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奶伯 wrote:每天只吃這些一定營養不良, 省小條花大條.年紀到了要保養, 省錢是OK, 但該花的還是要花. 你認為他會營養不良但是像這種飲食的人, 一般都瘦, 而且身體健康...因為吃進去的東西很簡單然後生活無聊無壓力朋友家族有個90幾歲的長輩獨居常常是兒女去煮一餐給他吃好幾天聽起來很可憐但是除此之外他身體很健康
牛奶伯 wrote:登大還蠻內行的, 健保是有限定28天的規定, 慢性病患者只能在各大醫院流浪.以前聽過就忘了, 聽您一說又想起來了. 俗話說:不經一事,不長一智。這種經歷是以前的同事,每個月都要請假幫家人辦轉院手續,詢問後才知道原來有此潛規則,老年退休的居住選擇,醫療資源的確是蠻重要的!中風後的第一年就是黃金期,能夠復健越多越好,對日後病人的生活自主率越高,而且中風的病人也是高危險群,很容易會二度中風,很多病例就是第二次掛掉的。
東王申 wrote:隨著老年化以後的房東也沒什麼選擇 我本來也是這樣想,但最近看日劇房仲女王,其中一集是有個還算富裕的老太太租不到房,臨時住在網咖,不得已需買房,才知道即使像日本這樣的高齡化社會,老人仍不容易租到房。
買房吧!如果是要退休,我覺得桃園、三峽,都很適合,該有的機能都有,這兩個城市,生活步調慢,發展的同時又保有舊時的文化氛圍,最重要的是物價比起其他城市合理,慢慢找,一定能找到屬意的好房。兩夫妻,坪數也不需要大,但找有電梯、離市場和公園近的,相信好好規劃,兩夫妻一起做菜(健康吃)、散步(多走動),看看老電影(有話題聊),不需要錦衣玉食,也能舒心簡單的過著很好的退休生活:)
登卡普 wrote:俗話說:不經一事,...(恕刪) 現因醫療進步,生命普遍延長,六七十歲照顧八九十歲的很普遍,自己和內人也都有八十多歲長者都能體會方便就醫的好處,難道我們會再想讓下一輩子女考慮和憂心這樣的問題?雖說天有不測風雲,身體再好的人難保日日好,趁著年輕時就和衛福部簽個免插管,免電擊等積極治療,再積極一些則可再簽器捐,大體供教學,死後讓子女不用立碑不用掃墓只要存於心中即可.如果退休盡考慮要離大醫院方便,那這樣的退休生活還有樂趣嗎?
台北市都市發展局表示,基河三期中繼國宅(南港區重陽路199巷24號附近,11樓式,設有電梯),短期出租16戶,自即日起至6月28日受理申請,國宅租金27坪為每月9,800元、25坪每月9,100元,管維費每月1,000元,汽車停車費每車位1,900元。2019-06-12 11:01:15經濟日報都發局表示,租賃對象為年齡20歲以上至45歲以下(未滿46歲),設籍台北市,新婚(申請日前二年內結婚)或育有子女,本人、配偶、戶籍內之直系親屬及其配偶均無自有住宅,且家庭年收入在50%分位點以下(2019年為新台幣153萬元以下)。連政府都不敢租給老人,45歲以下.........台北市27坪為每月9,800元....................
happypans wrote:老夫老妻屆滿56歲了...(恕刪) 真要買房,為什麼不直接用孩子的名買?以後也不用辦繼承,我是會用兒子的名買。我2年後退休,也想買在空氣好,附近有登山步道更好,交通便利,管理好的社區,2房1廳2衛,總價1000萬上下,有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