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

請問永和中古屋該怎麼買??

不曉得為什麼大家都排斥投資客的房子

我就是買投資客的房子,隔局全打掉全新裝修,至今住了二年,沒什麼大問題。

投資客的房子有些還滿好殺價,他們只要有固定利潤就會拋售,不像有些在地屋主,比投資客更貪婪,我覺得買房子記住一點,不論如何用力砍價就對了~~

基本的裝修都幫你弄好了,人進去住就好,省了很多精神、時間、金錢搞其他的房事。

當然,要仔細評估屋況,不要買剛裝修完的,還有下過幾次大雨後再去看,多多問鄰居有無漏水的問題或是有無其他問題,尤其是同期同樓層的,反正多看就對了....

ianke wrote:
不曉得為什麼大家都排...(恕刪)


這是您運氣好
勸大家不要碰投資客房子的理由
主要還是基於裝潢材質問題
光是拋光石英磚就有一坪600到一坪3000的
耐用度當然有差
這些會灌入成本不是問題
但接手後維護就是您的問題
如果建材好而且裝潢便便當然省事
但你要夠專業才不會有碰運氣的狀況
另外木作的部分也是重點
樣品屋品味的就要注意工藝粗細且實不實用問題
所以直接自己裝潢雖然費事但可能更安心些
上網看物件了解行情, 鎖定幾間約看屋
而看屋要注意什麼...風水, 路寬, 天花板..很多
我自己是看書做功課, 書都有附圖比較好懂
(黑心XX的告白 之類)

看屋後再上各仲介網站看成交價
最後就可以決定一個價格去斡旋了~

我也有看中永和,板橋 目前比較屬意板橋
永和三房 供你參考



豪哥大 wrote:
我目前住的華廈也30...(恕刪)


同意豪哥大的說法,
朋友購入仁愛路該30年中古公寓後,
樓上屋內牆壁變電箱電線重拉,
水管線路全部敲牆重配,
這2點萬萬不能省,
不要等到家具進去後再做這些事情,
另外窗戶窗檯早期多半是老舊鋁製花玻璃,
花台架大多為鐵製,
朋友全部打掉重練包含大門與內門,
日前再回去看他的屋子已經完全看不出是30年老公寓,
總體花費50萬左右,
供您參考。

含普通家具1千萬,重鋪塑膠地磚,3房2廳1衛,獨立廚房,前玄關,後陽台,公設比8%。

C63 wrote:
同意豪哥大的說法,朋...(恕刪)


相當羨慕你朋友。
因為我的預算比他還低了些 XD

不過最近聽到一個說法是:小坪數的物件不能用總價/坪數來看單價。
要就是直接從總價談。
所以小坪數近捷運的一坪賣到45~50萬是很正常的(15年二樓的中古屋喔)
這樣真的是"正常"的嗎....
想請問一下同樣關心永和房子的前輩。

關於"金銀大樓"這邊的行情,這是間有點年紀的公寓,好像在34上下。
坪數有點大,公設低,這邊的行情一坪大約多少算合理呢?
買房屋除非萬不得已,
不要去買"商辦"或是"乙工"大樓,
如果您是說想要購買金銀大樓,
本人是舉雙手反對的。

金銀大樓位處永和中正路455號,
印象中9樓是遊藝場,
出入份子較為複雜,
且位居三岔路交會處,
轉往永福橋與福和橋之要道,
車流量大且面向馬路第一排實在不為住家首選,
住家首要條件為休息之住所,
此地條件比朋友家差上許多,
相同金額也不會選擇該處。

且原售價似乎與您所說34萬/坪相差甚遠,
除非您說的是金銀大樓附近的舊公寓,
今年房市下看,
買屋可多在停看聽,
以上建言屬個人觀點,
給予您參考




坪數說明:主建物24.051坪、共用部分7.415坪、公設比24%、土地3.904坪

unknown wrote:
想請問一下同樣關心永...(恕刪)


金銀大樓是永和最著名的地雷大樓
我也是不贊成去考慮
永和中正路30年的華廈應該沒32萬的行情了
最多不過30萬
金銀大樓應該不超過28萬
另外金銀大樓對面機車行那棟(右邊部是左邊的)當初失火煙囪效應死了不少人
也是有名的大凶宅來的
我..我..我整個 Orz掉了。

今天覺得很喜歡,還帶爸媽去看了,也覺得不錯。

回來後還問了觀音媽也給了我聖杯。

結果一來價錢居然能低成這樣(但好像是兩年多一點前的價錢)

二來是兩位前輩如此不推。

感謝大家,看來又得再慢慢看了。

順便請教一下,除了住商混合外,還有什麼因素讓他變成公認的地雷大樓嗎?

C63前輩,請問是做房仲相關的行業嗎?
居然沒關鍵字也能找到這麼久以前成交的物件,謝謝貼圖 m(___)m
先回給你這個,因為你提到金銀大樓。
印象中金銀大樓樓下好像是婦產科。

http://www.unluckyhouse.com/showthread.php?p=3140

回來後還問了觀音媽也給了我聖杯。

看您信神,想必你也信鬼。
地雷不外乎樓下1樓2樓低樓層戶從事的是否有寵物醫院,婦產科,宮廟等,
頂樓是否有人為法加蓋鴿舍,或是種植大量花圃盆栽,
還有是否有人非自然死亡等事件產生,
你明白我說的。

另外公共設施老舊要花大錢。
大樓電梯,車道鐵捲門,公共水電路管線,消防設備,對講機電鈴,電燈,水塔馬達等。
以上平時靠住戶定期繳交管理費來支付保養費,
一但該大樓或集合式住宅社區出租戶較多,
出入份子較為複雜或流動性較高,
管理費要追繳等問題或是公共設施需要更換購買的時候要看該大樓管委會的公權力是否能夠伸張。

傳統公寓就較少有上述問題發生。

我只是住永和有段時間,
朋友十幾二十個也都這,
不是房仲啦。
  • 12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2)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