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

房事不順 (純粹lds) 我需要有人來糾正我的想法

我需要有人來糾正我的想法。



現在在台北縣市的房地產已經貴到,讓輕(中)年人要靠自己的能力買房,好像除了少數的精英(??)是不太可能的地步了。報紙上不是說首購族已經從40歲到50歲了。



現在的房子,尤其是大台北地區的房子,大多是貴在地價(專家建議要買西施地段的如花房之類的…..)。看某電視節目說現在即使是豪宅,每一坪的建材成本大約是17~20萬。也就是說保守估計我們在市場上看到的任何房子每坪單價超過20萬的估計都是出自於地段的錢。



地段是一個模糊的字眼。我們來看看市場上在宣傳地段的用詞,不外乎近捷運、有公園、黃金學區、有大型醫院,這樣代表生活機能好,所以貴。仔細看看這些所謂的機能來自於外部性,在台灣好像都是屬於公共建設(支出),而這些公共建設(支出)來自於你我交的稅,也就是說自己繳的稅,讓我們自己買不起房子,這好像有點不太對頭?



尤其在台灣,在我們英明的政府領導之下,好像80%的稅收來自受薪階級。所以要是受薪階級越努力工作,繳的稅越多,建設的越多,房價越高。這些小民就要再買屋時被剝一層皮,變成屋奴,這種了不起的制度設計,真的太令人感動了!



外部性是一個經濟學上的辭兒。可能有點難懂,舉例來說,像工廠排出的廢水,或是有人忍不住在稻田裡撇條無意間替稻米施肥,也就是外部性了。也就是說在外部性的情況下,被影響的個體什麼都不用做,就受到影響。所謂的不勞而穫或是禍從天降大概就是這個意思吧。



在這樣的邏輯下,買房投機,就是等待外部性啊,什麼都不用做。不太需要創造附加價值(當然讓房子賣相更好的花費,是會轉嫁到下一手買主的身上的) 靠著我們英明的政府對於稅收的使用,就可以賺翻了,真是富貴逼人啊。 不過這就是我的政府想要的社會風氣嗎? 賭在是王道,檔次低一點的買大樂透,有分析能力的買房地產。



所以當然我們社會上的投機客就越來越多了。不要跟我說你沒有看過,某好地段的建案還在預售或是才剛建好就進入二手屋市場,加了投機客的利潤在網站上賣的。



這裡有幾個問題:

據說我們的土地增值稅的用意,就是要還富於公,但是因為我們萬能的政府無法按實價課稅,搞了一個什麼公告地價的笑話,所以基本上土增稅是個屁。



或許有些人會說股票也是一種投資啊,為什麼投資股票可以。花錢買房地產就是機機歪歪的。這有本質上的不同,基本上股票市場是在為公司行號集資,以利公司的業務進行,而這些公司業務有附加價值。請問一下花錢買房地產到底有什麼附加價值?



再來,會有人說這一切都是市場供需機制決定,投機(請注意,我說的是投機而不是自住型的消費者。)也是市場機制啊。當然市場是要尊重的。但是要是連人民生存的食衣住行等基礎都放任市場機制的話,那麼我們是不是也可以要求槍炮 、性交易、各級毒品、或是人體器官也可以公開買賣? 反正有需求就有供給啊。



有人說投機是有風險的,當然這是實話。但是我們現在所面對最大的風險是政府走向的不透明也不穩定,利率到底是要昇不昇? 到底要如果引導遊資? 對於公共建設的執行是不是可以一次到位? 政府到底對房地產的態度是什麼? 雨遮到底要不要算?是不是一樓的住戶貼一個有貨物進出就可以永遠停自己的車子? 路霸是不是永遠都無力可管? 或許政府就是希望我們跟他對賭,這樣可以減少自己的風險。吃果子拜樹頭,所以有在房地產賺到錢的,都應該拜一下英明的xxx政府的。







雖然我還會繼續看房子,但不希望越看越點點點。

希望有人可以指出我的邏輯是錯的。

或許哪一天然後台北變成租界,上面寫著屋奴和狗不可進入。也有可能台灣新生兒越來越少,我們的種族也就消失了。
2010-09-12 9:37 發佈
只有以下建議

買房要衡量自己的能力
好東西大家都想要,價格自然高。

年輕人實力不足,可以先租。或買較小較郊區的舊房子。

否則就算一昧抱怨房價高,買不起。現實還是不會改變....
關於買房的一些想法.
其實大台北的房價真的高起來了. 但是換個角度想為何一定要買房呢?

舉個例來說好了.
如果一個年輕人月入4萬, 要娶老婆也月入4萬, 總共月入8萬 (我知道新鮮人沒有呢麼高, 我的假設是已經工作了3-5年). 買房會讓他們的生活品質變比較好嗎?
買房子通常是為了結婚, 生孩子. 也就是說最少要25坪. 台北的房價一坪便宜的也要40萬. 台北縣20萬. 也就說買台北要花大約1000萬, 台北縣500萬. 房貸大約7成. 也就是說欠銀行700萬, 350萬. 如果利息是2%的話本息攤還20年的貸款一個月要繳35,412到17,706. 也就是說房子貸款繳了之後, 你的薪水就只剩6萬2到4萬46左右. 這還不算其他房子的成本, 比如管理費, 裝修, 頭期款, 房屋土地稅. 如果在台北縣的話可能還要停車位. 加一加, 最少也要準備250萬到400萬的現金加上每個月的管理費1000-3000不等.

如果租房子的話. 費用為一個月大約1萬-2萬含管理費. 每個月可以有6-7萬花, 也沒有前期250-400萬的頭期費用. 如果你認為房地產是好的投資的話也可以把你本來要買房子的頭期款拿去投資房地產上市公司. 反正他們一年的股息也超過8%, 房地產升值的時候建設公司的股票只會漲的比房子快. 也不需要負擔土地,房屋稅. 房子壞了可以叫房東來幫你修. 基本上壓力少了很多, 生活品質也提高了很多. 當屋奴有什麼好?
fangsixth wrote:
我需要有人來糾正我的...(恕刪)

我不知道你的 觀念是不是錯的........

但是我知道.
依有錢人的 規則玩.......會窮一代 .........
依政府的遊戲規則玩.....會窮三代.........

沒病沒災.沒有建商倒.房價會跌嗎????.....你真認為會跌嗎?????
鈔票拼命印.支票拼命開....貨幣的 購買力會增加嗎???...真的是7A總裁嗎??

中國的定存利率現在都有2%.....但是大家還是生活再現金貶值的恐懼之中!!.劇統計20年來購買力貶值22倍.
台灣的定存利率才多少? 0.8%........就一個2000萬人口的小小區域經濟....炒...那也只是剛剛好..囤地.才是王道.

台北市一間30坪房子.2000萬起跳.台南25坪.200萬搞定..............

全台灣閒置的 工業地.這麼多.政府還不是拿來炒地皮.再拼命圈農地.設新的工業區.......
君不見.宜蘭.台南.新竹等農地.紛紛建起.獨棟別墅...一棟比一棟豪華.....還可以申請農民集合住宅補助...........
依政府的遊戲規則玩.....會窮三代..................
人有三種贏家模式無法複製: 別人的出生。 別人老爸有錢。 別人有遺產繼承! 別把老輸當老師
大火快炒 wrote:
台北市一間30坪房子.2000萬起跳。台南25坪.200萬搞定..............

問題在於,為什麼一堆人執著於要在台北市置產。
工作方便? 那為何不能用租的.....

一堆人想搶進,不貴才有鬼....

換個角度想,政府國宅打對折賣給你,萬一你真的需脫手(ex.全家移民)
你會用什麼價格賣???

cplien wrote:
問題在於,為什麼一堆...(恕刪)

對啊
台灣人大概百分之80至90的人現在都有房子.以換屋方式來購屋.應該不會太困難
應該是大部分沒房子的年輕人買不起新房吧.
買不起就住父母家.就買鄉下地區.就買舊國宅.或就不買等崩盤.現在暫時只租房子啊
當然要量力為出啦

只不過

到底什麼叫買的起

現在台北地區的房價 動輒 1~2000萬

以年家計所得 150萬來看 (這樣是一般的狀況嗎?)

聽說以彭淮南 200多萬的年薪 (委屈他了) 買的都很吃力

現在的經濟狀況很好嗎

各位有把握每年都有 150萬的進帳嗎


所以 我也贊成 市場機能是要尊重的

但是 我覺得房地產投資是 不道德的

政府也不應該放任

不然 有誰可以跟我解釋一下 房地產投資 在 "總體面"上 有什麼價值的

實在是覺得辛苦存的錢 好像是被強盜搶走一樣

這個機制很有問題

就像是樓上說的 按我們偉大的政府的作法

應該是會窮三代吧

不過這個可能多慮了

台灣沒有下一代的人越來越多了

fangsixth wrote:
當然要量力為出啦只不...(恕刪)


但是老百姓看著薪水不漲...利息降到快變0.. 房價漲翻天的情況下....

老百姓更委屈吧.....

cplien wrote:
問題在於,為什麼一堆人執著於要在台北市置產。


大哥啊
公司就在台北 難道你要我搬去桃園宜蘭嗎
有透天可以當皇帝 誰要蝸居當乞丐
現在的問題是房價過高的不合理
一坪四十萬 三十萬的賣
新房如此 舊公寓也是喊得毫不臉紅
老百姓是被逼得毫無選擇啊
  • 5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