豪哥大 wrote:
淡水16.24萬人,待售2012戶,比率1.24
三峽 11.28萬人,待售1482戶,比率1.31
林口10.06萬人,待售1709戶,比率1.70
有捷運人口多的區(例):
板橋55.4萬人,待售1963戶,比率0.31
中和41.44萬人,待售1861戶,比率0.45
新店30.03萬人,待售1543戶,比率0.51
哪裏在炒作真是一目了然...(恕刪)
待售戶數
---------------- = 比率
行政區人口數
這比率只能說明行政區內每100人當中可以分配到的待售戶數
ex.淡水區內每100人可以分配到0.012待售戶
但根本無法解釋炒作
除非限制某行政區蓋的房子只準原本就住在該行政區的人買
ex.淡水區蓋的房子就只準原本設籍在淡水區的人買,外地人不準買淡水區的房子
否則算這個比率沒什麼太大意義
因為很多是非設籍在當地行政區跑去買的
如果要解釋"炒作",應該從房價的歷年或歷季增減幅度與新成屋待售期去討論
房價在一定期間漲幅過大,才有炒作的明顯
待售期過長,代表新成屋供過於求,才有炒作的明顯
如果只是待售戶數多,但待售期並沒有特別長
那也只能解釋當地吸引人口進駐的意願高
所以建商願意在當地多蓋房子形成待售戶數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