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北環決定報請交通部「一次核定,分階段施工」,且南北環同步興建.
北環由於距離長/車站多,經費問題比較大.
就算同步興建,北環也會比較晚發包完.
但應該要爭取北環的第一站"Y19A工商展覽中心站"先蓋.
因為Y19A和Y19新北產業園區站只差一站,
Y19A卻是深入新北產業園區站正中心,離園區東西南北邊界都只有500米左右.
也就是說,有Y19A這一站,產業園區3萬人口通勤就會非常方便.
(Y19新北產業園區站根本不在新北產業園區站內.)
當初西環只做到Y19就覺得很奇怪,為什麼不把Y19A也劃到西環?
整個北環就只有Y19A孤零零的在這,其他站要跨過疏洪道到三蘆.....
若能優先做Y19A,難度就低很多,Y19A可以接著西環一起通車.
而且產業園區有現成的大量通勤人口.
少了Y19A,西環北段的運輸效率就少很多.
而且Y19A完全沒有北環其他站那種用地徵地與路寬問題.
就是擺在五工五權路口現成的大型分隔島上而已.
是整個北環最簡易的一段.
其實叫新北產業園區站的A3/Y19,其實並不在新北產業園區內.
叫工商展覽中心站的Y19A,也不在工商展覽中心旁.....這有點荒謬.
捷運局應該正名一下,把Y19A改叫新北產業園區站.
Y19則改叫知識產業園區站或新北大道站(如果中山路確定改名)
否則要去新北產業園區洽公的外來客一定會下錯站.
個人比較喜歡A3/Y19新北大道站的名字,
因為這邊是新北市機捷能預辦登機直達機場的門戶站.
若中山路改名新北大道案能成真,建議A3/Y19一併改名.
旅客一看A3/Y19新北大道,比較容易聯想到這是新北市的交通轉接點.

思源路.中山路.五工路口, 五工路南來北往的路線,已各自縮少二個車道了. 圖中左邊汽車停放處亦即靠近MRT新北站的用北應是MRT用地, 唉

看不看的到N年後的隱憂及問題,大家的看法都不一致, 留給下一代最美好的建設與規劃,是不是現在政府已制定的? 我們心中都很清楚. 我們更清楚在利益糾葛與權利角逐下,2.30年前留下的整體都市規劃及現況,絕對不是我們要的. 看過政府相關單位的幾份招商計劃書,找個大學生認真一點,應該會規劃的更好,而成效呢,都是待檢定.




或許是非常理想化, 但是我們怎麼會忘得了思源路原在40M及50M的林蔭大道呢. 又何嘗不想敦化南北路的林蔭在思源路呢?
台北往五股泰山,台一線高架; 板橋往泰山五股,思源路也架高,方便加速通行; 機場MRT也來架高了; 接著是環狀線又是架高
(舉例) 可以規劃十年,卻又急著想要二年立即完工, 開工剪綵,完工剪綵, 證明政府又一德政~
是嗎?

看看這一張圖, 許多人也是感概良多,地面算一層的話,高架橋交叉錯看之下好像有三個層次,
MRT環狀線加進來,四個層次,

再加上人行天橋, 五個層次?
大家想要有巴黎凱旋門的樣貌, 退而求仁愛圓環的復版, 好像是想像,是夢想, 更是痴心妄想.
任何一個原居民而言, 都不希望建設都只是"便宜行事"後的過客,這是第三第四第N選擇,不是我們要的. 敦化南北路兼顧南來北往的車行, 以及東西車向及人行步道的規劃,也不曾少過. 在思源路及五工路可以做的比現在更多.
anyway, everything will be getting better even there are so many things we have no right to decide.

=============================================
Waffenss01 wrote:
WWW333,新北站部分我有點看不懂你的想法,
新北站最靠近的十字路口,已經是全新莊最寬的兩條了。
(思源50m,中山40m.)
和中原東路的情況應該不同。
五工路也幾乎快和思源路一樣寬,再加上往後只有工業區,
通不到其他區,並不算幹道,車流少,這寬度已經很夠了。
你會看到車很多在路上,是因為中山路口紅燈秒數極長,
而不是塞車。
五工路口第二張圖你可看到用水泥暫時圍起來的鐵柱,
那應該以後會連鐵柱全部拆掉,路就更寬了。
其實路已經拓寬過,只是柱子還是舊的,
所以立在馬路上很突兀且危險,暫時用水泥塊檔。
但那應該只是因為知產區仍在整地。
部份地上物還未處理,不必擔心。
個人認為中山思源路口已是新莊最寬兩條交叉,
拓寬不是優先的問題。
沒有天橋或地下道才是優先要解決麻煩。
因為路已經太寬,紅燈非常久。
而且連續過2個50米+40米的馬路對老弱小孩有點危險。
中原東路則真的是路太小。
解決方法的確只能靠頭前路對面打通,連到中華路。轉移車流。
但也如你所說恐怕20年後才有機會。形同無解。
目前看知產區的計劃圖,
福壽街和昌平街,在知產區都有相對應的道路,
但還不確定能不能穿越中山路。
(頭前的福德x街就沒辦法穿過思源路)
不過我認為只要五工六路和中華路一樣寬就問題不大。
因為知產區比較小,只有頭前的一半大多一點。
只看副都心旁那一塊甚至只有15公頃左右。
有兩條南北向大路到副都心就已經算多了。
五工-思源 連接頭前副都心和新北站。
五工六路-中華路 可從副都心通到工商展覽中心。
知產區西半部才800米內有這兩條,應該夠了。
相對的,50公頃的頭前重劃區,
20年內只靠2線道的中原東路直接到副都心,
所以交通問題比較嚴重,被罵很久了。
雖然可以走頭前轉2個彎到中原路,
但是如果中原東路寬一點會最方便。
沒人知道政府為什麼要這樣規劃......
我猜是因為頭前路未來有機會打穿到三重捷運路?
所以選擇把頭前路做寬而不把中原東路拓寬?
不過商業區卻規劃在中原東路口....而非頭前路口。
這讓人搞不懂。)
甚至巴黎凱旋門, 仁愛圓環?
不過政府想做只是多核化的〝副都心之一〞而已,
不是希望遷都,也不是另立正都心。
只是個局部區域的中心市區。跟首都的格局仍然有明顯差異,
....就算新板特區也不會有你期待的建設格局。
所以就算把副都心建設時程拖到10年後,其實也不會有你要的。
這是很現實的,新五泰只有不到60萬人口。
把都市規格硬拉到副都心,其實已經很高了。(通常是百萬人口才有都心)
畢竟30年內新五泰人口都不可能超過2000年溪南的板橋中和。
甚至追不上1970年的台北市(早就破百萬)。
目前的規劃已經是超越新五泰人口規模數十年了。
想要巴黎凱旋門? 區區60萬人何德何能啊?
未來的台北盆地是多核心,
但只有台北市精華區有真正首都級
的建設規格,而數個副都心都是次級CBD.
除非遷都,才有可能全新打造超越台北市正都心的規劃。
不要指望不到60萬人口可以擁有200多萬人首都的規格。
那太不切實際,也財政上不可行。
重點是,相較與新北市的其他區,
新莊由於發展溪北的政策與地理位置,已經有破格的待遇。
(好幾區人口比新莊多,只是位置不對,而無此待遇)
該珍惜這難得的發展機會,
希望它長出一個正常的CBD商業區,
而不要長歪了,只剩昂貴的住宅,永遠變成衛星城市。
不需要去過度煩惱新五泰人口破百萬以後會多擠。
那已經不是遠見的問題,而是不夠實際。
台北車站一帶由於發展的早,也是很擠。
後來的建設全都改走地下深處,連商店街都地下化。
新五泰如果真的50年後有辦法增長到100多萬人。
還有地下化能發展,也許40年後新北站北側的園區都更後,
變成副都心或知產區第二期,連同五股新市鎮就有更大的建設格局。
但那絕非幾十年內〝不可能突破百萬人口的新五泰〞
目前可以要求的。
但是50年後的事,我們不需要在乎,
因為那時我們這一代大部份人已經安息了。
這一代要先把區域性的副都心做起來,人口先追近都心等級,
更大的格局就讓下下一代人的下一個溪北新都心去完成吧。
就像如果沒有早期的西區先發展到百萬人口,
又怎麼會需要有後來的東區呢?
都心的規格是和幾十年內的人口成正比的。
總不能怪1910年的日本總督蓋西門町一帶時,
沒考慮到1980年的擁擠吧。
50年後都心太擠又太舊,再找外圍蓋更新更寬的就好了。
新五泰目前人口只有60萬以下,每年最多增加1萬。
不過未來台灣總人口是下滑的。如果50年後新五泰運氣好能有100萬人,
副都心也開始老化了,未來的後代再來考慮下一個新的街區要多氣派....
新莊的市區數百年來是一直在移動的,從清朝的廟街,
到日治的市區改正,到民國的大樓。
所謂副都心,也只是下一階段的市中心。
每個市區會老化不會永遠都在這。
PS:知產區和其商街都是東西向發展的。
你要的什麼步道廣場,政府是規劃在東西向的捷運高架底下,
一整條的綠帶與步道單車道串通全部商業區。
因為南北向五工路只有小小一段在知產區內,再過去就沒東西。
所以政府這樣東西向人行動線規劃我認為算是合理。
五工路只是個往停車場的車道而已。
它不像敦化南北路是通往其他新興區域的幹道。
而且目前五工路人行道都是舊的,因為要等整地完,才會重做.
上頭前對面的知產區商業區,是規劃成大型商業設施,
除了原有的人行道,還會另外退縮一個小廣場.(知產區的都市計劃圖有標出來.)
希望不是跟炎洲集團一樣畫虎爛
新板有遠東集團撐腰 難道副都心將有麗寶集團助拳?
最好再重新設計蓋個新莊麗寶鵬程百貨來洗刷新板的恥辱
http://news.chinatimes.com/focus/11050106/122013081400102.html
長達10年的房地產景氣大多頭,締造建築業大亨空前的雄厚財力,為展現實力,紛紛朝向集團「總部化」,打造企業總部大樓。大台北精華地段,已躍居為大型建商「插旗」的一級兵家必爭之地。
麗寶機構董事長吳寶田表示,創辦30多年,一直把「看得喜歡買得起」,「讓回家成為一種享受」,視為麗寶的幸福目標,隨著集團規模擴大,目前的確規劃評估新企業總部。麗寶副總何昭宏表示,目前麗寶總部設在新北市五股「麗寶新圓山」,原本5月以19.16億元標下內湖雅新實業大樓總部,有規劃為集團總部進駐,但後來評估可先由關係企業辦公,集團將另行選擇新莊副都心興建企業總部大樓。
麗寶建設機構旗下共有麗寶建設、上市營建股名軒開發等,大大小小至少25家子公司、孫公司,每年推案至少300多億元,幾乎都與遠雄企業團、寶佳機構齊名;加上麗寶樂園、福容飯店等關係企業,員工人數逐年激增,隨著集團規模快速壯大,麗寶選擇未來企業總部大樓落腳新莊副都心,也是因為土地比較大、可以蓋得雄壯威武一些。


2010麗寶建設以每坪213萬元取得地號19與435號商二土地,
面22米寬的中港大排東側與中央路面22米寬的轉角處的商業區土地
19號面積較小,因此合併標售,面積1025坪,容積率440%,
得標金額約21億8351萬元,換算為每坪213萬元
這塊角地至少需一半為商業用途.住宅樓地板面積不得大於總樓地板面積50%
這塊基地上方(434、433地號,共2263坪)
和東側(20地號,273坪)都是遠雄建設的土地
這地在中央路與中華路三段交叉口,旁邊是中港大排及對面的願景公園.
距離AU捷運商城約200米.離A4站約700米.
這一塊蓋麗寶鵬程百貨的機率應該不算高,因為沒法靠距離車站近來吸客.
只能靠麗寶自己的品牌和招商規劃能力(<---超弱的)........
而且旁邊200米的AU捷運商城基地面積4300坪是麗寶土地的4倍大....
AU捷運商城還比較近捷運....這些條件顯然和HiMall VS 大遠百 一樣很不利.
麗寶鵬程還敢再打一場小百貨VS巨大商城....必輸的戰爭嗎?
(中小百貨商場通常會更靠近捷運甚至共購EX:潤泰CityLink,否則難以對抗巨型Mall.)
所以我想,八成應該是麗寶自己的總部辦公大樓而已.
商二土地蓋商辦是正常使用.
頂多底層1-2F使用類別做成G3一般零售的商店,以提供員工基本消費..
而不會有數層是B2商場百貨的使用類別(麗寶鵬程百貨).
(但也不敢說絕不可能,搞不好麗寶就是喜歡越級挑戰巨大的對手?XD)
-------------------------------------------------------
副都心最適合蓋百貨的區塊,其實是東邊遠雄XX公園那幾塊(H85+H86+H106)
因為從福壽街未來可能有空橋連到知產區的環狀線共購大樓.
離雙捷運不遠,又靠近思源/中山交叉口,南鄰中央路,靠近國際創新園區的大樓.
交通商業條件是屬一屬二的好.
雖然缺乏停車場用地,但是離對面知產區未來的兩大廣體停車場也不遠.
這塊是發展大型商業設施的寶地,有能力發展出與AU商城抗衡的百貨聚落.
.....但不幸都被遠雄買走,變成遠雄XX公園住宅區
(如果當初是潤泰或麗寶或冠德買到,還有點商城的機會,遠雄阿....唉,算了)
變更新莊都市計畫(配合副都市中心地區)細部計畫『停二』 停車場用地修訂土地使用分區管制要點
不知道8月更新了什麼.....
反正AU商城預定完成期限:民國103年~108年(2014-2019).
所以基本上,AU商城最快是在所有捷運通車以後2019才會營運.
也就是說,明年開幕的晶冠可能有5年左右的時間可以學習怎麼經營商城.
沒有競爭對手,AU的建設期比我預期的還久.
....因為它規模挺大的,大約有2.8萬坪的樓地板.
AU的主要入口不是面對中山路,而是面對中央路,
中央路的功能不是交通幹道,而是被當成停車入口.
車輛從車流龐大的思源路中山路等大路到這,轉進中央路就很快進入停車場.
新莊.三芝 二處景點 納入歷史建築
新北市文化局表示,「新莊潮江寺」原是碼頭工人休息寮房,後因漳泉械鬥,將寮房改建成2層樓瞭望臺,可瞭望對岸板橋與淡水河河上動靜。周邊的新莊平原,早年水田遍野、米穀豐登,米糧透過新莊港輸往大陸,當地的新莊路387巷離港口近,商船靠港後,碼頭工人挑著米袋穿梭,因而得名「米市巷」。「潮江寺」如今建物上層供奉觀世音佛祖,下層供奉福德正神,已成為長期保佑新莊的守護神。因此, 審議委員認為「潮江寺」的原址曾是早期大漢溪與新莊河港聚落的臨河防守高台,具地方發展之歷史意義。

三芝新庄里石滬坐落三芝沿海未登錄之土地,面積近1.4公頃,長期由區公所編列預算維護整理,北縣升格新北市後,地方人士盼石滬能列入文化資產,永續保存。新北市政府近日邀請專家、學者與地方人士實地會勘後,認為三芝新庄里石滬是先民利用潮汐原理,以卵石堆砌所構築的捕魚設施;目前右側結構保存較完整,展現運用大自然的智慧,在新北市內已不多見,具漁業文化資源歷史保存價值。上月底經新北市政府古蹟歷史建築聚落及文化景觀審議委員會決議登錄為歷史建築,昨天公告,後續將修復並規畫再利用。
2013/08/14 新北市政府
Waffenss01 wrote:
我想你是對新莊副都心...(恕刪)
這位大大啊~您所謂溪北就新五泰?溪南就板橋中和?
"好幾區人口比新莊多,只是位置不對,而無此待遇"??
新北市比新莊人口的除板橋外就中和(才多不到一萬)還有哪區??有很多區人口比新莊多嗎??
感覺有點…偏頗
資訊不是很客觀唷~
簡言之
政府雖不完美
但是應該也不會太白…x吧
看一下市府的相關都市計畫
溪南、溪北各以板橋、新莊為所謂核心是有其規劃構想
至於人口…應該南北邊應該沒差多少吧
北邊還有三重(近39萬人)、蘆洲(近20萬人)
南邊您沒提的永和(23萬)土城(近24)
幾個大的區加加~半斤八兩
差不多吧!!
另就開發程度
北邊(新莊)雖是最早開發~但…目前南邊都市開發程度較高
因此北邊尚有大面積未開發區多、南邊除江仔翠、華中橋、浮洲等區外好像就不多了
北邊夢好像可以做比較大
但是~誰說大台北地區沒素地、沒布了
屁吧~~~
不只新北市南北區這麼多重劃區
台北市大直北投什麼園區的、南港什麼大開發計畫、內湖第n期…一堆啦
最好人有這麼多
且都這麼有錢~
roswell51 wrote:
這位大大啊~您...(恕刪)
這位大大啊,你才需要回頭看清楚新莊副都市計畫,
政府資訊最客觀吧!
我是真正看過才這麼說.
地政局網頁:http://www.land.ntpc.gov.tw/web/SelfPageSetup?command=display&pageID=22989
一、開發原因
鑑於降低對於臺北市中心商業區服務機能之依賴,未來可與板橋新都心機能相輔相成,
成為跨越大漢溪兩岸之雙子城,並提供新莊、泰山、五股形成之「新五泰共同生活圈」
所需之都市機能,塑造成為具自主性都市機能之都會衛星城市。
五、開發效益
提供新莊、泰山、五股形成之「新五泰共同生活圈」所需之都市機能。
[地政局表示,預期副都心將帶動新莊地區的繁榮發展,讓新莊、五股、泰山鄉成為「新五泰共同生活圈」]
政府眼裡只有新五泰? 那三蘆兩區呢?
雖然理論上三蘆算溪北一部份,但由於疏洪道的地理區隔
對政府而言,三蘆是視為自成一區的,不列入新莊副都心的腹地.
不被市府算在溪北都心的主要服務人口範圍,
市府只有說新五泰共同生活圈。
因為政府再怎麼傻瓜也知道,三蘆夾在正都心和副都心之間,
多數人是去正都心就業與消費。
只有少部份不靠近三蘆線且近疏洪道的才會優先考慮副都心。
三蘆人口甚至超越新五泰,三重甚至自己就有足夠人口匹敵新莊.
三蘆兩區幾乎無自然分界,規劃上視為一體.
只是它位置太靠近西區都心,且與新五泰地理分離,
故政府無法以副都心的規格來規劃三蘆.
三蘆未來仍是西區旁邊的衛星城市為主.
溪北副都心-政府規劃的服務新五泰共同生活圈就是那60萬人而已,
並沒有硬把三蘆的60萬人算進去.
市府這樣規劃是有動腦袋在做判斷的,不是傻傻的只用溪北溪南這種字面上的函義.
台北市的素地很多,別硬凹了,你講的每一塊都不大,
而且都不在核心地帶。其規模連新五泰重劃區的零頭都不到。
(已有都市計劃的就近千公頃,不算沒被計劃到的地還有一堆)
內湖南港加起來連100公頃都不到....
北市真正目前夠大的素地且離都心不遠的。只有松山機場182公頃和社子島294公頃,
但這兩個在20年內都只能做夢不能實際使用!!
北市20年內剩下全部都是外圍幾十公頃的分散各處的地,根本沒法做大規模整體開發.
所以北市才再考慮困難重重的西區舊城區都更(西區軸線翻轉),
因為已經沒辦法在東西區之間核心區找到數百公頃的地來規劃都心了.
相對的,新板都心的規劃,則是板橋中和永和全都是它的服務區,上百萬人口.
因為板橋中和永和並沒有地理上區隔,不像溪北是分成東西兩半.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