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地產基本上是有三個族群在玩:財團、政客、散戶(投資客跟自住客)
財團養地多半為銀行壽險業作資金流通之用,怎麼養地才會賺錢增值,其中秘訣很多,如果我知道我早就賺大錢了…一般是要跟著公共建設走,公共建設通常到了透明化的時候,投資價值已經很少了,當然在檯面下時,我們這些散戶資金太少基本上也佔不上便宜,總言之,房地產的前段班是操控在財力雄厚的財團跟人脈眾多的政客手中,所謂的投資客跟散戶賺得的錢不過是蠅頭小利罷了,我們在版上的討論的議題,是最關乎大家的生計,卻也是政客跟政府最不重視的一塊:房地產的後段班.....
等土地、房屋消化到建商、仲介手上,散戶只能任人宰割而已.......常常在網路上面看到版友討論殺價技巧、仲介黑暗面等等,其實我也曾經是受害人,直到買了房子才發現這些都是沒有意義的討論,殺價技巧跟撿便宜都是在房地產市場普遍不佳的狀態下才遇的到的情形,目前房市一片看好,如何讓手中有好屋的人以爛價錢賣出呢?實在百思不得其解?真的能夠7折殺價,屋主缺錢的狀態下買到房子的,我覺得只是天方夜譚的夢想,會在本版討論的人哪個不是自住客,我知道錢很難賺所以大家希望能省則省,更不希望自己成為最後一支實驗老鼠,變成房市的犧牲者,所以.....選屋變成非常重要的人生議題,雖然我們都是房地產的下游,但是事實上卻經不起一次的失誤
分享一些想法,大家參考就好
一、 選屋、選地段、選發展、選前景,避免選偏遠、選華麗的外觀、選時間換取空間,這些都是用心理因素平衡現實因素的藉口,雖然選擇後者本質上沒有對錯,但是我敢說選前者的絕對不會錯!
二、 買屋成本一定要將裝潢成本加入,千萬不要犧牲裝潢成本來提高購屋成本,房子是買來住的,不是買來委屈的,千千萬萬不要買裝潢好的房子,那是仲介跟投資客用來引誘你放棄裝潢成本,提高購屋成本的詭計,每個仲介都會跟你說這個投資客是有良心的......但是有沒有良心有寫在契約裡嗎?
三、 人生有幾個20年還房貸,增值性一定要考量進去,生活機能、學區不是簡單遠X說的新市鎮這麼簡單短時間內可以造鎮完成,說回來人生有幾個20年等他的造鎮,何況縣長換人換黨馬上推翻上任的政策(其實是要轉換給予利益的財團,政治獻金的轉向不得不變更,台北縣蘇縣長的北大特區到周縣長的藍海城市,難保下一個不會造另外一個鎮,而且是造一半而已,個人認為北大實際上是有發展潛質的,如果捷運真的開通後....淡水的台北灣就讓富人去住吧)
四、 仔細評估自己的購屋因素:有現實因素型態(新舊大樓或公寓)、安全性(需要保全或家人同住)、成本(薪水收入穩定性),心理因素:可以委屈自己屈就郊區的新屋,以平衡自己看太多豪宅住不到的心理,現實因素跟心理因素也不用極端,也不用為了現實完全屈就自己,重點是這個折衷點要設定在哪裡,攸關自己下半輩子一個重要決定因子,當然如果預算不足,當然也不用想太多,因為選擇本來就不多了。
五、 最後也是最重要的,到底有沒有便宜的好屋可買,答案是有的、在仲介跟投資客的手中,等到流入自住客市場時,已經成為貴鬆鬆的鐵賣好宅,我們只是房地產後段班中的後段在後段.........任人宰割的一塊松阪豬。
我也有認識投資客跟仲介朋友,事實上她們的投資跟掌握房地產也是有風險的,只是現在的銀行政策跟不動產交易市場法令讓他們的風險相對的低,資訊不透明讓套利的絕招盡出,才會有所謂的奧步、陷阱,套句建商公司下工作的朋友所說的:打什麼房市,早就賺飽了.......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