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

不太營養, 必須補腦

~WISH~ wrote:
嗯~計畫圖有了, 接下來看你囉~
(社子/北投終於連成一體了)...(恕刪)



要改改大點,再把基隆河加蓋.



20080630 wrote:
光看堤防高度會有錯覺,還要看河面寬度才對,汐止那裡河面比較窄,越往出海口河面越寬,大直那裡的寬度大概


平面寬度比較寬, 然後水就會往上流? 不會嘛 !!

通常是遇到漲潮, 水沒法從河口出去, 就開始往上堆, 甚至海水會倒灌到河川之中, 導致河川水位不斷上漲, 上游淹水, 下游不淹? 除非是有個超級大轉彎, 且水流夾帶石頭啦, 樹木啦, 鐵櫃啦, 直接衝破河堤, 導致潰堤!!

汐止為何在北市截彎取直, 加高河堤超越上游汐止後, 才年年淹水呢? 在此之前, 並非如此的 !!

其實這也是老話題了, 現在河面擴寬, 河堤加高, 水往低處流, 越往下游, 水勢越猛, 越快, 下面寬, 不是更好? 看能堆多少嘛 !! 堆到不能再堆, 但水還是要繼續往下堆呀!! 好年前, 不是就有一次, 從橫科一帶溢出, 淹到研究院那裡, 事後, 研究院還建議採自然工法防洪方式來處理!! 那次, 我忘了士林那一帶有沒有新聞出來了 !!



joe13579 wrote:
平面寬度比較寬, 然後水就會往上流? 不會嘛 !!...(恕刪)


拜託,有沒有學過"流體力學"??

在管路的瓶頸(bottleneck)水的流速最大、水位最高

汐止就像是一個瓶頸,大水來的時候水位當然最高,

河面寬的淨流量>>河面窄的淨流量
20080630 wrote:
拜託,有沒有學過"流體力學"??

在管路的瓶頸(bottleneck)水的流速最大、水位最高

汐止就像是一個瓶頸,大水來的時候水位當然最高,

河面寬的淨流量>>河面窄的淨流量


哦, 照這樣說, 就不該叫汐止, 該叫汐來也, 才對呀 !!

不然就是每次颱風來, 就一定淹水才對呀 !!

但在過去記錄中, 在還沒搞截彎取直工程之前, 是不太淹的, 是以前下游很窄嗎? 但以前汐止河道也不寬呀!!

基隆河一定就像一跟管子, 照甚流體力學走嗎? 不是嘛 !!

如果是, 汐止應該叫汐來也, 不是嗎? 即然叫汐止, 海水倒灌, 上游淹, 下游不淹? 是這樣嗎? 一定不是啦 !!

考試題目, 管子一定是比較完美的嘛, 但實際狀況中, 河川是很複雜的, 不然氣象局不會常常覺得很為難啦 !!

我的印象中, 下游不是都通常比較容易泛濫, 比較容易淹水, 不是嗎? 低窪區是不是比較容易淹水呢? 怎現在被你一說, 變成倒過來了呢?

RICE 1502 wrote:
要改改大點,再把基隆...(恕刪)


這要是真的 工程太浩大了

我想DISCOVERY都會報導
不太營養, 必須補腦
人定勝天 就要看執行者的魄力 但台灣目前沒有一個人是有魄力的 哈哈

這是事實 也是民主下的悲慘 一個樂生就可以吵翻天 倒楣的卻是住在新莊線延線的三四十萬居民 何者為重 何者為輕

記得樂生的存在很久了 怎以前就沒聽說有人要怎樣 直到捷運要用時就出來

我想脫離不了 利<<<<非常的可憐 那些自以為保護樂生的學生 那些有真正的住在新莊線延線呢?

樂生是人 新莊延線的人就不是人嗎 是不是也要號召去抗議 就把樂生爭議修止了嗎?

社子島的發開只是個笑話 大家聽聽就好了啦 人千萬不要和天爭

社子島會淹水 本來就是水文的關係加上很多先天不良的因素 而且現在的天侯異常之前的數據都不能參考了 別把錢浪費在那裡了 應該火力集中在都心面貌的更新 把台北打造成現代和有藝術氣息的又能保存傳統建物的城市

不太營養, 必須補腦
那新地區叫做, 投子? 投社? 北子? 北社? 社北? 子北? 社投? 子投?

~WISH~ wrote:
嗯~計畫圖有了, 接...(恕刪)
20080630 wrote:

拜託,有沒有學過"流體力學"??

在管路的瓶頸(bottleneck)水的流速最大、水位最高

汐止就像是一個瓶頸,大水來的時候水位當然最高,

河面寬的淨流量>>河面窄的淨流量


河道的問題很複雜啦,不是用單純的流體力學就可以解釋了

渠道水利學可不是念心酸的

不然為何之前中山橋造成上游的問題為何會各說各話?

汐止會淹水,早期在行水區蓋大樓是主因

但下游河道的狀況也是會影響

這五六年來,大台北地區其實沒出現過大雨

嚴格來說,員山子分洪只在未完工之時算是小小派上用場

換言之,整個基隆河的防洪設施還沒經歷過考驗,有些事情也要居安思危

怕就怕在政府太樂觀,到時又是一堆錢砸在水裡

  • 5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