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errybog wrote:剛剛有回覆樓下的,...(恕刪) 個人感覺您所說的可能(應該)是事實 但理想很豐滿 現實很骨感 如果我是建商 心態應該是明明40幾慢慢賣一定能賣完 為什麼要讓給客戶 我能賺是我本事 我要的是大賺 不是有賺就好 不過我想某些建商也因為是早期收購便宜 所以這區一開槍就是40幾標榜破盤價 要知道當初江翠one為什麼被嫌的很多還是能賣光 就是因為第一個此區建案又開價40幾 不是嗎?人總有期待 總覺得還能更低 但我覺得建商不是笨蛋 彼此都有共識的 目前此區45左右 應該不會再低了 除非特殊原因(譬如建案在殯儀館旁)
robbie101686 wrote:個人感覺您所說...(恕刪) 個人淺見,45萬有撐立信有10個案子聯上走不二價,就是無法砍立信剛開賣一坪有10000的機會賣到後面一個案子要結尾,有可能低價到42左右但要採光差對車道,低樓層其他請網友分享
terrybog wrote:確實建商就是這個心...(恕刪) 我認為這個區域,價格有撐真心不認為更低要更低,全板橋全下來,有可能嗎?(漣漪效應)板橋代表新北市首善之都那是要整個新北市下來嗎??其實事情不能只看一面地價只是其中之一,如果你的房子可以買50你肯賣45嗎?
terrybog wrote:確實建商就是這個心...(恕刪) 有時買房不見得只有價錢因素 當然原則是不能高於行情 因為畢竟是自住 所以樓層方位都是考量 譬如太太希望能住大廈的1/3樓層 譬如家人剛好這個時機現在願意幫出部分 又譬如對某建案某樓層跟方位情有獨鍾等等眾多因素如果小弟是投資客 當然願意用時間來賭 因為能買到又不要太差就好 其他因素都不重要 只要價錢但可惜小弟是小老百姓 會注重樓層 方位 格局 機能跟種種 怕用時間賭下去 會跟自己喜愛的差身而過(譬如涵翠已完售 可能未來地主戶會釋出 但方位樓層跟價錢 真會遇到自己要的嗎?) 所以註定撿不了所謂傳說中的更便宜 只能說需求到了 有時必須取捨
terrybog wrote:這些都是進幾年才買入的,實際上更早以前就已經用子公司購入了。我因為有機緣有處理到這塊重劃,所以就只是個建議囉^^...(恕刪) 建設公司多年前買的地,重劃後要轉個手,讓持有年限歸零重算、增值稅多千萬以上才好賣?版上前幾天才說很多是合建案,嫌地主比例高;現在變土地是建商便宜買的,是重劃後才過水一下....
Panchrotal wrote:建設公司多年前買的地...(恕刪) 這個手法已經不是新鮮事了!在我國中時期就已經見識過,當時也只是隨著父親去跟建設公司老闆洽談。地主戶,這部份權利分回是依照簽約時期的價格簽訂的,其中簽約如同所說的已經是16年以上的事情了。
Tokyo 胡 wrote:我認為這個區域,價格...(恕刪) 如果妳能用40買,為什麼要用45買呢?妳說是吧?漣漪效應一直都存在,所以目前就是逐步往下,一坪少3萬60坪就是180萬,自住的話繳的也少,就算投資好了不也是成本下降?只是我如果要丟1800萬在台灣,那麼我比較寧願去馬尼拉買,至少現在是起漲點,租金投報率也還有8%。
robbie101686 wrote:有時買房不見得只有價...(恕刪) 這個完全認同最後一句啊!如果真的是自己很喜歡的,確實就要有捨得,價格上再談談也許會有出乎意料之外結果。去年原先想買房在三峽的時候,有看過幾個案子,也出價了當下也是被拒絕,就跟內人直接離開帶孩子去玩了,直到現今都還會接到電話要我回去再談談,只是時空背景轉換,我已經沒有興致置產在台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