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北市某個地方95年土地成交紀錄每坪18萬
住宅區容積率300%
受坪比1.65
建造成本1/4=4.5
管銷15%
利潤20%
[18/(300%x1.65)+4.5]x1.15x1.2
合理價格算出來是11.22
可是當地或附近建案幾年前早就超過20萬
現在開價35成交也不可能低於20萬
要怎麼談到12萬?
不過,
理想和實際是有落差的!
只能說,
除非你是投資客,
否則要用自己設定的理想價位買到想要的房子並不容易!要拚拚運氣,更要靠有沒有好手氣!
以我自己的經驗談,
我從7-8年前就陸續注意房子,
看了幾個房子,不是覺得房子不好,就是價位太高,
好不容易看到1間理想的房子,找仲介看了幾回,還沒下斡旋就給投資客訂了。


對很多房仲業者來說,投資客是他們又愛又恨的生命共同體,
雖然他們出價狠,但是買賣決定下得快,不會像一般自住需求的買家--白天看看,晚上看看,家人看看,親戚也看看...最後還遲遲下不了決定!
只要看準有5-10%的利潤可圖,投資客會毫不猶豫的出價買進,對仲介來說,雖然價錢被壓低,仲介費少些,但成交迅速,很快就落袋為安,也少了不少麻煩。買進屋子後,最多3個月的時間,找他們搭配的裝潢工用廉價的素材簡單弄得看起來票漂亮亮的,然後加上預期的利潤馬上轉手!高明的掮客賣給次高明的掮客,最後疊加的利潤都轉嫁給一般的購屋者!
初次購屋的人,根本看不出當中的門道,還以為賺到百萬裝潢就買下了,過去幾年的房價就這樣被一層一層的漲了上來,對於手上有好幾間房子的人,他也樂見房價上漲使自己的資產增加。
一位家裡頗有積蓄的朋友就說:並不是我愛買房,誰叫現金愈來愈不值錢,銀行房貸的利率又這麼低,不去投資房地產要幹啥?
好房子真的不多且難求,只能祝福版主找到合意的"居"啦!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