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62樓的jouniory大總結得很好,完全跟我看法一致。
2. 目前看來,的確越早買越便宜(或者東西也越好),恭喜&羨慕已購的大大們。
3. 這建案因為一半的戶別總價剛好卡在新北的豪宅限貸令門檻6000萬,這案場也是限貸令的受害者,但反過來說就是消費者的福音。受限6000萬門檻,這又是在原物料起漲前蓋好的大樓,建商的價格這兩年才會漲這麼慢,反應在銷售上就是賣得頗快,以新北高總價230戶的案子能夠成屋兩年快完銷了實屬不易,扣掉30戶1~2樓的獨立事務所房別,3~41純住目前實際剩30多戶而已了。
4. 承第三點所說,懂得算建案成本的就知道,目前價格緩漲上來,但此案依市價來說仍然不貴,簡單來說建案合理價與成本之間是有公式的:
建案合理價 = (土地 + 建造成本) *1.15(管銷成本)* 1.2(建商利潤)
土地成本: 市價 約200萬/坪 (參考近年林口A級地段的實價登錄約 180萬 ~ 240萬/坪,此案我抓200萬/坪應屬公允)
建造成本: 每坪保守抓 16 萬 (依下列連結,大陸營造的SC,我很保守的只抓10年前的物價第二級35層樓的SC就好)
建築造價成本
這公式去估合理價,所有案場都適用,目前有在看房的都建議這樣算算看自己買的到底貴不貴。
以森聯摩天41 實際套用在最新一筆中間樓層22樓的已購戶買了6250萬來說:

土地: 15.89坪
建物含雙車位: 138坪
套入公式與估價可知,若現在才規畫一間這樣的建案的成本與利潤
(15.89*200萬 + 138*16萬) * 1.15 * 1.2
= (3178萬 + 2208萬) * 1.15 * 1.2
= 5386萬 *1.15 * 1.2 (不算管銷跟建商利潤就要5386萬)
= 6193萬 * 1.2 (不算建商利潤就要6193萬)
= 7432萬 (這數字反映的是若現在才要興建預售這樣的案子,這是合理的成交價,約每坪55萬才合理)
而最新的中間樓層22樓5月已購戶才買6250萬,每坪45.7萬。
這樣算下來可以發現,這建商沒利潤? 當然不可能,原因是這塊3700坪的五面臨路完整的漂亮的鑽石型素地整合的早(現在有錢也買不到這麼漂亮的一大塊捷運100公尺旁的地),由實價登錄查不到資料可知是10幾年前就整合好養到5年前才開發的,建商的利潤很可能在於土地的增值,不論是建商有良心或是因為卡到限貸的原因,總之建商沒有將這幾年的漲幅全數漲到消費者身上是事實。
由此可知,為何很多版友其實感覺這案子真的賣的不貴,一點點心得給各位參考。覺得很唬爛的板友可以請銀行幫你免費鑑價就懂,這波炒房上來,多數案場的鑑價常常跟不上成交價,但此案的鑑價會鑑的比成交價高!銀行不是笨蛋!
最後想說,買房買地段是常識,但很多人買房時卻容易受到雜訊的干擾而棄地段而選到其他因素(如公設),這是買房容易犯的錯誤,共勉之。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