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

新北市行政區域:29鄉鎮市可能合併成14區

01網友對於行政區域重劃沒啥興趣,就當作我個人自言自語好了。

北縣升格區域重劃 29鄉鎮市可能裁併近半

==============以下新聞僅摘錄部分==============
根據行政院最新核定的「台北縣改制計畫」,就要求北縣改制後,應以20萬人到30萬人為1 區原則,進行區的整併,以建立行政區域的合理規模。

在兼顧縣議員選舉及區域人口數,若採現行區域選區作為基本切割的藍圖,縣府認為是可參酌的方向,即板橋、中和、永和、土城、「樹鶯三(三峽)」、「三蘆」、新莊、「泰五林」、「八淡三石」、「汐金萬」、「瑞雙貢平」、新店、「深石坪」,再加上落實原住民自治,「烏來鄉」單獨改制為區,新北市的行政區可能僅剩14區。

縣府內部指出,行政區劃雖應符合「生活圈」概念,但若人數過多的區,仍應進行部分切割,例如板橋及新莊可能切割部分給樹林,中和可能切割部分給永和,至於整併後的「區」名,也待與地方溝通協調。
==========================================

上面是比較近期的消息(2009/10),假設單純以現有區域整併,那麼會變成如下圖:
新北市行政區域:29鄉鎮市可能合併成14區

我個人覺得,這樣的劃分雖然還可以,
但是可以多參考一些地形地理上的區隔調整,
比方說把「淡水、三芝、石門、金山、萬里」併成一區,改名「北海區」(北海道?)
然後把「八里、五股、林口以及部分泰山地區」併成一區,改名「左岸區」(可以認真經營賣咖啡)
以淡水河將兩岸分成不同區域。

另外二重疏洪道以東的三重蘆洲地區就合併成一區,
疏洪道以西的二重地區跟部分新莊、部分泰山地區合併成一區,
或是新店安坑地區可以考慮是否跟中和地區合併,
用一些地形來區分,也會比較清楚。


PS.根據我目前在網路上看到的相關資料,有一些人建議以立委選區劃分,下圖是立委選區圖:
新北市行政區域:29鄉鎮市可能合併成14區
我個人覺得,如果照著立委選區來分區,那麼區域面積的差異會太大,所以我認為不適合。


行政區域重劃可能在幾年內就會施行,
先遑論對房價有沒有影響,
我覺得光是「整併後的區名,也待與地方溝通協調」這件事情,
就是現階段台北縣民可以開始認真思考的部份。
2009-12-11 16:55 發佈
羊羽翔 wrote:
01網友對於行政區域...(恕刪)


中和永和生活緊密不可分,可劃分為"雙和區"
板橋土城也相當密切,可劃分為"板土區"

以下繼續
不太可能 .

1. 鄉市長少了一堆 你要那些人那去 ? 議員民代更會少一些
2. 太多資料要換
戶籍資料 門牌 到 帳單 .. 光目前台北縣升格新北市 也沒變化地址 .

如果真要合併 應該是 .

台北市 直接把三重 板橋 中永和 汐止 新店全合起來.
擴大台北市範圍 .
外面再合併 .

立委選區想想應該不太可能,看看那個三重的區塊. .

分區一定會牽涉到之後各區的經費資源之類. .

如果可以 我甚至希望連地址都做調整,好多個鄉鎮都有重複的路名 看看能不能一次搞好 . .
台北縣市合併後..叫台北都.
台北都中.以淡水河為界.
東邊叫東北市(包含新店溪.基隆河沿岸).台北市(市府不變).永和.新店.中和.汐止.深坑.石碇.坪林.烏來..

西邊叫西北市(包含大漢溪.淡水河沿岸).板橋(市府所在地).三重.蘆洲.新莊.土城,樹林.三峽.林口,鶯歌.八里.五股.泰山.

基隆.港市和一,改名叫北海市.預算增加.腹地也增加.可以極力發展觀光及海運.
包含原有基隆市(市府所在地)瑞芳.萬里.雙溪.平溪.貢寮.萬里.金山.三芝.石門.淡水.(市府第二辦公室).


六月底po的,再拿出來.參考一下.

nicebalabala wrote:
中和永和生活緊密不可分,可劃分為"雙和區"

我也這樣覺得... 中永和真該合併, 當地人幾乎也都贊成才對
但遇到第一個大麻煩就是更改路名
永和有中正路/永和路, 中和也有中正路/永和路
偏偏同名又不相連...
以後若叫雙和市的永和路, 那到底是哪條?
嗯,由於區域合併會有很多細節要改,
所以即使規劃完成,也會需要一些時間來執行.

然而,有許多事情一但規劃完成,就會難以修改,
就像區名,一但定下且經過民意機關或行政單位通過,要改就困難了,
所以我才會覺得,應該要提早提出討論,
若有好的建議就可以提早提供縣府知悉,可以讓民意更得到好的傳達.
放心好了,到最後一定什麼都不會改
頂多改個名字台北縣變成新北市罷了
如果台北縣要改,那台中縣市,台南縣市,高雄縣市是不是也都要改
因為牽扯的層面太多太深太廣了
做的徹底點
所有證件都得換,所有郵件地址都得改,郵遞區號要改,戶籍資料也得改,地籍資料也得改,地圖全部得換新,電腦資料庫也要改
學生課本也要改,門牌也要換,馬路上的路標也全要換,各地區機關學校和一大堆公家設施的招牌都得換,,..等等一大堆啦................
光我想的到的就很恐怖了,還一堆我沒想到的吧...
哪來那麼多金錢人力物力來搞這個..
這還沒包括地方利益要怎麼擺平的問題
劃行政區域大餅人人都會
不過非不得已的話,實在是沒那個必要...................

其實依我的看法,一個行政區域,地名可以用的愈長久..其所繼續存在的意義和價值就會更高
因為這不單只是地名,行政區域重劃的問題而已
而且也影響每個人心中的那分內心存在已久的歸屬感....
放心,有機會名正言順的花錢對政府來說可愉快的很,政府支出(人民買單)增加有助於提高GDP...
GDP = 消費 + 投資 + 政府支出 + 出口 - 進口
另外,這些麻煩事可能可增加大量的短期臨時工作提供,屆時失業率應也可下降...政府應該樂得很...

shunglee wrote:
放心好了,到最後一定...(恕刪)
水哥1409 wrote:
放心,有機會名正言順...(恕刪)

拜託這樣搞就會增加GDP,真是想太多,這樣只會增加內耗而已
如果這樣會增加GDP的話,那每一年政府都來個全國行政區域大重劃,地名大更改
那過沒幾年咱們台灣GDP就會迎頭趕上歐美日本成為世界先進的國家
那非洲印度來搞個100次,是不是GDP就會超過瑞士,丹麥,日本呢?
真的是

不過你有一點倒沒說錯
就是政府會不會真的去搞行政區域重劃這檔事,這我實在真的不知道......
因為政府是由政客在主導,政客也是人,是人都會有私心,有私心就會往自身利益去著想
所以怎麼做對自身最有利,那才是政客最關心的事
什麼內秏的那是你家的事...
  • 5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