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你持有的是幾戶,是不是豪宅,只要是台北市103年7月後的新房"每一年"都要比"舊制"課徵多1-3倍的房屋稅。
所以您就算只有持有"一戶"而且根本不是所謂"豪宅、高級住宅",只要是"新屋",房屋稅就會至少爆增1-3倍! 這裡涉及到的是"稅基"調整,因此無關"稅率"的問題。
這是增加"持有稅",而不是"交易稅",因此跟"投資"一點關係都沒有。最傷的是真正買房來使用的自住民眾,因為自住的民眾你每一年都要繳這些持有稅!
投資客可以轉移成本,大概就是少賺一點而已。自住客無法轉移成本,增加"持有稅"最慘的就是一般自住老百姓!
認清楚問題,而不要被政府一堆打著打房、正義、公平的口號實則大福加稅給騙了。
這邊是新北板,在現在流行什麼都學台北市的風潮下,希望新北市的民眾不要遭受這種不公平稅制的苦難。
你既然買得起天龍國的新房子,還怕繳不起比舊房子多 1.6~3倍的房屋稅, 不是很好笑嗎?
更何況你在欺騙大家不懂,房屋稅是每年遞減,因為房屋會老化, 所以很多超過40年以上的房子, 根本都不用繳房屋稅.
唯一會上漲的是地價稅,政府未來要實施的是實價課稅, 目前地價稅課稅標準是公告地價, 不是市價,所以才會讓投資客有利可圖, 畢竟公告地價大約只有市價的四分之一不到,所以你聽到帝寶賣幾億又如何? 國家才課幾百萬的稅,投資客隨便都從中獲利超過億,那一點稅算甚麼?何況還有一堆稅付減免的規定,實際上投資客繳的稅更低(頂新就是一個例子,它還可以用來貸款去炒別的房地產)
就算地價稅與房屋稅調高到市價, 或許持有房子的人稅負增加,但對只有一間房子的人不會影響太大,畢竟自用住宅稅率只有2/1000,
比較痛的人是很多房子的人,尤其是超過伍間(那也需要你的人頭夠多能讓伍間都適用自用住宅)以上的,只能適用一般住宅稅率最低是 10/1000, 最高是 55/1000.
有沒有實施居住正義,大家可以判斷, 但是我想這種自誇自己擁有很多房子當包租公,由房客來幫他付貸款應該會減少,因為當銀行因為風險開始調高利率,他持有成本又增加,如果政府增加社會住宅供給量,房價會不會下跌,他的房子會不會開始降低租金或資金被斷頭拋售是可以期待的?
只是政府未來的政策要選擇硬著陸或是軟著陸,我不清楚? 或許要到2016後才會比較清楚吧!
房地產業者當然會著急,開始放話會影響經濟發展,會讓很多人失業,分明是說謊,因為投機炒作房市才會一堆人投入房仲,現在只是回復到原來數量, 至於建築工地,大家可以看看現在外勞的比率佔了多少? 本國勞工又因此在薪資上被壓低了多少? 而台灣在人口出生率逐年降低的狀況, 有必要蓋那麼多房子嗎?
我個人認為反對居住正義的人, 反對實價課稅的人, 都是既得利益者,因為他們會痛了!
沒有房子的人沒有關係,只有一間房子自住的也沒有關係,現在的房價是不合理的, 但房價下跌到合理時, 實價課稅對只有一間房子自住的人來說,不會影響太大, 若加上政府大量興建只租不售的社會住宅, 對剛出社會的年輕人,除了可以減輕經濟負擔, 也不用再花錢住在天龍國那破舊的頂樓加蓋中,夏熱冬冷,還有不知何時被燒死的危險, 卻肥了天龍國的這些吸血房東! 也難怪台北市會被稱為天龍國, 期待柯市長的改變!
yayadog wrote:
灌啊!我看能灌多高!...(恕刪)
依你的說法降到每坪二十萬, 假設買五十坪來住, 總價1000萬, 地價算800萬, 房屋算 200萬, 若實價課稅用現在的自用住宅來課稅, 地價稅一年是 1.6萬, 房屋稅是2.4萬,兩者相加才4萬, 何來二十萬?
如果沒有投機炒作, 地價逐年調高幅度本不高, 房屋卻因為折舊而稅負會減少.
如果你要繳二十萬的稅 就代表你買的是更大的坪數,既然買得起,還怕繳稅? 講難聽一點,你光每個月要繳的管理費都破萬了,一年繳得起十二萬以上的管理費 還要說繳不起二十萬的稅?
更何況不是每個人都要買到五十坪的房子,單身時只要二十五坪就很夠住了,等結婚後換大一點, 夫妻一起賺的收入要負擔就不會太重.
說來說去只有投資客才會怕,尤其是口袋不夠深的, 有錢人沒差, 上述金額對她們來說是零錢,小老百姓只有一間房的自住或許要多付一點稅,但至少其他買不起房的, 若真能掉到每坪二十萬,年輕人工作多年後才有機會購房.
別用數據來恐嚇人了!!
請您再好好去了解清楚規定並好好的想一想,別只讀一半!
台北市現在率先調高的是「稅基」,跟「稅率」無關。
大家的折舊率都是一模一樣,而在「稅基」增加下,你每年再怎麼折都是比別人多了「固定倍數」。
不懂嗎? 算給你看:
一間103年5月拿到使照的房屋,的核定房價假設是 500000 元。
而隔壁同條路上(同路段率)、類似建材(都是鋼筋混凝土)、相同面積的另一間房屋則在103年7月拿到使用執照。其核定房價照新制大概就會是落在 1200000 左右。
這兩間差2個月的「新舊房」的往後課稅價值基礎就會是 50萬 vs 120萬。
如果兩戶持有者都是三間房以下,也都是拿來自住,稅率都是1.2%,
接下來經過您說的 40 年折舊: (我提醒您,台北市最高折舊只有到 60%,也就是最少都會有 40% 的殘值,所以不會有變成 0 的情況)。
每一年這兩間建築的房屋稅的差別就會在 (120萬 * 同樣折舊率 * 同樣的路段率 * 1.2%) - (50萬 * 同樣的折舊率 * 同樣的路段率 * 1.2%) 固定比率下去。
如果您願意要增稅給政府多錢,那OK,大家用公平的方式來徵收都沒話講。但請問這種稅金的差別的合理性在哪裡?
如果新北市未來要調高持有稅,那也要小心比照目前台北市採用的方式,其造成的不合理對持有新屋的一般自住者是非常不公平的!
不管你稅基或稅率是多少, 就是以實價=市價來做課稅標準, 你登錄多少錢就課多少稅,
你有錢買得起超過 3000萬的房子, 你就要負擔得起房屋稅與地價稅, 不要再以個人收入來模糊焦點, 當我收入無法負擔,我就不會買3000萬的房子.
政府要做的是增加只租不售的社會住宅來幫助剛踏入社會的年輕人, 讓現在不合理的房價腰斬的大家都買得起,一個大安區的新房子動不動就每坪破百萬? 最好笑的是旁邊的二十多年老公寓也給你喊每坪七十萬,而國家課的稅卻只有不到實價的1/4 去計算,再加上貸款利率低, 難怪年輕人都買不起房子,難怪新聞節目還會教你如何做包租公以房養房.
還是簡單點,實價課稅,房價會不會下跌就看實施後就知道, 買得起豪宅的有錢人他不痛不癢,投資客與包租公當他的持有成本增加時, 就看他口袋夠不夠深, 如果能把奢侈稅再延長為五年持有, 對一生買一次房子的沒影響,就看政府做不做,樓主反對與你反對,我尊重你的意見 ,畢竟你們可能是既得利益者, 也可能是即將成為買在高點的最後那隻羊,為了維護自己的利益,當然要反對.
我沒房沒車,對我沒有影響, 我就等看下一個執政黨會不會做,尤其是針對雙北市,選舉快到了,我與多數沒房子的人繼續觀望,現在看來房價有下修,但還不夠多, 現在的立委又站在財團那邊,也不可能修法通過,只能等待2016有人提出"居住正義",既然美國與日本都泡沫了, 而台灣房價也到一個高點了,也該爆了.
補充一點, 你舉得例子很無聊 ,你自己要接受同一地段較高價格而去購入,你有何資格談公平? 嫌貴可以不買呀?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