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

板橋江翠重劃區(建商協商中)

網頁有沒有問題我不知道,但是我會把你的問題拿去問作者,其實你也直接去問他吧,感覺你們倆都蠻專業的,應該可以有更多實際上的討論...
公設不算容積,我也在找法源,但是看的到的文章都是這樣寫,
看了很多文章,應該是符合某些條件就免計容積,某些條件是甚麼我不知道,還在找@@,
但是建商應該是想盡辦法讓他不計入容積吧...

但是這邊的建案,扣除梯廳/樓梯/電梯間/機房,還有甚麼公設我是想不出來...應該沒有室內泳池三溫暖之類的吧?

真左維 wrote:
35% 公設不算容積, 這是那條規定可以提供一下嗎...(恕刪)
其實以466%算, 陽台抓1.08, (360*1.08)/466 = 17% 免計容積公設比已經17%了

(20坪室內, 1.6坪陽台)

再加上法規公設(計入容積), 中央管理室, 防災中心, 社區交誼廳(這個應該是認為要有地方開管委會), 垃圾處裡, 防空避難室, 基本輕鬆破24%

如果是小基地建案(300坪), 光以上公設就接近30了

如果是800坪以上建案, 可能還不到25%, 再來6~10%就是一般最愛嘴的休閒公設了, 健身房, 兒童遊戲室, 三溫暖, 這就要看建商規劃了.
(也是有建商主打都沒有, 超低公設比25%在賣的)

來個具體的例子, 遠雄江翠

住2 基礎容積 240%, 依據我前面計算466%是可銷售面積

來看遠雄的規劃
1. 基地面積2049.06
2. 樓板面積15457.62
3. 停車位126, 機車位113, 自行車29

銷售面積 (15457.62-126*40-113*4-29*4)/2049.06 = 480.6%

好吧, 我功力還不夠, 還有14%是啥, 我不知道 冏

========
抓到了, 我算錯了, 機電設備的機算基礎是含獎勵容積.
(240*1.5+240*1.5*1.15)/0.85 = 487%

自行車位不能免計容積率
遠雄銷售面積 (15457.62-126*40-113*4)/2049.06 = 486%
對於建商成本 想細部了解 這樓大家都好專業喔 標記一下.

butthouse wrote:
建商也是商人 代銷...(恕刪)


每坪成本要34萬,這個人唬爛也唬很大,34萬這是投資客買的成本才對吧,
如果成本要34萬,那些淡水還是非雙北的房子每坪10出頭不到20萬的,
建商都用成本價還是爐渣蓋的嗎??你還真當建商是良心事業救國家阿,
看完真的很想笑...想洗腦不懂的人,要炒房也該有個邏輯...
kk-biven wrote:
每坪成本要34萬,這...(恕刪)


雙北地區, 土地從一坪6萬到一坪500萬都有, 建物背負的土地成本, 依法定容積率上限為分母也因此從3萬到60萬不等.

舉個例, 台北商業用地, 一坪土地500萬, 一坪蓋8坪, 每坪的土地成本就是60萬. 八里的住宅區, 蓋透天, 一坪蓋兩坪, 一坪的土地成本就是3W.

30層樓的大樓, 地下六層, 營照成本一坪輕鬆超過12w, 透天鋼筋綁綁灌漿一坪有7W都不可思議了. 這樣希望能解決你對雙北地區有些地方的建案一坪十餘萬, 有些地方一坪破百萬的疑惑.

至於現在市價110萬的土地, 開發商當初用40萬買到, 內線消息, 眼光精準, 還是政商關係良好, 都是過去式了. 現在就是值這個價, 完整產權土地供給有限, 跌不到那裡去了, 土地投資有賺有賠, 如果跟我一樣心裡不平衡, 請在年底用選票支持不動產稅改相關候選人.

========
去掉精華, 500萬可能稱不上精華 冏

北市中山區土地 每坪810萬有撐
http://news.ltn.com.tw/news/business/paper/1171699
大哥,
可惜這邊沒精華區可以收藏,不然這篇應該收起來,小弟長知識了,實際試算也是一樣結果,拜服。


我查了一下,這邊地價從最低立信一坪15萬買入,中間有50萬買的,最後還有信義跟新富發115萬成交的,土地取得成本差異非常大,依照這樣計算,建物一坪土地成本從3萬到24萬都有,一坪差了快20萬。


客倌,那知道哪個建案議價空間比較大了吧⋯⋯
真左維 wrote:
其實以466%算, ...(恕刪)
很高興看到理性的討論,兩位討論我看了,有一些補充如下:
1.容積移轉40%,這個是建商花自己錢買公設地送國家賺的容積,所以分地主頂多10~15%,不會同合建比,也是建商的暴利來源

2.重劃前農地,重劃後配50~55%建地回來,土地價差那麼大,要先確認是重劃前或後,才比較能用同基準討論
意思是說,假如重劃前取得一坪15萬農地,重劃後分得50%建地,那建地的成本就變成了:
假設重劃前取得100p*15=1500萬
重劃後分得50p,1500/50=30萬/坪
是這樣嗎?
asdfonly wrote:
很高興看到理性的討論...(恕刪)
大致上是這樣,若以農地成交價到今天配回房子,那投資報酬率應該幾十倍。
只不過,重劃不成,就永遠放著,資金就卡住

asdfonly wrote:
很高興看到理性的討論,兩位討論我看了,有一些補充如下:
1.容積移轉40%,這個是建商花自己錢買公設地送國家賺的容積,所以分地主頂多10~15%,不會同合建比,也是建商的暴利來源
2.重劃前農地,重劃後配50~55%建地回來,土地價差那麼大,要先確認是重劃前或後,才比較能用同基準討論 \


第二點我們漏掉了, 我之前也聽說立信取得的最低價位是三十幾萬, 這樣成兩倍就跟約翰約翰的數字對的起來. 不過如你所述, 重劃初期有很多隱性成本, 當初這片地有很多非法占用宮廟, 以台灣宮廟文化要把他們請走, 困難度很高. 我記得有針對立信賴董的專訪, 他如何一步步參予活動跟宮廟團體達成共識. 地產開發的獲利已經到手, 不太可能預期建商用一坪土地一百萬去估算售價, 如果這樣不如賣給興復發, 信義, 土地獲利了結, 再去投資其他更保險.

至於第一點, 在我認知花錢買容積也是建地取得成本, 不過這塊不太清楚詳細價位. 所以我是直接拿有公告地主合建比的建案, 等效扣除土地後的建商每坪收入. 因此在建商每坪收入24-18w下, 要擔負容積購買成本, 建築成本, 管銷成本, 利潤很難算是暴利. 所以以營造強的建商, 收購土地後, 想要讓他們50w以下大量賣, 大概不太可能. 現在地主精的很, 找他們的建商又多, 不會傻傻的賣, 與其說建商賺很大, 我會說是地主賺很大(包含地產投資型建商).
  • 9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9)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