有斷層(樹林斷層)
參考資料
http://gis.geo.ncu.edu.tw/gis/eq/twactft/tplctf1.gif
2007-07-26 20:55:04 補充
板橋市中心應該沒有斷層,但是板橋市中心位處台北盆地中心,地震來時共振大,且房價貴
樹林市中心應該也沒斷層,樹林斷層應該就是在中正路到溪崑一直延伸至板橋亞東附近
新莊市中心應該也沒斷層,更寮斷層大概告近思源路一帶
..
王年 wrote:,
淡水是個好地方,充滿發展潛力的地方...(恕刪)
淡水土人來說說話 :
前半句我同意, 後半句我持保留....
或說, 20 多年來什麼發展都沒都沒開始過, 所以才會有空間!
(空間 ?可是, 捷運通了 13 年, 房價怎還是跌咧, 未通車前16~17W)
淡水地質絶對 OK, 因為是火山岩地質, 雖多丘陵山坡, 但非沈積岩在造山後易滑動地質
唯一發生過滑坡事件是在登輝大道旁的米蘭山莊, 因下方開發, 不當挖坡, 造成上方別墅崩落
該處房屋已原地重建為大樓, 當然這次就打更深了....
上頭的意思是說
地質敏感, 看斷層沒意思, 再怎看, 再怎堅固的地盤
蓋的好不好, 或鄰近土地開發影響, 反而是最大變數
Sport X-over for 4 seasons of weather !!??
NO Sport! No X-Over! Only 4 Wheels
3.1 臺北市軟弱土質概述
臺北市位於臺北盆地,其士林、北投、石牌、天母等地區大半為軟弱黏土層,部分 N 值甚至少於 2 ,且地下水位甚高。信義計畫區及內湖大直截彎取直區為近來開發甚多之區域,,地質亦為軟弱之粉土質黏土,施作基礎時困難度極高。依資料顯示臺北盆地 N 值若少於 4 之黏土層,因其地下水甚豐,其含水量大多或接近液性限度,土壤狀態為液態或半液態,若基地地盤改良無法達到成效時,恐將造成工災或鄰損。台北市之軟弱土壤其自然含水量約在 50%左右,即代表土壤中之水份約佔土壤總重量之 33%,在自然含水量過高時,其剪力強度偏低且壓縮性甚大,在遭受擾動時會失去原有強度,土層受之現地應力發生變化時亦恐產生過量沉陷(現代營建,2003;謝旭昇,2001;林宏達,2001)。
多為豪宅區.........工程有可能克服重大缺陷嗎?
http://www.geotech.org.tw/Publish/ViewPublishSummery.aspx?ID=65
台北斷層,活動斷層,信義計畫區
摘 要
近年來台北都會區發展迅速,無論是住宅建築、商業、市政府行政中心或交通建設,均不斷的往台北市東區發展,信義計畫區的開發在工程上常遭遇台北斷層的問題。台北斷層的位置及其活動性如何?對工程建設的安全有無影響?是當前大台北地區工程建設及防災與減災工作所急欲瞭解的事。本研究根據『台北盆地的地下地質及工程環境調查研究』深井鑽探、台北東區相關建設、台北大眾捷運系統的地質鑽探等資料,研判台北斷層的位置,綜合評估台北斷層的活動性及其對工程建設安全的影響。
根據歷年來的鑽探成果,台北斷層在台北市信義計畫區至新生南路間的斷層線位置已逐漸明朗。而新生南路至中和、土城間由於缺乏新的深井資料,斷層線位置仍待查證。跨越台北斷層幾條捷運路線鑽探岩心柱狀圖資料顯示景美層頂部無異常錯動,因此可以推論至少松山層開始沈積以來(約一萬年前)台北斷層並未再活動。
如果台北斷層在最近一萬年以來並未活動,則其對台北都會區的影響大為減輕。但台北斷層破碎帶甚為寬廣,當其潛伏在台北盆地地下較淺的位置時,仍會對超高層建築物的基礎及地下工程構成不利的影響。根據地質鑽探資料,台北盆地東區賴以支撐工程結構的景美層礫石層深度約在30~40m以下,厚度則僅數公尺至十餘公尺,礫徑小,且為基質支撐的礫石層,承載力較弱。尤其在信義計畫區,此礫石層甚至完全尖滅,超高層建築必須以基盤做為承載層,因此調查須深入瞭解台北斷層帶的特性,並妥為設計及施工。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