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不急,這類型的房子不急著買,請參考:「房屋稅一年要繳四百萬元,以一般人持有房屋大約三十年來算,屆時,總共繳了1.2億元!」房仲業私下說,如果現在買了上億元的豪宅,在持有三十年後(未計房價是否增值),等於是將房子「送給」政府了。房仲業者表示,近幾年政府又調高公告地價及公告現值,前者會增加每年要繳的地價稅,後者,則在房子出售時,要課土地增值稅;由「房屋稅」、「地價稅」到「土地增值稅」都往上調高的情況下,買房(尤其是豪宅)的持有成本只要增加,自然抑制買氣,而不得不讓人悲觀看待房市後市。在建商開始有降價動作後,根據《住展》雜誌企研室經理何世昌表示,目前市場開始降價的建案,看屋及成交組數都較房地合一稅拍板前成長一至三成,但若沒有降價,或是持續開高價的建案,成交組數就不太理想。根據瞭解,民國七十七年至七十九年,房市大多頭行情時,房價有「一日三市」,也就是早上的價格,到了下午又往上增加,而晚上的開價又比下午高。至於這一波從2003年SARS過後往上漲,投資(機)客炒房追價,雖不至於「一日三市」,但因屬於賣方市場,各接待中心,尤其是豪宅預售屋的案場,若是事前沒有預約,臨時要去看屋,往往會被警衛擋駕。但自政府打房後,房市成交量急凍,到去年只剩下三十二萬五九八棟,民眾開始期待「降價」,整個房市驟然從「賣方市場」變成「買方市場」。房市走空五大觀察點房市走空的氛圍愈來愈濃,包括現象一、建商或代銷業者不蓋接待中心:根據《好房網不動產週報》統計,建商或代銷業者「省很大」,為了撙節開銷,大台北地區有高達十七個建案不蓋接待中心,直接租附近的店面進行銷售。《住展》雜誌指出,有的代銷業者甚至出現「棄戰」狀況,開始縮減接待中心人力,或是平常連冷氣都捨不得開,有建案還把人員全撤走,只在接待中心外留電話或名冊,讓有意看房子的買方主動來連絡。現象二、超低自備款或工程零付款:興富發在今年四月下旬啟動優惠購屋策略,包括北中南的預售屋或成屋,都打出「一成低自備款交屋」的促銷;有些建商則推工程期間零付款,甚至面對交屋時,購屋者恐無法從銀行貸到八成時,建商還祭出「交屋後公司優惠付款」的誘因,希望消費者進場。現象三、買屋送裝潢、家電:房仲業者談到,當建商或代銷公司走到這一步,大都是房市不好時,如2008下半年金融海嘯,就有代銷業者以此來吸客。現象四、送贈品:目前在淡水地區的廣告看板,就有「海洋都心」打出看屋免費體驗射箭的樂趣,能有此活動,主要是代銷業者為甲山林廣告,董事長祝文宇是中華民國射箭協會理事長,該射箭場地是他捐贈成立,故「一兼兩顧」;另有建商則推出賞屋送電影票、咖啡券、超商禮券的促銷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