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5

[新北/桃園] 很多人喜歡開賠錢樓, 好像沒人開賺錢樓?

剛剛看了別的網友po的板橋賠錢案例, 因為我回了一個府中站的案子, 其實我對板橋完全不熟, 就是爬網找資料而已, 結果府中站那個屋齡6年的建案<府中參御苑>, 最近的交易價格不到50萬, 府中站算新北的蛋黃區了吧, 怎麼價格跟現在江翠北那種鳥不生蛋的地方差不多? 上次我po的那個新埔的案子可是70幾萬呢.

於是我就往下一個捷運站找去, 結果亞東醫院站旁邊的, 屋齡9年的遠揚加州的價格居然有到6字頭, 比府中站還高不少, 這讓我很好奇, 直覺得就認為買這個建案的應該都賺爆了, 查了實價登錄, 最近的幾筆交易, 其實是有賺有賠, 查了更早的交易資料, 才知道這個案子原本就賣的不便宜了, 可是即便如此, 這個案子在板橋一片賠售潮中, 已經算是超級保值的了, 值得po個案例出來.



這個案例, 有沒有先進可以來分析分析, 造福一下網友們?
ejan1969 wrote:
剛剛看了別的網友po(恕刪)


遠揚加州是遠東集團的作品
一如以往的,銷售合約簽給了新聯陽廣告處理

從行銷角度來看,好的廣告能幫普通的商品加分
然而好的廣告,卻也會讓壞商品加速致死

在我看來,遠揚加州的行銷做得非常好
當初外觀透視圖,畫的跟美國Apple新總部一樣偉大
像是外星人要來板橋建立殖民地那感覺

那時候,「聽說」真的只是聽說
遠東集團內部員工購買的比例就去化了不少

因此合理的推斷,代銷簽訂的銷售合約
假設底價設定為55萬,同時遠揚內部配與遠東集團的房價
應該會有一定程度的折讓,這樣一消一長之間
對於外部客戶,勢必要開出更高的價格來成交

所以當時這個個案在景氣高峰下
儘管在我看來這個地段只有一項優點
不是到醫院掛號比較近喔!是下樓就是捷運站入口
但還是順利開張,只是銷售速度慢,印象中案子賣了兩三年
或許因為業主堅持不放價,所以就只能以時間換取成交

想想每天都有救護車經過的南雅南路
路幅不寬,且該基地狹長窄小,整棟建築正面迎接醫院
更別論蓋起來真的有夠醜,跟透視圖大概只剩下1%相似...
(透露了情緒,抱歉抱歉…)

新板特區在麗寶的東方明珠開出80萬最高價後
週邊案子也都雞犬升天,那幾年買板橋的人
應該都套到今年才有機會小賺小賠出場才對

__________

小弟雖在江湖之中,不過一直沒有正面看待房產
目前仍是租屋一族,想順便請問e大,對於雙北以外的區段
有沒有比較推薦的,另外對於房地產未來10-20年的狀況
有什麼規劃與建議嗎?長期持有除了林口,您推薦什麼地區嗎,謝謝
天天是好日
不是問我,但看到適合長期持有的標的,個人忍不住想一起討論😂
我覺得青埔應該會是長期持有的好地區,不僅保值,長期還更有可能增值不少:1.交通到位(高鐵、機捷、國道) 2.政府全力做多 3.民間投資的企業一直進駐。
不過要保值或增值的前提是不要買貴了,個人覺得要買已經折舊完的大樓,A17-A19 約10年左右的電梯大樓,應該是很適合的標的。
個人2018年底想買在青埔,斡旋跟屋主期待差20萬,沒買到……現在覺得可惜🤣
pobro wrote:
遠揚加州是遠東集團的...(恕刪)
pobro wrote:
小弟雖在江湖之中,不過一直沒有正面看待房產
目前仍是租屋一族,想順便請問e大,對於雙北以外的區段
有沒有比較推薦的,另外對於房地產未來10-20年的狀況
有什麼規劃與建議嗎?長期持有除了林口,您推薦什麼地區嗎,謝謝
"目前"的看法就是桃園囉, 理由前面某篇也提過了.

我以前在投資板也分享過我對租房買房的看法, 基本上我還是認為40歲以前, 資產不到千萬, 都不要買房買車, 因為這兩者都是"大額"消費品, 真的需要的話, 好地段的中古屋優先考量, 原則就是盡量壓低總價, 保留更多的流動資產去存股, 才能更快的累積資產.

房產相對於股票有幾個不同的特點:
1. 房產本身就能產生價值, 你可以住在裡面(省到租金), 或是出租給別人(收入租金), 股票則不一定, 公司經營可能會賠錢, 那每年你就毫無收入.
2. 房產擁有很高的槓桿, 而且貸款期長達20年以上, 現在普遍都30年了, 而且利率是所有借款中最低.
3. 有房產, 要再做其他借款時, 譬如車貸, 利率會更低, 銀行普遍就是這樣評分的, 你有很多股票也比不過有間房, 這其實不難理解, 股票下一秒鐘就可以不是你的了, 房子你自住在裡面是能跑到哪裡去.

其實差異點還很多, 不過跟資產運用無關的就不提了, 免得模糊焦點, 焦點就是, "資產"運用.

從房產板討論區中可以看出有幾大類標題, 第1是問xxx可不可以買? 這跟股票投資板一樣, 第2是多空, 這也跟股票投資板一樣, 第3是口水樓特多, 這跟股票投資板就不一樣了. 我以前寫比較多價值投資, 存股的文章, 是因為發現股票除了投資跟投機, 原來還有第3條路叫存股, 那時大家不知道, 所以我像野人獻曝般, 介紹存股的好處, 那為什麼現在不講了, 因為存股已經深入民心了吧, 想了解的人隨便就可以找到一堆好資料.

房產是大部分平民老百姓一生擁有的資產中, 比重最大的一塊, 所以值得好好的看待他. 另一個原因跟我以前談存股類似動機, 很多人可能一生就一房到老死, 結果人生中擁有的最大資產偏偏只剩居住功能, 就有點像窮得只剩房, 所以前幾年政府才推動以房養老, 想來解決坐擁金山, 但卻沒錢過日子的弔詭情況.

我自己因為跟別人不一樣, 當我的同學們幾乎都還住在第一間房時, 我已經換第3次房了, 這個經驗讓我得到一些別人可能沒有的心得. 首先是資產的活化, 一般人買了房, 開始每月繳房貸的日子, 繳房貸就跟繳房租沒什麼兩樣, 就是錢花掉了, 銀行戶頭的數字減少了, 一直到我換屋之後, 賣掉第一間房子後, 我才突然明瞭, 其實繳房貸, 大部分的錢是存進房子裡去了, 你看不到用不到, 所以注意不到他, 一直到你賣掉房子時, 你才會注意到他, 喔, 原來錢並沒有不見.

這讓我第一次注意到房子除了居住外的別種特性, 也就是他的資產價值性, 我第一間房子賣掉後收回來的錢, 大約等於第2間房子的頭款+裝潢家具家電, 等於這筆錢就是過個手而已, 銀行帳戶沒增也沒減, 看似我沒賺到什麼, 可是我從原本住20幾年要爬樓梯, 每天找車位的日子, 換到了全新的電梯大樓還帶2個車位, 量身打造的適合格局, 全新的家具家電, 生活品質大大提升. 我可以這樣爽, 當然是因為我從台北搬到新北了.

換屋說難也難, 但說容易也容易, 一般人都不想改變現狀, 這是人性, 所以房產板就常見xx幫之類的, 自己住習慣的地方總是最好, 我是南部上來的, 一開始就住台北市, 當時第一次換屋時壓根沒想過要過河, 那邊可是台北縣吶, 說實話那時是有點鄙視的, 所以我現在看到有些所謂天龍人鄙視"外區"的言論, 我是能夠同理的, 不怪他們, 就是環境使然. 能夠離開台北市也要感謝01的房產板, 那時三重重陽重劃區正討論的熱火朝天, 才讓我注意到.

離開台北市真的就海闊天空了, 我是指思想的桎梏, 以前有個節目叫從台北看天下, 一直住台北市就難免會有這樣的思想, 現在就我來看就是種桎梏. 現在房產板又常見新北人在鄙視桃園人的言論, 譬如...林跟龜, 我就會想到果然人性是不會變的, 一個地方待久了就會形成桎梏, 呵呵.

台灣的開發時間其實很短, 真正用心在都市發展上的時間應該不到30年, 所以越晚開發的區域, 就越有後發先至的優勢, 我指的不是房價, 而是更好的居住與生活品質. 而台北市固有的交通優勢, 因為捷運而逐漸被縮減, 而另一個固有的學校優勢, 也因為新的教育方向, 譬如12年國教, 譬如雙語化, 台北市在雙語化實驗學校的數量是比不上新北跟桃園的, 原因也很簡單, 舊有的包袱.

台北市兩大居住品質不錯的區域, 天母跟民生社區, 天母我住了快10年, 民生社區我以前女友住那裏, 我只能說環境是不錯, 各有特色, 但沒好到需要一直拿出來講, 會這樣是因為台北市真的沒太多好居住環境可以講的了.

我想表達的不是那裏好, 那裏不好, 而是人生其實很短, 不要把自己綁在一個地方老死, 換屋除了換個地方體驗不同的生活環境, 也是讓資產活化, 只要台北人願意移動出來, 台北市的房價就不會這樣高高在上, 既提升了生活品質, 也拉近台北市與外區的房價差, 長遠來看都是件好事.
tsGaryChen wrote:
不是問我,但看到適合(恕刪)
哈. 偷偷告訴你, 我下一個房子也是要在青埔, 呵呵.
青埔的建設當然沒問題, 因為交通條件就在那裏, 只不過那些建設跟居住的相關性都不大, 我會選青埔只是我想要有高鐵跟機場. 可是像我這種需求的人可能不太多, 我是退休後為了到處趴趴走方便一點, 林口也近機場, 可沒高鐵啊, 畢竟國內趴趴走的機率是遠大於出國的.

至於其他人, 除非上班就在桃園, 要不然搭高鐵通勤台北的人還是有限, 離高鐵站近的當然OK, 問題是很貴啊, 稍遠的走路超過10分鐘的, 那選A7不是更划算? 上班在機場的話, 那選青埔外圍便宜點的就合理, 可是上班在機場的也有限啊, 青埔那麼多建地, 哪來那麼多需求?

重劃區的生活機能要靠時間來等, 但前提是, 要有人住進來, 要不就是通勤方便, 要不就是工作機會, 這部分A7是強大競爭者, 重點是A7便宜, 青埔從一開始就不便宜了. 最近興富發在青埔邊角有個案子, 真的是最邊角了, 戶數還不少, 結果銷售中心居然設在新竹, 這讓我想起林口國家一號院的往事, 一樣是興富發, 那時國家一號院還賣到香港去.

青埔的未來是在航空城, 這個喊了好幾十年的計畫, 現在似乎是有點眉目, 不過還是一樣, 以前青埔炒得那一次就是說航空城要動了, 所以..., 不過正如我前面提過的, 中央政府的餅是有限的, 台北新北都分得差不多了, 也該輪到桃園了, 重劃區難推動, 常常就是給的錢不夠嘛, 錢給夠了, 誰不想要重劃讓土地變黃金, 所以, 只要台灣還要發展, 有大片土地的區域總是希望大一點.

只有航空城成形, 青埔附近才會有工作機會, 那時青埔的住宅需求才會爆量(看看A7現在這種推案量, 這才叫爆量, 短短2,3年就遠超青埔10年來的總推案量), 現在買來自住當然OK, 不過要符合需求才好, 別為了等爆發而住, 那不如買台北市的危老公寓來住, 一樣要賭, 台北市生活機能立即可用, 一旦賭到是老屋變新屋, 青埔即便給你賭到, 房子也老舊了.

青埔現在過熱就不好, 我還是會買青埔, 不過不打算買預售了, 現在不會有好價格, 我是會等成屋再來看了, 我的需求是中大坪數, 跟首購的不衝突, 我也不怕投資客來搶, 因為以前投資客在大坪數套怕了, 應該沒那麼眼瞎的投資客了吧.
ejan1969 wrote:
不願意花20萬買我貼的那個物件


你說的就是我
我之前有出斡旋想買二手20幾萬的中古
後來馬上撤回斡旋 因為出價比行情低 屋主讓我撤
我後來買3X的預售

原因很簡單 房子是要來自住 不是炒房
賣2X的房子 有些建案品質不好 畢竟當時蓋的成本低
我付斡旋後 上網一查 這棟大樓連樓上冲馬桶 走路聲 樓下都聽得一清二楚
很多低成本二手的都有類似問題

最後我寧願花多一點買品質比較好的 包括樓層版的厚度都有先做比較
自己住 安靜點比較好
pobro wrote:
有沒有比較推薦的,另外對於房地產未來10-20年的狀況
有什麼規劃與建議嗎?長期持有除了林口,您推薦什麼地區嗎,謝謝
剛剛回的那一篇, 自己寫得有點文不對題了, 拍謝.

其實跟投資理財一樣, 還是要自己想才會是自己的, 錯誤了才能修正, 反別人認為的, 最後錯了他也不會賠你, 對吧!

以我自己來說, 房子第一是為了居住, 其他的都是附帶的, 所以我從租屋變買屋, 從買屋到換屋, 都是因為需求改變了, 不過居住跟吃飯差不多, 吃滷肉飯是一餐, 吃和牛也是一餐, 都是可以過, 台北市每天都很多人回家要花很多時間找車位, 也有很多人為了佔車位而每天花盆搬來搬去, 人家還不是在過日子? 為什麼我就不能跟大家一樣?

所以還是要看p大自己的要求了, 租屋多年不買房, 自然有你自己的考量, 那要買房的話你的考量是什麼? 看你所寫的, 你比較在意的似乎是價值功能? 這沒什麼, 房子本來就同時具備有"居住"與"價值"兩種屬性, 就像一個天平的兩端, 就看怎樣配比他們的比重了.

居住:價值, 舉現在吵得最兇的A7 A8 A9為例, 可能就A7 2:8, A8 5:5, A9 8:2, 類似這樣的比重, 這些都是個人觀點, 要不然不會吵成那個樣子, 對吧.
tsGaryChen wrote:
不是問我,但看到適合(恕刪)


謝謝Gary大,有明確的方向還有明確的屋齡時間
10年前的青埔大樓,持有者的成本真的很低了

那時候宜誠整個系列在做,後來弄到過嶺地區也站20萬
現在也翻漲了一波,連帶很很外圍的觀音、草漯也都劃定了重劃區開始跟進

之前覺得青埔就是一個巨型工地,不管走到哪裡都是混凝土車進出
四處揚塵,心中想說,要是我至少也要等到10-15年後結市了
才是比較舒服的居住環境

恩……,等到環境舒服了,荷包就不舒服啦 囧
天天是好日
ejan1969 wrote:
哈. 偷偷告訴你, ...(恕刪)
e大你好,
可以請教堆桃園火車站的看法嗎?
目前後站有夢(新桃園火車站和綠捷), 你看未來發展如何?
是不是可以不用向青埔那樣, 等發展等太久?
謝謝.
  • 15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5)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