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ader9111 wrote:大大你說市區跌,確實大跌。
大陸算是開發中國家...(恕刪)
leo78788 wrote:
大大忽視1點,林口...(恕刪)
1.
基期高與低,依據的價格的高低,不是個人的主觀意見
每個人對於每個地區的前景與分析都是很主觀的,這我尊重
但統計上基期的高低是依據"價格"
我說核心蛋黃區這兩年回檔還比蛋白區深
但那也只是回檔個10-15%而已
大安區之前已經漲了至少兩倍了吧
回檔個15%,這算大跌嗎?我只是說回檔相對其他蛋白區深
因為蛋白區的平均回檔可能不到10%
2.
我所說的每坪單價都是該地區平均價的概念
參考信義房屋的計算標準如下
A.選取純住產品(包括公寓、華廈及電梯大樓物件),排除具備其他用途之住宅物件。
B.排除預售物件。
C.排除偏差樣本,如工業住宅、屋齡偏高之成交物件等。
那種特別高的單價與特別低的單價
直接單獨分析會失去公允性
來源出處 http://www.sinyi.com.tw/knowledge/HPI_season.php/5420/2
3.
單價高與低關乎的是買進的能力
以你舉個例該地區平均每坪單價若從150萬上漲一倍到300萬
就算你硬是想要擠入該地區
但有能力買的能將越來越少
以一般家庭最少需要35坪的居住空間當基準
那總價就要超過一億了
你說上市櫃公司老闆或是大股東東監事
這些人總共有多少?
能夠讓整個台北市幾個精華區的平均房價上漲至300萬?
或許可以,但那也是中長期通貨膨脹的結果
需要更長的時間才能水到渠成
4.
每個地區的未來前瞻性每個人都有各自的主觀意見
基期高低與否是建立在價格上,個人喜好應撇除在外
精華區平均房價的參考性遠高於個別物件的成交價
蛋白區也有50-60萬的開價,但那只是很少數的個案
平均單價在30-35萬之間是目前比較接近真實市況的
以上參考
KevinChen226 wrote:
以股市觀點來說,各...(恕刪)
以股市觀點來說,各區都在盤整階段---------------------------------盤跌回檔
跌多跌少或持平,市場自有機制-------------------------------------認同.但要持平有點困難.要看供需
各區都在盤整至自己區的合理價位-----------------------------------認同
有重大建設、人口移入多、購買力與消費力道強的區域會是相對抗跌的----應該是這樣
所以人口移入數最多的前兩名:淡水與林口,個人是相當看好的----------看好林口與淡水的人口增長人數,但不看好淡水房價,供給大於需求太多,未來少子化影響大學新生減少最嚴重,最重要的是工作機會太少,這幾年因工作機會多所以林口漲幅比淡水高,房價是否看好要看林口是否能創造出更多的工作機會,若無法創造出大量工作機會,就需跟著盤跌回檔
不再刻意洗林口的版,會認真回答,林口漲跌與我無關所以應該沒幾天就會懶得回答,個人樂見把人引進林口住,簡單的給林口人一些意見,各地都在回檔,現在這時機說會漲沒有人會相信,淡水工作機會少但因房價低所以人口不斷的移入,若要說林口漲會讓人覺得房價高而降低購買意願,除非能創造更多的工作機會,才能吸引更多的人搬到林口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