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這一點也延續前面所提的人口老化的衝擊
老公寓一方面受限於老年人居住不便而造就了一波老人換屋需求
另一方面在前一波房市走揚時
都更議題而造成了老公寓曾被投資客炒高
現在房市反轉,台北市老公寓價格自然下跌
加上原本寄望都更案帶動老公寓上漲的期待落空,更加速老公寓價格跌勢
有些從每坪新40萬初頭的價位漲到50萬元之後,現在都已回跌到原來水準
而去年的維冠大樓倒塌事件
也讓土壤液化 防災型都更等議題更被重視
愈來愈多新建案主打防震結構 耐震宅等訴求
老公寓的耐震能力也讓人擔憂
綜上原因
北市老公寓房價跌回5年前水準
而林口的房市交易老公寓佔比微乎其微
自然造成了林口房市相對堅挺的結果
eoskiss wrote:
三. 房市交易幾無老公寓造成的假性堅挺現象
其實這一點也延續前面所提的人口老化的衝擊
老公寓一方面受限於老年人居住不便而造就了一波老人換屋需求
延續樓主的議題
今天又看到這則新聞
北市老屋沒人要 量價全走下坡
內文節錄如下
30年老屋2014年每坪約57.8萬元,2016年平均單價來到54.3萬元、跌幅約6.1%,而在各類型產品表現上,又以老舊公寓跌幅最深、房價下修7.3%,住宅大樓則相對抗跌,微跌1.6%。
----------------------------
重點是其實台北市的大樓也沒甚麼跌啊!
當然成交量縮得很厲害
因為大家都觀望
但是如果2年只跌1.6%
其實對自住客而言
需要的話還是得忍痛買啊!
因為租屋也需要成本啊!
另一方面
既然台北市大樓也是看跌不跌
退休一族賣掉原先住的老公寓
不見得有能力買入台北市的大樓啊!
畢竟也得存些老本應付將來的需求
因此造就了前一頁提到的輕移民潮...
eoskiss wrote:
而去年的維冠大樓倒塌事件
也讓土壤液化 防災型都更等議題更被重視
愈來愈多新建案主打防震結構 耐震宅等訴求
老公寓的耐震能力也讓人擔憂
昨天的在蘋果的社論
今天可以網路上連結
蘋論:都更夢碎 災難將至
引述其中
------------------
強震恐倒8成老屋
都更是任何現代政府和城市都必須走的路,位於地震帶上的台灣尤其不可輕忽。科學家預測只要6級以上的地震發生在台北,30年以上的公寓倒塌率高達8成,傷亡率更是不敢想像。所以都更已不是單純的都市美化和創造價值的問題,而是生死存亡的集體安全議題。
------------------
其實數年前我就疾呼台北盆地地震共振效應, 土壤液化與老屋不耐震等問題
但當時總有人要扣我帽子說我詛咒別人
我實在不懂這是甚麼神邏輯?
住在地震帶上的台灣難道不應該正視這個問題?
還是不見棺材不掉淚是我們的民族性?
或許老屋都更的議題牽涉太廣太複雜
以至於即使大家都知道
國家地震工程研究中心的警訊,台北若發生規模六地震,將倒掉四千多棟房子,死亡恐達上萬
都更推起來依舊牛步
因此有些人等不及了
只能搬到更安全的區域 更新的房子 才能住得安心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