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單價且高總價的房子在永和沒有市場。自實價登錄以來,新北市各區每坪60萬以上且總價5000萬以上的電梯住宅(扣除一樓店面)如下:板橋:93筆新店:16筆三重: 4筆永和: 2筆永和的房市,即便是較貴的預售屋,也較適合推每坪5、60萬以內、總價2000萬左右或以內的中價市場。
Behonest wrote:高單價且高總價的房子...(恕刪) 見仁見智吧!既然這筆新建案都開出80萬,買不買單就看人了,隔壁兩個建案,之前開價50萬,有人39萬買到比較不好的格局,現在要賣,靠著這間,少說也敢開6X萬談價了吧!反正,中正路也有小巷子在秀朗路皇翔建設去年蓋好,也是賣不到兩成預售屋!離市場捷運學校都有距離,只有一家超商支撐,能廣告的應該是3分鐘到夜市!建材夠高級,價格只是反映賣價,至於這時候只有兩成的人買到50萬的大樓,那竹林路這棟,交通,學區,捷運,三邊的橋都方便,開價80,成交到70萬我想都有可能!因為要進去台北市真的只是5~10分鐘的事情,走環快也很容易進去台北縣各區不是環河西路那些不便的新建案,價錢當然可以喊高,又是前吸金大樓,可能還有金雞母大樓的迷思!隨著價格波動,還是會有正常交易價格啦!旁邊的房仲這一年半到兩年還是不容易吃到案子,去賣中古屋吧!這是建商的事!雖然是4000多萬的房子,一樣可以議價,一樣是找當年只能下手中和,現在事業有成的人轉手舊屋置產買家一定是對新店,中永和動線了解的中年人,約五十歲以上的,資產階級的人買第二間房,絕對不會去找那些人生第一間房的人,有的青壯年連1200萬的房子都有很大的壓力了!怎摸挑這些人來看房!定位就不同了阿!投資客現在要炒,也不容易往上看這摸高的物件,畢竟,投資除了低成數自有資金,一個門檻高的物件,除了要有好的消息,和集資!我不知道小投資客怎摸和大投資客比投資物件高度!現在這個物件就不是投資好標的了!是住爽的感覺!花錢買屋,車子也要買好一點的,出入才不會落漆!
Behonest wrote:高單價且高總價的房子...(恕刪) 永和現在還有個建案"漢皇極品-喬治五世"掛在那裏要不要低總價快速化去只能說每個建商想法不同人家建商愛推大坪數高總價慢慢賣你又不能咬他給labdog~推案80萬只是預售最低價預售屋嘛過幾天就會開始慢慢墊高了
豪哥大 wrote:永和現在還有個建案"...(恕刪) 我知道地主派的很多還是在住公寓,包括台北市的很多地主所以有人說台北縣最近天龍國的永和不能和天龍國的屋價比,這是外行人的講法!真的有錢的人,你跑去台北市拜訪地主,有人住在鳥不生蛋的怪結構屋都有!偏偏都是十幾億起跳的地主,這些人和台北縣的地主都有一個特性,他們祖輩都是台北縣市的農民只是因為早年的土地更新,讓這些子孫可以連兩代看著自家50年前不值錢的地,轉換成錢去買一些樓!很多有買的地主,都在20年前,聽建商的話合作土地,整棟買下或是挑下一些屋子!土財主通常不會買這種高價大樓,真的會下手的都是賺錢有工作的老闆,或是高階年資主管!不起眼的店家老闆也買得起,要生意夠好!老師也買不起,哪怕拉出退休金,因為還有生活費要支付!這個案子太貴,所以定位已經排除很多客群了!接待中心應該也一眼就分的出真的客人,和看好玩的人吧!
我認為高雄的小資成家族,有900萬的案子,自己空間大,有車庫方便就下手了!台北小資成家族,有27萬左右的房屋(上限33萬),無車庫,夠住,和家人湊一些自備款,挑好就要下手了!台北的土地小又貴,真的投資空間增值長年線是大,沒錯,可是工作壓力大!這個貸款背的辛苦,物價高,南部則是相反,工作一樣有壓力,可是房貸背的快樂,有大空間,買車不用擔心車位和整天外出工作旅遊都有拖吊壓力若是先不管輪迴或是前世今生,我認為活著一世人的工作是做不完的,內外都是工作!可是比責任,對上對下也是一堆錢,情感,時間的事務!可是買房子是人生大事,不需要和人比!很多人會想自己只要好好工作就好了,爸媽都因為當年房價或是這30年的努力都有好幾間房子了,可是若是要有成就感,真的是從揹房貸,養小孩開始!其他捨摸都算是輕鬆活啦!天與地的活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