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1月淡水信義線通車後,直接連通北市信義區到新北市淡水的交通大動脈,帶動竹圍站、紅樹林站周邊點閱人氣,竹圍站2013年未受網友青睞,卻在2014年成為網友熱搜第6名;紅樹林站也從2013年第6名躍升至第4名,人氣紅不讓。
吳光中分析,從捷運路線來看,近兩年信義線及松山線開通的路網調整,不僅通勤模式改變,也影響網友看屋的行為模式;另外,紅樹林站正對觀音山與淡水河出海口,擁有區獨一無二的美景,除上班族外,更吸引旅居海外移民、白領階級或退休族置產選擇入住。
~~
感謝D大提前PO文
這個我之前貼的文章兩者加總起來就是
香港人搶佔淡海及紅樹林豪宅區
另一個佔台行動
反觀台灣人認為房價到頂 觀看中...
到底誰看對 讓我們在等下去
1.新市鎮就是鬼城啊,都是外地來炒房的,根本都沒住人!!
2.大橋就是檔住看夕陽啊,怎麼不挖過海隧道呢??講了幾十年了啦~
3.淡海輕軌是要給誰坐啦,又開這麼慢,給鬼坐嗎?? 機車撞到怎麼辦~~
4.沙崙蓋旅館就是圖利財團啦~
5.漁人碼頭是大陸人在逛的吧??
這群人講了一大堆淡水爛,其實是不想讓人再進來,繼續他們的悠閒生活,真的這麼爛,他們還繼續賴著幹嘛?
淡水就是一個山海河三景合一的好地方,相信很多人都喜歡這樣的環境,但建設開發與環境之間本就是有衝突,如果要有得吃又有得拿,這是不可能的!!只能取其平衡罷了~
附上一張195X年代,美國大兵Tom Jones於觀音山上拍下的八里、沙崙、淡海跟淡水一帶~~幾乎都是水田啊~新市鎮有公司田(昔日荷蘭東印度公司所開闢的田),就是這樣來的~~



淡江大橋國際競圖第三場說明會於美國舊金山舉行
提供單位:公路總局 公告日期:104/01/15 10:07 公告期限:104/01/15 ~ 104/04/15
交通部公路總局主辦之淡江大橋主橋國際競圖,第三場北美地區招商說明會於104年1月14日(當地時間)假美國舊金山市舉辦,由公路總局夏明勝副局長主持,協同新北市政府交通局等單位出席,參加說明會廠商包括來自美國各地重量級橋梁設計公司約30家與會,會中並邀請外交部駐舊金山台北經濟文化辦事處蔡強華副處長出席致詞。與會廠商對本次國際競圖內容表達高度興趣,並提出許多問題,討論氣氛熱烈。
淡江大橋主橋完工後將成為台灣最重要的地標,夏副局長於會中特別強調本案參與投標者除應考量橋梁功能性外,並應特別注重生態環境維護、文化遺產保護,及與淡水夕照之融合,以得相得益彰之效。淡江大橋計畫路線跨越淡水河口,連結新北市淡水區與八里區全長約6公里,計畫總經費約154.3億元。主橋段之設計評選預計於104年4月辦理,全線工程將於109年底完工通車。完工後將可紓緩台2線竹圍路段及關渡大橋交通量,並帶動淡海地區之發展。
本次美國舊金山說明會後,將持續於台灣辦理最後一場國內說明會,以廣邀國際優良橋梁設計公司踴躍參與競圖。
orion_t66 wrote:
現在的紅樹林比以前茂盛太多了,
經過人口增加,工商業污染,保育也只是近十年來的事,
紅樹林竟然比地區低度開發時還長得更多,
這說明了什麼事?)
水筆仔其實是生長快速的植物,台灣紅樹林保育與推廣,早在民國40年代,農委會前身農復會時期,就已展開,在沿海種植紅樹林,用於防風、固定堤岸,現在台灣南部會有水筆仔存在,以及漁民在堤坊旁裁植紅樹林當做護堤植物,多半沿自當時之推廣,其主要目的為海岸,河堤保護及漁業保護。民國68年左右,台北淡水、河口紅樹木面臨被砍伐的命運,在馬以工,韓韓等保育先驅的努力下,獲得保存,帶動台灣紅樹林保育的熱潮,布袋好美寮保護等地紅樹林所在地,被劃為保護區獲得保護。但強勢大規模的全面保護是對的嗎??
台灣濕地雜誌第65期 河口濕地棲地多樣性維護-淡水河口紅樹林之經營管理 黃守忠、施上粟
紅樹林的競爭優勢
水筆仔紅樹林是競爭力很強的樹種。在長高、分枝、生葉後,形成喬木樹形,即有樹蔭,再加上成群生長的效應,具有競光優勢,會抑制其它植物,例如底棲藻類、大型藻類、草本植物如鹹草、甘草(藻) 類的生長。而支持根與呼吸根的伸展,不僅使植株穩固地直立於軟泥、含水分、又有流水拖曳的灘地上,也會排擠其它草本、木本植物的生長。這種喬木競光與根系拓展的生物特性都有利於紅樹植物形成純林森林植相。形成茂密的森林後,更加速淤積,地形愈積愈高,樹林愈積愈鬱閉,終至成為陸域森林型態的生態系,而原來開闊的灘地型潮間帶生態系便消失了
紅樹林在河口地帶因具有耐鹽、耐淹及競光等優勢,而廣泛分佈於河口地帶,且常成為新生泥灘地的先驅植物,當紅樹林進駐定植後,易形成鬱閉性的陸域森林,改變原本棲地型態,因此原本利用泥灘地的鷸?科鳥種將完全變更為黃頭鷺等樹林性鳥種,而原本為關渡紅樹林沼澤區優勢種的台灣招潮蟹亦完全滅絕。以生物多樣性保育的角度來考量,棲地的多樣是維繫生物多樣的基礎,裸露的長灘、沙灘或泥灘潮間帶是無數蝦、蟹、貝等所依賴的棲息地,若以人為方式改造成紅樹林森林類型的棲地,棲地單一化了,台灣海岸的生物多樣性也就減少了。淡水河河口的水筆仔紅樹林因過度擴張而導致生物多樣性降低的結果,值得我們重新審視紅樹林作為生態保育指標物種的角色
難怪小時候去淡水常看到的大群和尚蟹、招潮蟹、彈塗魚都消失了,王XX知道嗎???綠黨人士知道嗎???那個才是淡水河邊原來的樣子??是紅樹林還是泥灘地??你們真的是為生態保育為環保??
淡水河口紅樹林的分布特性及變遷 台灣大學地理環境資源學系助理教授 李建堂
淡水河口為臺灣地區主要的紅樹林分布區之一,為水筆仔的純林所構成,其分布因人為活動的影響而有極大的變遷。早期淡水河口的紅樹林主要分布於竹圍和挖子尾兩地,其餘則零星分布於社子、八里、龍形等地的河岸。行政院於1984年公告核定劃設淡水河口海岸保護區之後,水筆仔紅樹林才正式受到保護,因此其分布範圍才逐漸增加。由於水筆仔呈現快速擴張的現象,因而引發各界的討論,陸續有對其疏伐之建議出現,近期更在社子河岸進行淡水河口紅樹林濕地疏伐可行性評估的研究計劃。
淡水河口水筆仔分布範圍在1986年之前並無明顯的變化,主要因人為干擾造成地形變化所導致的結果。但自1986年後,人為干擾程度逐漸減少,河岸的淤積地逐漸增多、增廣,這有利於水筆仔的成長、散布與擴展,因此其分布面積呈現快速的成長。在1986-1994年及1994-1998年間,每年分布面積的平均增加速率分別達到4.28公頃和5.59公頃,而目前其分布的擴展更為快速。人為的砍伐雖然可暫時遏止水筆仔的擴張,但這僅是短期的效果,除非進行大規模的整地工程,而且需經常性的進行。否則,就目前的狀況而言,長期的地形作用並不會有所改變,河流堆積作用有利於水筆仔的繁殖與散布,因而間接促成了水筆仔分布的擴展。在淤沙不斷堆積的作用下,可預期淡水河口的泥灘地會持續堆高與擴大,因此水筆仔的分布面積將會持續增加中。
其他水筆仔的議題
淡水河系紅樹林濕地疏伐可行性評估之研究
社子島紅樹林疏伐試驗區所營造的微棲地,預期的生態功能已初步展現,不僅底棲藻類與螃蟹族群皆有增加的趨勢,而且鷸鴴科候鳥利用本棲地的效果最明顯的。證明過於茂密的紅樹林對於生態造成衝擊,底棲生物生存不易,也減少候鳥覓食棲息。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