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

你們不能離開台北的原因是?

其實大家是怕買了新房子...工作忽然就沒了...
那不就虧了...
所以通勤.....

其實開車通勤還真累...

還有台北並沒有便利阿....
南部要便利也有阿....
但是...南部物價相對來說還比較貴.....
車子在南部難道會便宜 20 萬嗎??
7-11 賣的同樣商品南部有特別便宜1元?
小吃攤賣的東西有真的便宜到...
每天吃的便當論菜色有便宜到??
在看看你在南部拿的薪水..

其實在南部會省錢的原因
你如果住錯地方...一些休閒,消費場所都離你很遠你就懶的出門了

台北花錢消費的地方太密集了...哈哈...


monk_dw wrote:
不過等有一天退休,可能想換到有山有水的地方養老..


小心被沖走...
人間五十年、下天の内をくらぶれば、夢幻のごとくなり一度生を得て成せぬ者はあるべき か
rinconj wrote:
我不明白, 台灣的工資那麼低, 房價有甚麼條件這麼漲?
大學生的起薪20年以來幾乎沒有甚麼成長


因為在讓台北市房價漲的都不是領薪水的人,而是發薪水的....(講白了就是N年沒加的薪資都變成老闆的不動產了)

領薪水能住台北市的不是祖產就是租房子....



補一個不能離開台北的原因: 商業周刊 第1136期 2009-08-31
http://www.businessweekly.com.tw/webarticle.php?id=37631&p=3

全台僅淡水河有防洪資訊

除了知道「我家附近是否有土石流」外,各地的洪水預警系統也很重要。像台北市,因地處盆地內,一旦降下大雨,亦難逃淹水、土石流災害。但台北市有比較上軌道的洪水預警系統,即便洪水來襲,該系統能在六個小時前提出警告,讓所有人安然撤離。

曾任台灣省政府水利處長的李鴻源,任內完成台北市百年防洪資料庫,他很感慨的說,台北市民有完全撤離的防洪系統,但中南部就沒這麼幸運了。因為,台北市有淡水河流域一百年來的雨量、水位、河川斷面、土地使用等完整資料,能從雨量預估水位,甚至計算洪水來襲的時間,但其他河流則未有完整的資訊,更無從預估。


台灣甚麼都是這樣,一些基本該有的建設都只有台北市有...過去的像是天然瓦斯之類....
大家不是要甚麼豪宅,只是要個基本機能合格的住所,包括安全性....
rinconj wrote:
實在不能欣賞台灣那種壓力鍋式的教育, 在美國受教育將來發展的潛力絕對比在台北大多了,
而且各方面的發展更均衡,...(恕刪)


沒有這種教育,那來的現在的濟起飛

美國的強勢,到底是那些去留學的外國人讓他強的,還是原先的本國人讓他強的?
如果是外國留學生讓他強的,那到底是那一種的教育是對的?

美國不過就是以強大的資本吸引優秀的外國人進駐而讓其強大
和他的教育真的有關?那可不一定吧!

日本如果當初沒有戰敗,他會輸美國?
他們的教育也壓的很!
bbe022001 wrote:
沒有這種教育,那來的...(恕刪)


他說的是潛力...只是潛力...

老實說能把優秀教育與環境給予的潛力發揮出來的一百人有沒有一人?大家心知肚明
只是如果是自己的孩子,當然大家都相信會是能發揮出潛力的那一位


只是說潛力的話,我確實贊同他說的,美式教育給孩子的潛力大多了,起碼思想比較不僵化
懂得多元價值,少浪費很多時間和腦細胞背誦很多考完就變廢物甚至與業界和社會完全脫節的垃圾

不過,那是潛力....



有潛力不使用,競爭力還是會輸給沒潛力卻瘋狂打拼的東方人
只是發明過勞死的也是東方人,生活品質和經濟成長哪一邊重要就看個人囉~
bbe022001 wrote:
沒有這種教育,那來的現在的濟起飛
美國的強勢,到底是那些去留學的外國人讓他強的,還是原先的本國人讓他強的?
如果是外國留學生讓他強的,那到底是那一種的教育是對的?
美國不過就是以強大的資本吸引優秀的外國人進駐而讓其強大
和他的教育真的有關?那可不一定吧!
日本如果當初沒有戰敗,他會輸美國?
他們的教育也壓的很!


當中沒有誰對誰錯,只有價值的取向,
如閣下把教育以經濟起飛、強大來衡量「到底是哪一種教育是對的」
從這些就可以看出你的價值取向,就算你對好了。
後大麥造 wrote:
當中沒有誰對誰錯,只...(恕刪)


我不認為我一定對,
因為這種事情如果沒有對組來比對的話,你一輩子也不知道那個是對的
但偏偏人的特質都不同,也無法使用對照組
所以真是很難說的!

我要說的是,別太輕乎自已的國家及人民的能力
這個觀念和那些政治人物整天叫的愛不愛台無關
這只是不要什麼都是外國的月亮比較圓而已
除非你有適當的科學比較,要不然,那邊是對的沒人知道!
台灣的那套 40年前在 大陸, 俄羅斯, 印度等國家都閉關自守,
全世界大半的勞動力都不對外開放時或許有用, 至少當時接下日本技術提升留下來的缺,

但是現在全世界已經增加了 30 億以上的勞動力跟台灣競爭,
台灣壓得出的一個機器人, 大陸與印度可以壓得出 100個,印度與大陸的語言與數理能力都不輸台灣的,
現在已經變成除非是帶頭的, 其他的都必須吃大鍋飯的時代, 過去的教育觀念只是死路一條

日本也了解他們教育的問題, 所以過去幾年越來越強調創造力, 要培養創造力就不能有標準答案, 也就不能壓


The first direction is toward improving the academic performance of students. This is very clear in the case of the U.S. and the U.K., where educational reform was conceived as a reaction to the sense of crises regarding students' performance in the basics. France also has made this its prime objective. In order to achieve this objective, the U.S. and the U.K. have made educational standards (U.S)/national curriculum (U.K.) while putting an emphasis on the creativity and originality of schools by allowing them to exercise greater autonomy, and at the same time holding them accountable to what improvement of students' performance has been attained. France is moving toward allowing various educational styles adapted to the needs of children, while China, the Republic of Korea and Singapore are also making the curriculum more diverse from the viewpoint of putting more importance on the development of creativity. Japan, too, is diversifying the curriculum in an effort to foster each child's personality and to develop a "zest for living." This is being done on the basis of enforcing the learning of basics and rigorous selection of content to be taught.






bbe022001 wrote:
沒有這種教育,那來的現在的濟起飛
...(恕刪)
那些防洪資訊50年之內都很可能報廢, 因為全球暖化造成的海平面上升 與更強的暴雨與乾旱

過去幾年每次有新的研究報告, 幾乎都有類似 “情況比以前的預測嚴重許多” 的話,
這幾年全世界的天氣也到處是破百年 或有紀錄以來的異象
能量更大的颱風 + 海平面上升2100年以前達 5公尺 +漲潮時, 那些防洪資訊與工程還會有用?


shoben wrote:
補一個不能離開台北的原因: 商業周刊 第1136期 2009-08-31
http://www.businessweekly.com.tw/webarticle.php?id=37631&p=3

全台僅淡水河有防洪資訊 ..(恕刪)
rinconj wrote:
台灣的那套 40年前...(恕刪)

台灣的這套和教育和勞力密集有什麼關係?
台灣的教育教山來的只能勞力密集?
勞力密集不過是一個國家由落後國家至先進國家必需的過程而已
先進國家不過是發展的較久,但不見的是一個好的模式
如果一個國家發展的數百年才到這理,有人數十年就追上的話,那邊的教育是對的?
一開始的基礎點就不同,就無法以現在的成就來評論何者是對的!

美國什麼都是好的?好的教育養出了一堆的肥貓,還是教出了自傲而讓三大車廠倒了二家?

什麼是好,什麼是不好的教育,別只看好的!

教了一些學生讓他潛力無窮的同時,是不是也順便的讓一些學生變的完全無能力?這點要想一下

還是一句,你沒讓小孩在這上學,你怎知你的小孩不會比現在更好?
rinconj wrote:
關於 紐約, 我當然...(恕刪)


我實在不想搓破你的迷思,不過01上面在美國唸書工作過的網友肯定不少
薪資跟物價不能用絕對值來做比較,要用相對值來做比較
在紐約年收入五十萬美金相當於台北市月收入五十萬台幣,過的都可以很舒服,但是都不是常態,是金字塔的頂端
在美國如果家庭年收入九萬的家庭,相當於台灣月收入九萬台幣的家庭,如果是夫妻加二個小孩的話,過的生活水準其實都差不多,沒有真的過得比較爽,一樣是要省吃儉用,為了房貸,小孩子以後的教育費拼命存錢
如果硬是要把九萬美金乘上匯率然後認為這樣的收入在台北有多難達到,那真的是貽笑大方了.....
那就像在台北一個月賺五萬的上班族然後去跟東南亞的居民比,說他們一個月要賺五萬台幣有多難
用絕對值來做比較根本就沒有意義,頂多就是自己心裡暗爽而已
難怪很多移民美國的人,在美國是二等公民跩不起來,一回台灣過了海關就跩了
九萬美金一家子在台灣是很好用,但是換作在美國過的是甚麼水準的生活,大家心知肚明......

至於紐約Tri-State area跟台北市根本不能互相比較,要比就是跟台北的郊區比
五十萬美金在紐約郊區買得起的房子,在台北郊區也一樣可以買的到不錯的住宅
你把郊區的透天房子,拿到台北市區,然後說同樣價錢怎麼可能買的到
那就像把在嘉義夜市賣的又大碗又便宜的雞肉飯,拿到台北101大樓下的美食街,然後說這樣的價錢在這裡怎麼可能買的到,所以說嘉義根本就是人間天堂,這根本就是無意義的比較......

我覺得台北市很多區域的生活環境都可以跟曼哈頓相提並論也絲毫不遜色
仁愛路的林蔭大道居住環境,跟紐約Park Avenue相差不遠,都是相當不錯的住宅區
住在大安區森林公園旁邊,跟住在中央公園旁邊其實不會差太多,當然中央公園名氣大很多,但是純粹就居住環境來看,個人認為大安森林公園旁邊並不會輸很多
大直河邊水岸住宅,跟紐約上西區靠哈德遜河邊的住宅不相上下,河邊景色,生活環境都相當不錯
大安信義區商圈附近的住宅的生活機能,跟紐約Midtown West的Columbus Circle相差不遠,紐約那裏有的高檔商店,101大樓都有,甚至有過之而無不及
當然曼哈頓也有很糟糕的區域,唐人街,下東區,或是哈林區,就像台北市也有糟糕的區域,居民素質跟房價都有差別
我相信旅居過紐約的01網友一定不少,我的比較有沒有道理,自然會有人批評指教

至於你看媒體報導就覺得台北市現在很多房子幾乎都超過一坪一百萬,那還真的是以管窺天,盜聽塗說,我以為以你浸淫美國文化多年,又深受你所謂美國寬廣自由的教育系統洗禮,應該早已經學會獨立思考,多方舉證的精神,肯定是會"Think out of the Box",怎麼會跟著媒體幾篇文章就起舞,台北市一坪超過一百萬的房子,忠孝東路走九遍都找不出幾棟,不要鬧了.....

舊金山我是不熟,但是你說五十萬美金在舊金山絕對可以買得起中上以上的房子,我是很懷疑啦,不知道你所謂中上是怎樣的中上,不過01上面肯定很多在舊金山或是Bay Area工作生活的網友,相信他們會說句公道話.......
  • 12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2)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