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45

淡海新市鎮- 房事討論區

瞭解了
其實買房子 好壞認份
只是對完全沒有經驗的我來說
代銷蛇燦蓮花的過程中
真的很難作出 真正很明智的抉擇
還好有大家這麼熱心提供意見
公園居前面(面對馬路第一排)
好像也快要蓋房子了
鄰居應該會越來越多吧...
對了
我最羨慕水公園第一排
可以直接看到整片萬坪公園耶
不知道有人住哪裡面嗎
請找 " 橄欖球 " , 他是 " 水公園 " 住戶 !!

靜好 wrote:
瞭解了其實買房子 好...(恕刪)

ziemaeas wrote:
我倒有個問題想請教一...(恕刪)


我想若是轉乘...
應該是輕軌較快...
不須進出站..到紅樹林轉個月台就能換車...
公車只有在路上沒多少車的情況下才會比較快速..
(沒人上下車+沒塞車+剛好都遇到綠燈)
殺人償命,天公地道。

skuldy wrote:
我想若是轉乘...應...(恕刪)

我會到淡水總站,才有位子坐。

ziemaeas wrote:
我倒有個問題想請教一...(恕刪)


我認為還是綠山線快,原因如下
1.公車要停紅燈,綠山線一半是高架獨立路權
2.淡金路車很多
3.公車速度40KM,要靠邊停,上下車較慢。
以我搭法國輕軌的經驗,電力驅動的剎車及起步快速,且車速可大於40KM,上下車容易又快速

另外大家都喜歡重軌,我想不外乎幾個因素影響
1.台灣沒輕軌,中運量的文湖線大家觀感不佳
2.重軌可以不必轉乘,相容於淡水線
3.擔心人口變多時輕軌運量不足

但我倒有幾點不同的思考
1.重軌站距很長,以新市鎮目前規模,有重軌大家反而接駁更麻煩
2.以目前新市鎮發展,重軌勢必全程高架,有礙新市鎮市容
3.重軌高架噪音大
4.以運量而言,班距勢必拉長,大家等車浪費時間沒比輕軌轉乘快

在新市鎮我反倒樂見輕軌的設定, 因為淡水是個相對樂活的居住環境,
輕軌會帶來較輕鬆舒適的市容與安靜,而淡金的高架和重軌相比會苗條許多,
以國外輕軌發展大多和環境形成美麗的融合。
而輕軌電車的乘載力比公車多很多的,在密集運輸下的運輸量其實也不會太差,
如果新市鎮發展成一個較完善的城市,那麼有完善的輕軌路網其實比重軌還方便才是

pendesmix wrote:
我認為還是綠山線快,...(恕刪)


看來淡海的慢活相對台北高壓力快步調有人性。
IBM OS/2 wrote:
請找 " 橄欖球 "...(恕刪)

我不是住面公眠的那排...
有一好沒二好,
景觀固然漂亮,
但風強雨大時就沒那麼愜意了...

rugbysamz wrote:
我不是住面公眠的那排...(恕刪)


實在講,我喜歡。

pendesmix wrote:
我認為還是綠山線快,...(恕刪)


認同P大觀點...
應該說台灣並無輕軌建設成功的案例...
也無觀光+輕軌結合的例子...
淡海新市鎮在台灣有許多的第一..
但在台灣民眾普遍潑冷水看好戲見不得人好的心理下...
幾乎從頭(二三十年前)被罵到現在...
但不可否認的..淡海仍然持續在創造許多第一...
這條輕軌我相信是政府一個很重要的經驗與指標...
只要能成功將觀光/旅遊/休閒/通勤需求結合...
我相信這個成功經驗就會開始在台灣各地陸續複製...
畢竟在台灣要符合重軌的運量人口..大概只有大台北地區了...
可是輕軌卻可以結合台灣各地的觀光景點(通常都遠離市區)
成為景點的一部分..
我想應該有很多(尤其是觀光為主的)縣市會很感興趣的...
殺人償命,天公地道。
我實在不認為可以拿公車與輕軌相比,或者形容輕軌捷運是沒有紅燈的公車,我不認同。

淡水幾乎都是小巴。

小巴車小,容易晃動,司機有的開的很快,真的晃起來,年輕人都拉不住,更何況還有很多老年人。

上下班真的很擠,有的時候,還擠不上去,擠上去了,跟旁邊的人都貼在一起了,晃起來,大家一起搖擺,身邊是個美女倒也算了,最怕遇到剛上完體育課的學生,那味道真的讓人受不了。

司機有的很沒耐心,老人家還沒坐穩,就急著開,還會罵人。

等車的時候,不來就等很久,一來、來三四台,是怎樣,麻將剛打完?

遇到天氣不好,下雨或者大熱天,上述的情況都會加劇...

如果公車可以與捷運相比,那還花大錢蓋捷運做甚麼?

之前不是有網友說:把三四台公車用鐵鍊拴在一起,我建議再加一顆救護車的警笛燈,這樣錢不就都省下來了?

淡水的公車真的要常坐,才知道通勤族的痛苦。就在這個月,朋友要賣掉F1日光大道,搬去石牌捷運站附近去,原因就是一家4口不想再擠"小巴"了。套一句司馬中原的話...恐怖喔...
  • 745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745)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