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茫的小羊 wrote:經過一段時間觀察後,...(恕刪) 我倒是因為他離捷運站近,所以決定購買雖然大同莊園一期有一些風雨,不過反向思考,第二期可能反而應該更戰戰兢兢 (個人臆測啦)至於其他甚麼變電所,工廠之類的,變電所雖然不會搬遷,但附近一樣有住戶;又,工廠問題,我倒是認為他一定會搬,畢竟那個地段當工廠未免太浪費~~
不能說你講得一定錯,但我想反向思考一下,一個資產土地公司,此公司目的是銷售自家所持有的土地,本身並沒有建設公司,這樣的公司在這塊土地上剩最後一期的土地,你覺得如果這是他最後一期的案子,做得好不好對他有甚麼影響嗎?當建案完成這公司案子轉移到其他剩餘的土地,甚至於手上已經沒有了土地,任務結束了這公司還會存在嗎?這是我的疑問......marc_li wrote:我倒是因為他離捷運站...(恕刪)
TAMADE wrote:除了前面提到的不好...(恕刪) 就我個人感覺,我覺得以下幾點需好好考慮1.工期2.隔壁有一間會晚上運作的工廠3.大同子公司都把那麼大塊地賣掉了,很怕這個建案變成他最後一個建案。以上我個人感覺,如有錯誤的地方,還請提醒,我可以道歉並更改。
迷茫的小羊 wrote: 1.工期2.隔壁有一間會晚上運作的工廠3.大同子公司都把那麼大塊地賣掉了,很怕這個建案變成他最後一個建案。...(恕刪) 沒這麼嚴重,就事論事,不須道歉。1. 工期被1期嚇到,所以寫4年,基本上一般約3年。但對建商來說,是非常希望快拿到現金的。如果有時間上的考量,當然可以不買。2. 簡單說,討厭工廠就不要買,有人可以接受就會買。若干年後若像大同變更地目賣地賣房,永豐餘獲利可觀,到時後悔也可能買不到現在的價錢了。大同、聲寶、東元老牌企業都已陸續活化資產,將廠房搬遷更外圍地方,與政府推動都市發展計畫。當然也有可能20年後還沒搬。3. 會不會是最後建案我不知,但虧損最嚴重的華映、綠能、尚志半導體都已相繼破產、重整,最嚴重的情況應該已經過去,很簡單,擔心大同破產就不要買,畢竟是辛苦半輩子的血汗錢。而相信大同擁有龐大的土地資產當後盾的就會買。市場會告訴我們一切,15年前我也不相信3峽北大可以賣到3字頭。做好評估再決定,附近那麼多建案可看,不需要刻意說的很恐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