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縣長說了一句「原則上以20~30萬人為單位設立一區」,
也就是目前現有的行政區域可能都會有些變動。
行政區域變動是件大事,目前板上討論的文章可能每一篇都會受到影響,
因此我覺得,大家可以討論一下未來可能劃分的方法,甚至提出一些建議給縣政府。
我個人關注的是三重一帶的行政區域重劃,
所以我就以三重跟旁邊的蘆洲為例,先提出個人的見解。
PS.行政區分隔線是參照雅虎奇摩地圖的資料,若有錯誤請提醒,謝謝。
圖一,三重跟蘆洲的現況:

圖二,99年改新北市後的狀況:

三重現有38萬人,蘆洲現有18萬人,
明年改制新北市時,目前預計就是直接市改區,其他不做任何變動。
若將來依縣府的規則重劃,可能會有幾種可能:
1.僅「市」改「區」,即三重市→三重區,蘆洲市→蘆洲區,其他通通不改變。

因為幾乎沒變,所以「三重」跟「蘆洲」的名稱亦不會改變。
2.將高速公路以北地區劃入劃入蘆洲,疏洪道以東的小部分五股地區分別劃入蘆洲跟三重。

五股被疏洪道切割的小部份地區,因為與五股相對距離遠,所以分別切割給蘆洲跟三重。
另外,為平衡區域人口數,所以把高速公路以北地區切給蘆洲,估算起來兩地人口皆28萬左右。
3.以地形切割,即以淡水河、疏洪道、高速公路直接切割:

好處是切割線會很明確,但是三重市被切太多出去,可能會有一些地方代表不同意,難度較高。
4.兩區直接合併,總範圍不變:

總人口數會超過縣府規劃數,不過會符合馬總統減少行政區的想法。
5.兩區合併,依地形重劃:

總人口數也會超過縣府規劃數,行政區域線會很明確,另可以把整個疏洪道一起劃入。
6.做更細的切割:

以道路(如中正南北路、集賢路)及地形作更細節的切割,每一區域人口可能會低於縣府規劃的20~30萬人。
以上只是我個人想的到的可能,
目前網路上還查不到縣府規劃的方法,也可能根本還沒開始規劃,
不過因應新北市的改變,我想在不遠的將來,遲早會重劃的。
以我自己的想法,我比較贊成的是上面第五項的方式,即兩區域合併並依地形切割:

我認為,既然疏洪道的存在是既定的事實,
那麼直接以疏洪道跟淡水河圍起的來範圍做為單一行政區,
既有行政區域線明確的好處,也可以減少行政人力的重複以及區域溝通的困難,
50萬的人口在行政上應該並不會特別難以處理,
整合後的區域可以統一資源,可能可以更有效的創造地方特色。
另外,對於名稱的部份,我個人也有想法。
我覺得三重、蘆洲都很好聽,
不過既然台北縣要改名了,那麼三重蘆洲也可以合併成一個全新的區域,
用一個新的名字創造一個全新的都市概念,提升民眾的活力與熱情。
比方說,被疏洪道和淡水河圍起來的區域,形狀就像是淡水河上的一片葉子,
也許我們可以取名為「水葉區」,
未來就是「新北市水葉區」,
名稱好聽、符合地理特徵、創造都市新意,也許可以讓整個地區煥然一新。
「水」的台語諧音是「漂亮」的意思,透過這樣的名稱,帶動官員、民眾創造一個漂亮的都市,
也許成績會出乎意料的漂亮。
由於北縣升格在即,行政區域重劃也是正在進行的議題,
所以拋出這樣的主題邀請大家來討論,
上面的資料都是個人的想法,並不是縣府規劃的內容,
如果有興趣的網友歡迎一起來討論看看,
如果沒興趣就讓它沉下去吧 X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