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長眼 wrote:
您知道的歷史比較短..
淡水的房價在早早以前就上過28-32W/P(實價喔.不是開價)
哪時候..
新市鎮的房子還更少
不..
應該說是根本沒有房子..
那時候買房的人可是比您樂觀得太多太多...
既然您比較熟淡水歷史,那請教一下:
那時候淡海啥都沒有,也沒機能,也沒輕軌、大橋,價格就炒到30W。
那以目前的機能、人口、學校及正在改善的交通,值不值30W?
N年前只有喊喊的交通跟大橋,現在政府強力作多,輕軌大橋都正要作,自來水、瓦斯、電力、汙水下水道都是大幅更新擴充,這大家都有看到,塞車許久的中正東路施工就是在搞這些基礎民生建設...
以前的時空環境背景跟現在的時空環境背景,兩選一,您想在哪個時候花30W買?
個人觀察:目前會來淡海買的人,大致為兩種,一種是年輕上班族;一種是退休置產族。有人說上班去北車無敵遠,試問:士北工作的人,不能買淡海?淡海對於台北北區工作的人很遠?台北北區沒有工作機會?而也有些人,寧願犧牲一些時間換得空間及心靈的解放,有何錯誤?自認存款買不起蛋黃,認清一切來買郊區,也有錯?一定要買蛋黃核心區域?而另一種退休置產族,辛苦忍受花了前半生賺了錢,小孩也大了,想過著悠閒的生活,這普遍不只有一間房,天氣宜人來淡海過樂活的生活,天氣差受不了就回都市,這對他們來說,經濟上沒困難,生活反而更多樂趣,不會整年都待在水泥汙染的都市中。集山河海匯集的新城市正在慢慢成長,你看衰不代表你就是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