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

未來房價真的會跌嗎???

浪漫淡水 wrote:
這世界的確並不平靜....(恕刪)


都會區房價長期會上漲,是因為都市愈來愈繁榮及供給有限的關係。但是指長期,短期則不一定,也有跌的可能,仍然有人買房地產賠錢的。長期要多久才算長期,投資客要算他的成本,包括資金利率、地價稅、管理費等。
浪漫淡水 wrote:
房市真的下修.要修到多少才合理呢?以台北市為例~修1成還是2成還是要更多呢?100萬跌一成剩90萬.二成的80萬.還是腰斬的50萬呢?

我認為投資客全面出場的房價就是合理的房價,那才是反映真正的供需,有投資客在裡面攪局的需求不是真正的需求。

浪漫淡水 wrote:
幾年前的SARS房市大跌..買了嗎? 講近一點的.有人多人看房子已經看了兩三年了~那兩年前美國次及房貸時的金融風暴台灣房市也跌了呀~?問題是買了沒~~~?


人不是任何時間都需要買房子的,有的人可能是即時的需求,有的人可能是5年後的需求,有的人可能是10年後的需求,有的人要求完美要看到滿意才想出手,不一而足。不是說金融風暴沒有買的人就不能批評房價太貴。至於金融風暴時比較便宜是指與現在高房價比較而言,若與個人所得來比較當時也有可能還是嫌貴。而且那有人能夠預計到現在房價飆漲?
貧嘴 wrote:
都會區房價長期會上漲...(恕刪)


長期來說漲跌都必定出現, 但短期來說跌的領先指標是?


我想..

..這個版沒有人說房價會跌的時候...就是房價就大跌的開始.
nanno wrote:
長期來說漲跌都必定出...(恕刪)


當所有人都跳下去買房,1000萬、2000萬、3000萬買下去,買一堆房子,不曉得今天應該睡在那一間?等到所有子彈都耗盡了沒有子彈了了,建商還繼續推案,已經沒有錢可以買了,它要賣給誰?不跳樓大拍賣行嗎?
貧嘴 wrote:
當所有人都跳下去買房...(恕刪)

這樣的說法乍看之下似乎還蠻有道理的~當供給超過需求~房價自然會跌~但這樣的狀況真的會發生嗎~?又或是它惠在那裡發生呢?
房市不能單純的以需求面來看~那些有錢人買房子不是為了住~甚至也不是為了投資~而是為了資產分配~或是避稅~比如說~贈予稅或遺棄稅~一間30多坪的房子若用贈予的方式給小孩~用房屋課稅現值來計算說金再加上免稅額,稅金只有一點點~說不定還可以完全不用繳贈與稅.但那房子若在台北精華區少說要2000萬以上.但若是用2000萬的現金贈予給小孩.那要付的稅超過3分之1.......你說~要這些有錢人如何不買房子呢?
在來~台灣房市的買方在不久的將來也不在會是只有我們國人了~"A擱發"對那些想跟對岸做生意的國際企業來說.是一個非常大的誘因.當外資.陸資.進來台灣~台北的房市勢必逐漸的走向國際化.

這些條件會創造出房價的中心點~也就是現在台北市的大安.信義這些精華區.當中心點的房價高了~中產階級就往第2圈移動.但人口移動相對的對大眾運輸及生活上的設施的的需求就增加~一些公共工程就開始出現~而這些公共公程又創造出區域性的中心點~如板橋,以北市的角度來看~它是北市外圍第一圈.但它確是北縣的中心點....而這些區域中心被創造之後~又依次往外移動........

從這些角度來看~創造區域新高價的人的確是那些"不把房子當房子,而是把房子當資產的人".而這些依次移動的中產階級又創造出區域性最實際的購屋市場~林口最明顯.林口花了10多年慢慢累積了居住人口.這些居民的需求使政府必須提供足夠的生活設施.所以產生了捷運....但捷運卻又背負了林口房價高漲的原罪

房價真的都是投資客炒高的嗎?其實廣意來說<b>~"每個有房子的人都是投資客"</b>.試想~若你用15萬/坪的價格買了一間房子.幾年後你要賣時發現行情變20萬了~這時你要賣15萬?還是20萬?還是看看有沒有機會比20再多一點點?.......雖然心態上不是投資~但這樣的行為不是投資那又是什麼呢? 這就是市場~就是人性.....
浪漫淡水 wrote:
在來~台灣房市的買方在不久的將來也不在會是只有我們國人了~"A擱發"對那些想跟對岸做生意的國際企業來說.是一個非常大的誘因.當外資.陸資.進來台灣~台北的房市勢必逐漸的走向國際化.
...(恕刪)



剛好有新聞可以拿來參考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10/new/sep/6/today-e3.htm


只節錄其中三段:

〔記者楊雅民/台北報導〕頂新國際集團董事長魏應交表示,兩岸簽訂ECFA對台灣商辦市場的助益處於「只聞樓梯響」階段,他說,隨著利率走高,只要升至二.五%,頂新就會暫停投資台灣商用不動產。

魏應交舉例,中國一年可賣出約一百五十億包速食麵,台灣一年只賣五億包,「中國一年,台灣要賣三十年」,中國企業光拚中國市場就來不及了,要來台灣做什麼?

所以他認為,兩岸簽訂ECFA後,真正會來台灣租用商辦的中國企業不會很多,即使來,租用的面積也會很小,目前商辦的租金並未如外界想像中的大漲。

-----------------

至於為什麼會有很多外國企業想跟對岸做生意,卻要跑到台灣設點,理由是什麼,我很想知道(到香港不是更好?....連機場都比我們的好幾百倍哩)

瞬幻夢影 http://blog.yam.com/hahasue
兩帖大補藥

為什麼要簽投資保障協定?這不但對大陸的台商有利,也是吸引外商來台投資的重大誘因,外商可以透過來台設立公司轉進大陸,進而獲得投資保障,台灣將因此成為外商前進大陸的跳板。

大陸和別國簽署FTA時,從未納入智慧財產保護項目,這次我們從ECFA獲得智財保護,也會吸引外商到台灣設立據點,藉此享有相同的待遇,這是台灣吸引外資的利多。

這是ECFA的重點之一,外商才願意來!
HaHaSue wrote:
剛好有新聞可以拿來參...(恕刪)


你引用的新聞內容指的是商辦.這也是事實.....
台灣的政治穩定度.智慧財產權的維護.自由經濟的保障....這些都比對岸好的多.未來兩岸一日生活圈成行~把公司設在台灣跟對岸做生意要比直接在對岸成立總部要好的多.只是在台灣他們只需要辦公的地方(彼如營運總部.或辦事處...等辦公場所.不需營業店面或製造生產線.這些就設在對岸好了.所以它們需要的辦公室不需要大~也不需要店面~這也是商辦店面未來的漲幅很可能會被高估的原因.
但這些辦事處或公司內的人呢?它們來台不需要住所?不會在台置產?

而現在在對岸的台商也不需要一定要把公司設在那了~可以生產線留在那~公司設在台灣.過去礙於對岸的規定~台商在對岸賺的錢要回來台灣.都不太容易~未來這層限制也沒了~賺到錢的台商難道不希望衣錦榮歸回台置產嗎?

而~在對岸~土地國有~無論你在有錢土地都無法是自己的.而台灣不同~土地自有\再加上資產不用擔心會被對岸查.可避稅,未來陸客來台自由行也逐漸放寬~在台灣也有置產使用必要......

這些因素或許不會造成台灣房價全面的上揚.但對個都會區的精華區. 及區域的中心點還有擁有特殊景觀的居住區一定會產生不同的影響
貧嘴 wrote:
當所有人都跳下去買房,1000萬、2000萬、3000萬買下去,買一堆房子,不曉得今天應該睡在那一間?等到所有子彈都耗盡了沒有子彈了了,建商還繼續推案,已經沒有錢可以買了,它要賣給誰?不跳樓大拍賣行嗎?


以前聽說有人手上有上百間房子
以為是傳說神話
有一次應酬就遇到傳說中的神人..
100多間房子..
還請專門的管理公司幫他收租
浪漫淡水 wrote:



看了樓主的論點很明顯是看漲房市,既然要自住,為何還不下手買呢?

樓主一直強調ECFA對台北房價上漲的因素,請問台北市的房價(平均房價或是精華區房價)與大陸一線城市或是東京、倫敦、香港比比看,熟高?依本人認知,台北市房價已不比那些城市低。

未來的事,誰都只能猜測而已,但大家應能認同的事,這波台北市房價上漲,已使越來越少的人買得起了,終究房屋還是一種商品,總會有所謂的價值的,當房價漲到某點,而難漲上去時,資金自然就會尋求另種標地物,只是房價不像股票,可以一日翻轉,但那是一種趨勢(房價總有波段高點,判斷錯誤可需付出很多金錢的)。




ty2657 wrote:
...(恕刪)


我的確是看漲的~每個人都有不同的看法~也都有一些數據或判斷來佐證自己的說法.....未來只能用預測~無法確定.但所有的預測都是找出機率比較大的可能.....未來漲或跌都有可能.但那一種機率較高就看個人的判斷了

我正有購置房屋打算~但我對未來的判斷無關我現在是否有房子.只是提出我就現在的政策.市場.人性...等角度所做的結論給大家參考.認同或不認同都無訪

我之前的留言有提到~我在85年房價.利率都高的時後(當時我的利率7%)購入一間在木柵政大重劃區的房子當結婚新房.購入價880萬.結果1999年民國88年亞洲金融風爆.我的公司倒了背了一屁股債.為了停止負債.那間房子我以660賠售.3年我賠了220萬.以短期來說我做了一個錯的決定~但長期來看~那只是突發性的天災人禍~前段時間回去看~同社區同規格的價格在1200~1400左右.以長期來看~我買那間並沒有錯 房價的確漲了

房地產業有一句話:買屋不用看時機.只要確定自己負擔的起,要看時機的是賣屋的時機. 當然這句話不全面對 對 但對台北都會區這卻是絕對成立的.....無論買的時候是高是低~只要選對賣的時機就是賺
  • 12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2)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