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

平抑房價 扶助弱勢--2010無殼蝸牛自救宣言


面對當前這樣不公義的住房問題與無作為的住宅政策,我們宣布重啟二十年前露宿忠孝東路的「無殼蝸牛聯盟」。原因無它,因為政府只會徵詢「企業大老」、「建商公會」、「建築公會」等的建言,從未聽聽大多數想有個住所安身立命百姓的心聲,更未曾對中下勞工、弱勢族群的「房事」有過關愛的眼神,因此我們只好自救,集結公民社會的力量,讓馬英九總統、吳敦義院長正視我們這些「庶民」的苦痛。
住宅是一種基本人權

  98年05月14日,馬英九總統洋洋自得的簽署「經濟社會文化權利國際公約」批准書】,但不知道他是否留意該公約有這樣一段話:「本公約締約各國承認人人有權為他自己和家庭獲得相當的生活水準,包括足夠的食物、衣著和住房,並能不斷改進生活條件。各締約國將採取適當的步驟保證實現這一權利…」。上述條文宣示一種不同於台灣官方思維的普世基本價值:住房是一種基本人權,國家必須保證實現這種權利。

  諷刺的是,在簽署「經濟社會文化權利國際公約」不到兩年,台灣(主要是大台北都會區)的住宅問題卻是陷入二十年來最嚴峻的情勢。相較於二十年前那波股市熱錢帶動房價不合理飆漲現象,當下我們面臨的則是更為棘手的國際熱錢湧入與社會分配二極化的雙重壓力。情況有多糟呢?
當前住宅與社會問題之嚴峻

  十年來,台北市房價飆漲2倍,台北縣房價上漲50%。一般雙薪家庭收入,想要在台北市買一間35坪的三房住宅,要26.3年不吃不喝才可能(住展雜誌)。這樣的高房價,連央行總裁彭淮南想換屋也難圓夢,讓台大經濟系教授退休後也可能被迫搬離台北市(財訊342期)。

  當央行總裁都負擔不起的房價,遑論一般受新階級。十年來,台灣全體民間企業受雇者平均月薪扣除物價後的實質薪資,不增反減,變負四‧三%(商業周刊第1158期)。十年來,台灣失業人數從45萬人增加至截至62萬6千人(99年1月主計處資料)。十年來,台灣落在貧窮線以下的家庭多了一倍,達10萬5千餘戶(25萬 6千多人),創史上新高。 十年來,台灣最高五%的平均所得與最底層五%平均所得,從32倍擴大至61倍。(財政部財稅資料中心)。

  面對房價遠高於經濟基本面的不合理飆漲,面對失業人口遽增、所得分配持續惡化,請問,簽署「經濟社會文化權利國際公約」的馬總統,高唱「庶民經濟」的吳院長,我們的住宅政策在哪裡?
「穩定房市六大方案」的迷思

  在輿論的聲討下,最近政府提出名為「穩定房市的六大方案」,洋洋灑灑、煞有介事,然其基本思維卻從來沒有改變,把住宅當成商品,將房價飆漲視為市場供需現象。在這樣的思路下,迴避真正問題:

  首先,不願挑戰、改變高房價的不合理現象,竟喊出「穩定房市」這種護盤字眼的方案。一方面變相加碼濫用納稅人血汗錢來補貼房貸,哄騙民眾跳入高房價火坑變成下一隻白老鼠,讓土地資本獲利了結、全身而退。另一方面,則重蹈政府興建出售國民住宅這種既無效率、也不符公平的覆轍,宣稱要在都會邊緣興建數量有限、且不平價(一坪20萬)的「平價」住宅,而屬於真正弱勢的社會底層,卻被永久摒除於住宅照顧之外。

  其次,只打蒼蠅不打老虎,對於金控、土地財團此類囤地套利的大戶仍奉為台灣經濟的救命仙丹,只能把跟著買進的個別投機客當成替罪羊,推出控管貸款風險(差別授信條件)的作法轉移目標,護航財團、土地資本持續「囤積居奇」、「漲價歸私」!
我們的訴求:平抑房價、扶助弱勢

  我們的訴求非常簡單,請政府落實2009年簽訂的「經濟社會文化權利國際公約」的宣示:保障並實現國民的住宅權利,住宅是人權,不是商品。

  針對此,我們要求政府應確立「住者適其屋」的住宅政策目標。積極遏止囤地套利以平抑房價,讓一般受薪階層能夠購屋、換屋;擴大扶助弱勢(青年、學生、中低收入、身心障礙等)族群,提供租金補貼,並大幅提高社會住宅存量。
平抑房價部分

1. 打擊都會精華地區圈地、養地套利行為
* 購地後二年內轉手交易或不開發者,取消該用地適用法定容積以外所有獎勵(如都更、停獎、容積移轉等)之資格。
* 全面清查都會區公有(含國有、地方政府、國營事業、公股銀行等)非公用之土地與房舍,確立永不出售政策。
2. 壓制房產投資、投機過熱現象
* 對特定地區、特定產品、特定對象,儘速落實選擇信用管制相關措施,提高投資客成本與風險。
* 地政機關應調查統計短期買賣住宅頻繁之投機客與地區資訊,送交財政部加強查緝逃漏稅。
* 對房產(房屋與土地)短期買賣交易獲利行為,儘速修法以交易現值課徵土地增值稅。
3. 擴大弱勢族群補貼與住宅投資
* 積極介入租屋市場,健全相關租屋法令與資訊,導正「住宅自有」迷思,將房貸補貼轉為擴大對無自有住宅的青年(學生)、低收入者、弱勢族群提供租金補貼。
* 放棄興建平宅出售不當政策,全面推動只租不售的社會住宅方案,並優先運用公有土地、房舍資源,讓各地區合宜分佈,而非全數發配邊疆,進而逐步達成占住宅總量5%(弱勢家庭比例)的最基本存量,提供於住宅(含出租)市場難以獲得服務之對象。
4. 住宅政策機構與立法
* 要求中央與地方政府應盡速成立更高層級住宅專責機關,全盤規劃與推動住宅事務。
* 儘速推動擱置於行政院多年之「住宅法」立法,提昇國民居住環境品質、建立公開透明之住宅資訊、維護國民平等之住宅權利等目標。

不回應,今年年底忠孝東路見!

  針對上述主張,我們要求政府出面跟我們對話並有所回應。然而,我們深知唯有團結更多被高房價與不公義政策所苦的「庶民」,廟堂之上的權力掌握者才會當回事,因此從今日起,我們將進行持續性的民間團體串連與民眾的遊說。

  今年底適逢五都選舉,在此呼籲藍、綠政黨體察民意,共同匡正當前房價與住宅問題,而我們也將鎖定台北兩都選舉的四組候選人,檢視是否將住宅政策列為重要政見並提出具體承諾,並號召選民據此做為投票時的重要判斷標準。

不回應,今年年底忠孝東路見!




無殼蝸牛聯盟新聞聯絡人:
林育如 /0966-674-255 /T: (02)2364-6346/F: (02)2363-3563

聯盟e-mail: snails@tmm.tw  官方網站http://www.tmm.org.tw/snail/

1. 若您希望被列入長期的「無殼蝸牛聯盟」新聞稿傳送對象,請來電向「無殼蝸牛聯盟」登記(請留下大名、媒體名稱、電話、傳真、手機、e-mail等聯絡資料)
2. 若需要本新聞稿電子檔或進一步資訊,請上「蝸牛聯盟網站」下載 http://www.tmm.org.tw/snail/

----------------------------------------------------------------------------------------------------------------------
剛好有同事提到! 上網查了一下~ 真的有這麼一個活動...

二十一年前夜宿忠孝東路

什麼叫做「在忠孝東路見!」?這個故事要回溯二十一年前,1989年,台灣股市上漲帶動房價高升,使許多人購屋夢破碎的一段往事。當時,一群小市民為了抗議不斷飆漲的房地產價格,成立了「無住屋團結組織」,展開台灣史上首次的無住屋運動。

1989 年8月26日晚上,在「無住屋團結組織」的號召下,上萬人一起在當時台北市最昂貴的地段—忠孝東路,以天為幕、以地為席,就這樣露宿了一個晚上,這場「無殼蝸牛夜宿忠孝東路」的活動,既理性又充滿幽默的諷刺意味,風起雲湧地受到了許多小市民的支持,從此,「無殼蝸牛運動」一戰成名,政府受到如此強大的壓力,開始從財稅金融、住宅供給、土地政策、住宅信息上,逐步改善針對小市民的住宅政策。
2010-04-02 8:21 發佈
089457 wrote:
面對當前這樣不公義的...(恕刪)


你們這些人
開口閉口就是要大台北都會區,精華地段
然後再來說買不起
為何不去抗議台北縣林口,三峽,淡水
要求一坪賣十萬以下

也就說你們這些人眼高手低
沒那本錢,也要跟人搶進高價區
造成所有政府資源全都向往都會區集中

你們這些人
願意花一坪十幾萬
跟我這在台北市出生,在台北市住了幾十年,在台北市工作的人一樣
買在三峽,或林口,或淡水嗎?
還是非都會區不行?
bis0815 wrote:
你們這些人開口閉口就...(恕刪)


現在捷運很方便跟20年前的環境不大一樣了。
以前木柵到忠孝東路四段的SOGO要30分鐘,現在永寧到SOGO也是差不多的時間,
因為交通建設的改善,生活圈已經不斷的往外延伸囉~~

以前台灣市場較封閉,現在世界已經平了,資金的往來很快速,很多東西的價格已經不是自己人可以完全決定的了

本人建議應該妥為了解以前的無殼跟現在的訴求在環境上的差異為何,以追求較正確的解決方案。
bis0815 wrote:
你們這些人開口閉口就..

為何不去抗議台北縣林口,三峽,淡水
要求一坪賣十萬以下
.(恕刪)


呵,很多地方不錯,交通也算方便,價錢便宜。
但這些人就是要台北市精華地區。說明白點,是沒上車在抗議吧。

難道要讓每個人住進台北市才行嗎?一切依市場機制走吧。

bis0815 wrote:
你們這些人開口閉口就...(恕刪)


你們這些人也是啊

每天生活享用社會資源享用所有納稅人的資源
油水電交通以及健康保險等的生活必需品來自於社會所有人的貢獻

但是當佔有優勢之後,就反之以市場機制作為門檻來限制其他人的發展

今天並不是要求政府需要蓋免費屋在台北市中心給大家注
但是政府必須負起一定的責任在錯誤的政策上
1. 中南部與北部的嚴重失衡發展
2. 國有地的釋出政策
3 寬鬆的貨幣政策造成通貨膨漲

而且現再房價遠遠的漲超過一般人所能夠負擔的
就算是月薪六萬的剛結婚小家庭,在林口買一坪十八萬的未來城,請問這樣合理嗎?

兩大房貸機構的"惡例"在前 (最後還不是美國印美鈔出來補這個過度消費的大洞?)
大陸針對泡沫化的房產,連續三年的宏觀調控都無法化解外界的泡沫化疑慮
現在還有機會可以和緩台灣的高房價問題,讓它能夠緩慢落地而不是一次重摔到底
等到真的泡泡吹大要破了的時候,那才是台灣經濟的災難
…多想想怎賺多一點錢卡實在…
買不起貴的就買便宜的…買不起近的就買遠的…
一直吵著房價太高…還不你們這些人一直想買房造成的…
真是可悲…
寶貝好壞 wrote:
你們這些人也是啊

每天生活享用社會資源享用所有納稅人的資源
油水電交通以及健康保險等的生活必需品來自於社會所有人的貢獻

但是當佔有優勢之後,就反之以市場機制作為門檻來限制其他人的發展

今天並不是要求政府需要蓋免費屋在台北市中心給大家注
但是政府必須負起一定的責任在錯誤的政策上
1. 中南部與北部的嚴重失衡發展
2. 國有地的釋出政策
3 寬鬆的貨幣政策造成通貨膨漲

而且現再房價遠遠的漲超過一般人所能夠負擔的
就算是月薪六萬的剛結婚小家庭,在林口買一坪十八萬的未來城,請問這樣合理嗎?

兩大房貸機構的"惡例"在前 (最後還不是美國印美鈔出來補這個過度消費的大洞?)
大陸針對泡沫化的房產,連續三年的宏觀調控都無法化解外界的泡沫化疑慮
現在還有機會可以和緩台灣的高房價問題,讓它能夠緩慢落地而不是一次重摔到底
等到真的泡泡吹大要破了的時候,那才是台灣經濟的災難


我是台北市民,我住三峽
請問我有限制誰發展嗎??
這些開口閉口台北市的無殼仔,何不衡量自己的能力
如果連三峽林口都買不起,還想買台北市??

收入不夠多,為何要買一坪十八萬的
當地更便宜的房子多的是..
一坪12,3萬的全新大樓一堆
還要挑名牌?
再買不起,也不用期望台北市了啦
等到阿共打過來,狂轟台北市,
再不然等到海水倒灌
看看有沒有可能一坪十幾萬
089457 wrote:
面對當前這樣不公義的住房問題與無作為的住宅政策


樓主我支持你,趕快去聯署,也可以加入facebook讓更多的朋友知道這個活動

回應一下其他人的意見
小弟人在新竹,不是大家都想住在台北,高房價的現象也不只在台北(政府應要凹只有在台北有高房價的問題)
新竹從2003~2010年已經從11~12萬漲到快20萬了,2010年四月華固說要來新竹蓋房子,開價48萬一坪
一夜之間漲150%,這很明顯的是人為炒作,政府還拿著自由市場經濟的大旗為建商護航。

我想人民真的受夠了!

針對這個運動, 我想分成2個層次
這種運動的訴求, 對嗎?
這種運動真的, 有效嗎?


這種運動的訴求, 對嗎? <== 這個有論點, 大家還可以討論
這種運動真的, 有效嗎? <== 20年前政府都無法作為了, 現在一動就被駡死了... 難~~


為什麼可以要求一定要入住台北市精華區?
還什麼沒回應就怎樣怎樣,這不是變相勒索?

那我也要成立無車聯盟要求政府打擊雙b甚至牛蛙等高級進口車價,因為我也買不起,
還要成立無包包聯盟要求政府打擊LV甚至愛馬仕等高級進口包價,因為我也買不起,

買東西本就你情我願,買不起就不要買,沒人買就會跌價,
今天這種訴求只是讓建商或是投資客知道原來房市還很熱絡,
竟然想買房子的人還這麼多,想買到想到上街遊行

以台灣人的習性,一有低價出現,馬上搶購一空,你以為你有機會買到嗎?
除非政府宣佈台北市所有土地收歸國有,以分配代替購買
  • 19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9)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