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建商跟投資客就是太貪婪了,每一個建案都想大撈一筆,一夜致富所以每個地方的新建案都蓋的像是豪宅等級,公設做這麼多,價格訂這麼高,想想週邊生活機能這麼差的區域會是什麼人住,就是收入有限的,你用豪宅等級蓋每個月付那麼多管理費跟租房子差不多,他們會買嗎?怎麼不學學日本週邊區域的住宅就是要有性價比,最少的公設最大的室內面積,簡潔高尚品質穩定價格合理的建材,固定比例的利潤,樹立良好口碑的建商品牌,蓋好馬上就賣出去再去規劃新的建案,這樣經濟流轉才會快,每個就只想碰運氣趁機撈一筆,結果看著吧!少子化加這波疫情一定是壓垮台灣房產景氣的最後一根稻草,還想著要發展,怎麼發展週邊每個地方都虎視眈眈搶資源搶住戶,老一輩死的留下一堆的空房,沒有剛性需求,一直靠投資客有錢人一直死撐下去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