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0630 wrote:現在中運量的內湖線,沿線居民都抱怨隱私被看光光,如果蓋高運量的,哪捷運站不是要貼到窗戶了嗎 這樣子就可以實現大家的夢想~ 把捷運蓋到家裡面來~每個人都可以自由進出捷運站~ 在家吃完早餐之後立刻跳上車~ 免罰七千!家家都有捷運! 相信這樣子絕對可以讓市民更滿意! 通通不會抱怨的拉!
我是外行人大家不要批我><我是這樣想的......可不可以像日本的捷運那樣一條線上可以共乘多種線路並且使用"相互直通"一班:淡水→新店另一班:淡水→象山再一般:淡水→南勢角我去日本大阪搭電車時有過上述經驗只要在月台上等1~2班車就會有往自己要去的地方的直通車開來
coffeepig wrote:六節是做不到,當初從兩節變四節,已經搞成台灣自己土炮,早就不是馬特拉系統了。根本不是電腦自動操縱,是控制中心手動控制開車停車,當然發車車數無法提高。現在內湖線的問題就在於要解決木柵線,木柵線早就不是馬特拉,經常要從國外買舊系統零件來東修西補,壽命只剩下十年。 前年馬特拉系統的發車密集度是88秒-96秒!!六節是不可能,這跟月台長度有關!!
starbear612 wrote:比較好奇的是當初文湖...(恕刪) 捷運局當初有提出內湖線高運量地下化方案是和新莊線相連由行天宮站向北延伸路線近似於222公車路線但是不可行的原因除了工程預算外還有以下3點:1.地下穿越和拆除民宅內湖線採高運量轉彎半徑勢必增大屆時在東湖圓環會地下穿越不少民宅(''閱讀歐洲''首當其衝)影響建築物安全且車站及轉轍軌採明挖覆蓋也必須拆掉康寧路旁邊不少民宅引發民怨2.東湖只剩1個車站內湖線高運量方案原本中運量方案在東湖有2車站(東湖站 葫州站)因為工程條件限制(高運量車站站體面積較大 而康寧路又窄又彎)在東湖只剩1個車站(明湖國中前)對東湖人來說相對不便3.無法與南港線相連目前內湖線在終點站南港展覽館站可與南港線連接但是高運量方案規劃的終點站是在汐止社后地區就無法和南港線連接了綜歸以上幾點其實內湖線用中運量不見得不好(當然是否用龐X迪系統又是另一個議題)等明年馬特拉原有車輛趕裝完畢上路文湖線可用最快72min一班發車再加上明年南港線會延伸到南港展覽館站和內湖線相連此時東湖及大湖公園 日湖商圈一帶乘客可由南港展覽館站進入市區文湖線就不會那麼擠....
琉璃香 wrote:我是外行人大家不要批...(恕刪) 也難怪台鐵的自強號跑的比20年前還要慢,因為台灣人都喜歡家門口上車,目的地下車。硬要做也是可以,但就不會有反彈?台北車站擠到爆會比分散人潮來的好?今天多了淡水<->新店/象山/南勢角,明天就會有人要求新店<->象山/松山/新莊/蘆洲...反正我想到哪裡都有直達車最好!Welcome to Taiwan。撇開其他人說過的不談,捷運採固定路線對降低成本和風險上也是有幫助的,轉撤器不用每一兩分鐘就轉一次,減少維修和耗材費用,也減少列車擦撞的意外(內湖機廠剛撞一次)。再說,日本的電車是以傳統鐵路概念設計,本來就不能跟地下化的捷運系統相提並論,雖然同樣都是軌道,但控制系統不同,地上軌道和隧道的維護也差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