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4

北大特區的點燈率及房價討論 AND 跟北大特區一切相關事務的討論

覺得北大特區這兩年
食的方面有不進反退的感覺
就連國際一街二街都不少的空的店面啊
怎麼吃的會這麼難做 不是人口很多嗎?
其實就連愛北大 一直也都有在討論特區內吃的真的很少 也做不太起來
最近~竟然連愛北大都有討論希望特區房價跌的勒 真的很意外

ABONBOMB wrote:
覺得北大特區這兩年
...(恕刪)

靠近家樂福 凱旋門這邊的店家倒是變動不大,不過價格高一點,
房價當然低一點比較好,換屋族或是首購比較能下手,跌回20以下
我也可以2房換4房
ABONBOMB wrote:
覺得北大特區這兩年食...(恕刪)

****************************************
愛北大有討論希望特區房價跌的勒.真的很意外
****************************************

這哪有意外.
住在北大特區的很多人都希望北大房價暴跌.就可以再買一間大一點的房子.或買套房出租給學生

ABONBOMB wrote:
覺得北大特區這兩年食...(恕刪)


自由市場,有漲有跌! 不意外呀!

沒跌大家怎麼會有錢可以買的下手呢? 若是又回到我剛入手的價格,我就會和家人再討論看看,是否再買一間請家人搬遇來這兒住!
傻綠班的鴿 8:17 ━━━━━━━━●━━━ 14:50 ⇆ㅤㅤㅤㅤ◁ㅤㅤ❚❚ㅤㅤ▷ㅤㅤㅤㅤ↻
ABONBOMB wrote:
覺得北大特區這兩年食...(恕刪)

在北大作吃的店家很多都是新手
經營的耐心不夠.不曉得用時間去累積客戶的忠誠度
加上廚藝不佳且貴.當然就容易發生歇業或換老闆的事情了

還有就是北大地區距離台北市大約要一小時車程
住戶下班到北大都已經晚上7點半.肚子早就餓扁了
加上很多上班族發現北大在地餐飲不好吃且貴.就乾脆在臺北縣市的上班地點解決
所以店家就常發生歇業或換老闆的惡性循環

不過別太在意這件事.新社區都是一樣的
隨著時間的更迭與淘汰.慢慢優秀餐飲店家就會學到廚藝及生存之道的

ABONBOMB wrote:
覺得北大特區這兩年
食的方面有不進反退的感覺
就連國際一街二街都不少的空的店面啊
怎麼吃的會這麼難做 不是人口很多嗎?
其實就連愛北大 一直也都有在討論特區內吃的真的很少 也做不太起來
最近~竟然連愛北大都有討論希望特區房價跌的勒 真的很意外


店面淘汰賽,適者生存....
有的店面從好幾年前就做到現在
也有的幾個月就關了...
跟我公司附近的武昌街一樣..
有的做幾十年,有的裝潢沒多久就看到要拆


想買的當然希望房價跌...

ddt135 wrote:
在北大作吃的店家很多...(恕刪)

bis0815 wrote:
店面淘汰賽,適者生存...(恕刪)


兩位大大講的也是有道理
北大特區其他地方先不論
但國際一街那邊可是有北大學生會消費啊
也是做不起來?
到底是東西難吃OR太貴 還是民眾嘴太挑 又或者是租金太貴
哪個影響比較大 這是我一直在思考的事情
真是很傷腦筋,北大這邊太多投資客參與在內,若依照交通與工作來講,房價在20內還是比較合理的範圍,再加上這裡的購地成本都是5〜8前取得的,成本約在10〜16萬間,換算六倍容積率地價成本在1.5〜2.6萬間,建造成本約8〜12萬,所以建商在2008〜2010間的成交一般都在15〜20萬間,光不論虛坪的計算方式,䢖商就己經坐擁50%的暴利,現在真的炒高房價的都是投資客,北大這邊依照銀行貸款部門的資料來看有四成的公教人員,看來台灣的公教人員都挺有辦法的,不然有幾個人可以知這邊詳細的未來規劃?沒有很確實的消息面公教人員誰敢冒然去投資房地產?但是畢竟就像高雄一樣,沒有經濟面的支持房價早晚泡沫化,北大供給面目前還是大於真正的需求面,住在這裡若離工作場所或者上班距離過遠太塞,也是會失去支撐房價的需求面,基於這些理由目前我是先選擇租房的方式,先來了解一下這邊的環境,因為我對目前亂喊的房價(皇翔玉鼎有25〜34萬的價格差距,不算中悅其他兩年左右的新房都喊在26〜30萬的報價),實在下不了手,畢竟這裡離大台北的經濟與社群活動區域離了太遠,光每天上下高速公路至少連ETC也要72元的過路費,高速公路的計程收費不過關也是降不了,再加上油料價格居高不下,都是需要注意的潛在成本。

kevindvt wrote:
真是很傷腦筋,北大這邊太多投資客參與在內,若依照交通與工作來講,房價在20內還是比較合理的範圍,再加上這裡的購地成本都是5〜8前取得的,成本約在10〜16萬間,換算六倍容積率地價成本在1.5〜2.6萬間,建造成本約8〜12萬,所以建商在2008〜2010間的成交一般都在15〜20萬間,光不論虛坪的計算方式,䢖商就己經坐擁50%的暴利,現在真的炒高房價的都是投資客,北大這邊依照銀行貸款部門的資料來看有四成的公教人員,看來台灣的公教人員都挺有辦法的,不然有幾個人可以知這邊詳細的未來規劃?沒有很確實的消息面公教人員誰敢冒然去投資房地產?但是畢竟就像高雄一樣,沒有經濟面的支持房價早晚泡沫化,北大供給面目前還是大於真正的需求面,住在這裡若離工作場所或者上班距離過遠太塞,也是會失去支撐房價的需求面,基於這些理由目前我是先選擇租房的方式,先來了解一下這邊的環境,因為我對目前亂喊的房價(皇翔玉鼎有25〜34萬的價格差距,不算中悅其他兩年左右的新房都喊在26〜30萬的報價),實在下不了手,畢竟這裡離大台北的經濟與社群活動區域離了太遠,光每天上下高速公路至少連ETC也要72元的過路費,高速公路的計程收費不過關也是降不了,再加上油料價格居高不下,都是需要注意的潛在成本。



大大果然是有做過功課的
有關係就沒關係 沒關係就有關係 Welcome to Taiwan

kevindvt wrote:
真是很傷腦筋,北大這...(恕刪)

你的數字還是比較客觀的,在2010年以前多數北大的建案價格都在15萬以內(中悅、翡冷翠等例外)。
新北市地政局有每個重劃土地標售的價格
林口、北大平均成本都不高,早期購地的建商都賺飽飽(08年以前北大的地也差不多賣光了)。
在需求面的地方我的看法略優不同,可能還是要看實際發生的狀況
2010年前首購族、換屋族、北大退休族是三族鼎立的情況。
2011年起,換屋、退休族群比例大幅提高,尤其是退休族的買氣有越來越高的傾向。
退休族越來越旺的情況,可能與老人化、房地產景氣已經到達高峰有關。
加上北大的盤子小,就兩萬戶多戶(其中還包括純套房、長期被學生分租房子)。
不管首購、換屋、退休,任何一個族群偏愛北大一點,就會造成銷售暢旺的情形。
市區舊公寓被退休族出貨,拿部分的錢來北大換屋兼養老(北大的環境確實有雄霸退休市場的本錢)。
只要北大的環境越來越好,市區的房子越來越老化,這部分的市場就會一直存在。
至於北大房價的高低,這部分就不是北大自己能夠決定的事情。
大致上來說,同樣等級的社區。
北大新社區大樓=30%新板新社區大樓=40%板橋社區大樓。
舊公寓則是沒有比較基礎,硬要比的話只能找三峽舊市區的公寓。
同樣30年的產品,大勇路將來有捷運站設點的地方
板橋靠捷運站的舊公寓幾乎是三峽3倍貴。
  • 84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84)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