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登輝大道口這裡,蓋一個高架道路系統,直接接到大度路大業路口洲美快速道路!
中間只在竹圍捷運站過去一點點(加油站附近)開一個口讓往八里..關渡..北投方向的分流出來~~~
((至於這裡面會卡的問題就是包含了紅樹林至竹圍間一些"水岸建築"的抗議問題跟竹圍下交流道接口關渡大橋的交通路線規劃問題
老實說,淡江大橋我真的認為遙遙無期且不實用,因為事實上需要從淡水往八里..桃園方向的車事實上並不多,反而是上班潮裡經由關渡大橋往五股新莊的還多一些,淡江大橋對於疏通交通潮流的幫助其實並不大,除非你是住淡海新市鎮,三芝那邊要往五股八里方向的人,透過淡江大橋接到八里走龍米路的還有些可能,可是使用人數量上....其實沒有那麼多,從興建成本跟使用人數來看,這是個很不切實際又不知何時能兌現的支票!
至於淡水輕軌系統呢?
我不得不說這算是針對淡海新市鎮開發而給的支票,可是.......問題卻往往在於,捷運淡水線的運量問題!
別告訴我"這樣以後住淡水新市鎮去淡水搭輕軌就好了啊"這樣的賣房子洗腦術語,本地人都知道這騎一下摩托車沒有幾分鐘的路程,事實上本地人多數也是選擇機車為交通工具,淡水輕軌其實並不是個很實用的規劃,尤其到時再卡著淡水捷運站前面的道路狹窄,輕軌真的要蓋我看淡水捷運站周邊至少要有個五六年的交通黑暗期!
以解決淡水交通現況,我真的建議還是建一條高架道路系統連接到洲美快速道路比較實際!
不是我只想著開車族的問題,而是只有讓交通道路面積"加倍"之後,並且透過用路線路的規劃,才能讓車流分開,相對的機車因為行走的平面道路車流比較少,交通會跟著順暢!
飛行爵士 wrote:
我已經住在淡水跟工作...(恕刪)
北北基要擴大腹地,共生共榮,就必須加強交通連結,好冰冰阻擋淡北路實在不是明智之舉!!
不過洲美快速道路下去就是北市的環河慢速道路(好冰冰上任說要蓋環河高架,最後不了了之,應該是面臨住抗,跟新北環快永和段一樣,只好變成慢速平面道路)...慢的要死,紅綠燈又多...下任北市長希望能有魄力,把剩下的環河段高架給完工!!
一條路對你沒用,不代表其他人都跟你走一樣的路,路還是越多選擇越好!!不是大家都要去北市上班,不少人也是要去北縣上班的(別小看北縣的工作機會,很多工廠都在北縣),淡江大橋可上台64去五股、蘆洲、三重、新莊、板橋、中和、新店、一高、二高,不一定比環河慢速道路慢...
關於 環河慢速道路的新聞...這條路我被塞過很多次,真的是昏倒,一堆紅綠燈,又塞在高速公路交流道附近,過了才比較順,但又可能會塞在大稻埕水門的紅綠燈,這段真的很不通暢!!
中國時報 2008.05.30
環北高架道 水利署拒 議員催生
蔡依蒨/台北報導
北市曾計畫興建連接市民大道,洲美快速道路間的「環河北路高架道路」
案,但因興建高架道路的橋墩需與現有堤防共構,遭水利署否決;但士林、北
投區議員認為興建環北高架道路才能疏解地區交通問題,要求北市務必持續推
動興建環北高架道路。
預計採用橋墩與防洪牆共構方式興建的「環河北路高架道路」,全案在九
十四年送交經濟部水利署審查時,因違反「防洪牆已建造完成者,不得採共構
方式,要求修正落墩」的規定,及因橋墩距離堤防外僅 4公尺,將影響河域水
流的考量,遭到否決。
民代認為可紓解交通困境
但北市士林區議員陳政忠、陳碧峰、及陳建銘等人,卻認為興建「環河北
路高架道路」,才是疏解環河快速道路平面道路壅塞,及因應未來社子島開發
後,附近交通流量大增的解決辦法。
陳政忠表示,從淡水紅樹林至關渡大肚路,甚至到洲美快速道路,沿途經
常塞車,甚至一路塞至萬華區;他曾為到市區看電影,花 2小時在交通往返上
。
可能會衝擊大同區生活環境
不過興建「環河北路高架道路」,雖然可能疏解士林、北投地區的交通,
但闢建高架道路,可能會衝擊環河北路附近的大同區居民的生活環境。
中山大同區議員簡余晏表示,市長郝龍斌競選時提出建設水岸城市,河岸
景觀等政策,但高架道路卻只會讓河岸景觀更糟;即使在高架橋的平面建設花
園長廊等景觀建設,對大同區的助益都不大。
而快速道路帶來的噪音問題,簡余晏認為,將難說服大同區居民接受降低
生活品質,成全興建環北高架的主因之一。
市府都市發展局局長許志堅表示,台北市位於淡水河下游,北市發生暴雨
或突如其來洪水的機率相當高,目前淡水河上游在北縣已過度開發,水土保持
遭破壞,現有的防洪牆對北市具重要保護功能。
新工處代理處長羅俊昇指出,目前淡水河與基隆河交界堤防標高為6.66公
尺,但去年「柯羅莎」颱風,造成附近地區淹水達 3公尺深;而過去曾反對市
府將堤防加高的居民,後來遇大雨或颱風時,都深刻體會防洪牆的重要性,未
來若採共構方式,勢必要再減低堤坊高度,對市府而言風險太高。
與堤防共構 通過環評機率低
「環河北路高架道路」因需採堤防、橋墩共構方式興建,工務局局長黃錫
薰表示,全案目前仍未開始細部規畫、也尚未進行環境評估,但黃錫薰坦承,
採用與堤防共構方式興建高架道路,要通過環評的機率相當低。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