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合淡江大橋及淡海輕軌 淡水11號道路2線道改為6線道
部份11號道路路旁居民希望偏移路線或改高架,新北市政府表示,
即使偏移路線,還是在沙崙文創園區及淡水都市計劃內,跑不掉。
淡水選區4位議員均表示,能不能想辦法,好好溝通
其實4位議員都很為難,希望淡海輕軌趕快蓋,居民意見都擺平

發佈日期:2015年1月9日
淡海輕軌捷主體工程,在12月5號,由中鋼集團正式標下,為了要配合捷運興建工程,新北市政府新工處也朝開了淡水11號道路的拓寬闢建說明會,但由於這條連接淡海新市鎮到漁人碼頭的道路,如果要開闢拓寬的話,有可能會影響到沿線的民宅,因此說明會中,不少當地居民也到場陳情。


loshihjen wrote:
重點是會不會賠錢而不...(恕刪)
我只是指出拿高鐵比喻不恰當...
至於輕軌會不會賠錢,我認為初期是賠的,
但如同這版以前討論過的,
是先有輕軌來加速淡海開發呢?
還是淡海開發後再導入輕軌才不會虧錢?
沒有一定規則,端看主事者抱什麼觀點思考。
輕軌我認為初期會賠錢,因為人口還不夠多! 離峰時段搭乘數應該少的可憐...
但若以新北市政府的角度來看綠山線是必須的
1. 新北市想發展輕軌,藉由輕軌達到政積與知名度
2. 綠山線徵收,財源等問題最少,能最早完工
3. 完工後宣傳輕軌,也讓市民體驗了解輕軌,以減少後續多條輕軌開發阻力
至於虧錢問題市政府很在意,不然不會以統包方式,並加註日後輕軌優先承包權來達成,
並讓提出輕軌列車自製的中鋼出線,以期後續列車購買與維護成本的降低。
綠山線只是第一條,也兼具實驗性質,所以無法以單純盈虧評量,
對市政府而言,日後多條完工後的成效才是最重要的。
且蓋好後應該對新北市承做的軌道運輸成立營運公司,如台北捷運公司一樣。
目前台北捷運公司在運輸方面其實是虧錢的,因為多年票價不曾改變,
但因北捷在車站開發、廣告等業外收入才達到公司有小量盈餘!
連北捷都這樣了,其他地方不虧錢都難...
pendesmix wrote:
我只是指出拿高鐵比喻...(恕刪)
你現在這個講法就務實多了
才有繼續討論下去的空間
其一
賠錢有賠多賠少
再加上選舉因素等等
在有台北捷運的想法
並成立部門
大概在民國60,70年
經過許久
才完成了木柵線
其二
試想台灣那個地方是為了讓
它繁榮
先有了捷運
後才有人過去
目前是沒有
台灣的捷運都有其目的性
但絕對不會沒人先蓋!
就拿淡海來說吧!
除了淡水捷運延伸現改為輕軌
包括淡江大橋,(各位可爬文民國77年的房地產裏面,就有提到建設淡江跨海大橋的計劃,都快30年了!)
都是以30萬居民
來做規劃
你說政府不考慮人口及營運成本及回收
那是騙人的
早期許多台北縣的橋要過台北市都要收費的。
淡海經過若干年人口的成長有限目前20000人左右!
早期以30萬人來規劃的交通建設
現在居住2萬人就會儘快給你完工
別國的政府我不敢說
但在台灣我敢說不會這麼快去做及完工
很務實的說,不要講輕軌早先會賠錢(目前應該會賠死)
就算過若干年還是一樣大賠
我就算給你看
淡海人口每月成長用高標300人
淡海最終人口數不用30萬
用低標24萬人
經換算要800個月才能達到
我都不敢換算是多少年了
已經一個用高標另一個用低標去算了
這個數字政客們會算不出來嗎?
目前國家的財政連油電都要給你雙漲
還會拿錢來這邊給你燒
數字會說話
話說被騙一次是你單純
被騙二次是你呆
被騙三次是你真傻
在淡水大概每個人
被騙多則20,30年
少則5年10年
都被騙N年N次了
真不知該如何去形容了!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