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quirrel5959 wrote:
林口41A問題,把龜山進出的紅燈秒數拉長一點試試看,就知道問題在哪了。
林口交流道塞車要改善,還有得等,屆時會不會又是個無用的停車場工程呢?畢竟只有大眾運輸才是可能的解方呀!

相關01討論連結:
這裡塞車太恐怖!惡夢最少還有三年半
squirrel5959 wrote:
查到蔡議員是2016的新聞
https://news.ltn.com.tw/news/local/paper/1048897
,那年林口區人口11萬,戶數4.4萬,0~14歲約2萬人(這麼小搭公車去台北上課也太...),
[林口往返台北的通勤族約四萬五千人]這個數字怪怪的~
這個數字確實有些奇怪!
當年沒有比較精確的估算方式
如今有人手一機的追蹤器....

手機信令資料就是顯示林口區白天只比晚上少1萬1千人
真不知4萬5千人往返台北通勤的資料如何得出?
其中有3萬4千人是沒有手機的小學生?
這不合理呀!林口的小學生多數是在林口就讀
國中高中生很多都有手機了,尤其是到外地上課的更需要手機連絡
還是有3萬多人到林口區上班?
這倒是有可能,而且隨著東森總部,三立影城,三井二期的完工
會有更多人到林口上班
但從信令資料來看
林口到外地上班的人口比例並不算高
會讓人覺得塞車
主要是幾個原因
1. 林口開車族比例高,像板橋三重到外地上班的比例更高,但騎機車的比例也高(從台北橋機車河可知),相對比較不會塞車
2. 林口交流道為鑽石型簡易交流道,容留車輛數少,交織嚴重,雙向容易互卡回堵,這在交流道改善工程後可大幅改善
3. 林口捷運利用率低,基於票價及站點少等理由
林口7月份又是新北移入人口第一名了!
奉勸想搬到林口的朋友
如果能在林口台地上上班是最棒的
如果要通勤到台北,住A7A8A9附近搭捷運上班會是比較好的選擇!

航向未來 wrote:
這個數字確實有些奇怪!
當年沒有比較精確的估算方式
如今有人手一機的追蹤器....
手機信令資料就是顯示林口區白天只比晚上少1萬1千人
真不知4萬5千人往返台北通勤的資料如何得出?
其中有3萬4千人是沒有手機的小學生?
這不合理呀!林口的小學生多數是在林口就讀
國中高中生很多都有手機了,尤其是到外地上課的更需要手機連絡
還是有3萬多人到林口區上班?
這倒是有可能,而且隨著東森總部,三立影城,三井二期的完工
會有更多人到林口上班
但從信令資料來看
林口到外地上班的人口比例並不算高
會讓人覺得塞車
主要是幾個原因
1. 林口開車族比例高,像板橋三重到外地上班的比例更高,但騎機車的比例也高(從台北橋機車河可知),相對比較不會塞車
2. 林口交流道為鑽石型簡易交流道,容留車輛數少,交織嚴重,雙向容易互卡回堵,這在交流道改善工程後可大幅改善
3. 林口捷運利用率低,基於票價及站點少等理由
林口7月份又是新北移入人口第一名了!
奉勸想搬到林口的朋友
如果能在林口台地上上班是最棒的
如果要通勤到台北,住A7A8A9附近搭捷運上班會是比較好的選擇!
3萬多人到林口工作?
喜歡吹噓林口的人真是無所不吹!
林口目前是有什麼大公司或行號
除了工二那種傳統工業區之外
還有什麼工作機會?
從各大媒體或網路
不論新聞、01論壇、ptt、或其它......
看到的都只有抱怨在台北上班
因為買不起台北所以去買林口
然後抱怨去台北上班有多痛苦
有多少案例是住台北
然後抱怨要去林口上班有多痛苦?
林口人不是很喜歡蔡淑君議員
不是覺得她很會為林口反映民意
結果這個議員提出的4.5萬人數據你們覺得怪怪的
你們會懷疑她的數據
那你們怎麼不會懷疑搞不好是那個手機訊號在統計時資料出錯了
才會出現林口白天比晚上只少1萬多人
不過就算目前林口真的是很多工作機會好了
也沒什麼好說嘴的
現在很多都是雙薪家庭
買房不會只考慮家庭成員其中一個人的選擇
雙北提供的就業機會遠遠多過桃園好幾倍
特別是台北提供的工作數量和種類
更是桃園無法相比
要是夫妻倆都工作
最好是能上演台地上的工作種類就能同時滿足兩人的完美情節
不然除非你家只有一個人工作
除非工作的那個人一輩子幾乎不換工作
不然買房當然往工作機會和工作種類多的台北靠啊
樓主處心積慮想把龜山的就業機會和林口作連結
想藉龜山的工作機會拉抬林口
可惜反而更顯示出台北盆地的優越性
因為林口台地 vs 臺北盆地
不論在工作機會(質和量)或種類(多樣性)
臺北盆地完勝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