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6

聽到北大特區的開價, 我笑了...

呆呆小綠 wrote:
上個禮拜平常日到了北...(恕刪)

其實你說的有部分也是如此
但是因為你不住這,了解有限

房子好不好,見仁見智,台灣會漏水的房子,
不會只有北大這,當然北大會漏水的房子不是沒有
看建商吧,
另外是北大的道路,會塞車的地段都是佳園路或是隆恩街,因為這是聯外道路
但是內部道路會塞車???可能性不高
因為大家從外圍道路進入社區停車場,時間多數在兩到三分鐘之內
通常我從高速公路涵洞下,一直到大義路社區內,開車約1分30秒就到了
北大很少人會開車來閒逛吧,也少有其他地區車輛進入北大內部道路,
外圍道路會塞,這是都會區常見的情況,以前住板江子翠開車到樹林,40-50分鐘還算少的

但是北大如學勤路大義路等會不會塞?基本上是不可能
因為就算兩萬輛車,也不會同時出入
例如我社區已經住滿了,停車場的車子登記的也將進4/5,
但是出入只一個通道,也沒見過會堵車的


北大空屋率很高,這已經不是現況了
很多交屋兩年的社區,已經都住滿了
某些社區今年才交屋,也不可能馬上住滿
難道你看過買了未裝潢的新房子,隔月就入住的嗎?
沒這麼急吧,以小弟,房子買了半年後才入住,
這邊裝潢房子,一家比一家豪華,百萬裝潢在這裡也只是小case
上面的某位大大就有兩百萬裝潢費的房子,
看過他的新家開箱文,小弟才知道家是可以這樣豪華的
這樣的裝潢都不是三兩個月搞得定的

當然這裏投資客也很多,房仲也多
難是你有沒有想想,如果沒人買,房仲的收入哪來
一家店面,租金三~五萬以上的一堆,加上人事成本營業成本
沒有交易,哪來這麼多房仲
房屋不是單純的投資標的物
最終還是有人會來住的,

三萬人入住了北大,這已經是事實,
因為樹林和三峽區公所,已經有專屬北大統計資料
而這三萬人還是有遷移戶口的,沒遷入戶口的也不在少數
小弟的戶口就沒遷入,所以至今這間房子還是空戶
但我已經住了兩年了,信不信,來看清楚就知道
而不要像最早的一些人,從高速公路呼嘯而過,
經過幾十秒鐘的時間就說北大空屋很多

至於各社區的戶數高,那是當然的,
在容積建蔽率設定下,新房子在都會區都是一樣高
你看它戶數多,但是你沒有考慮到的是,他基地更大才有辦法戶數多
超過4000坪的基地,這樣的規模在都會區幾乎很難找到
新板的大樓,基地比這小的一堆,戶數也不會少阿

整個北大特區185公頃,若不含台北大學54公頃,剩餘的土地是130公頃
以現有完工和興建中總計有兩萬戶為統計(有網友統計過),
一戶以四人為概略計算,約有八萬人會在此地生活
130公頃的土地住八萬人,也不算擁擠吧!

因為這裡少有外人經過會特別進來逛,也不是鬧區
擁擠這句話,在這裡不會有的








貧窮中年宅男
bis0815 wrote:
你姐買的中和,近年來人口一直流失,人口是負成長的耶...
...(恕刪)


我覺得引用的數據似乎有點小錯誤
這邊引用中和區戶政事務所的統計資料做個小修正
http://www.zhonghe.ris.ntpc.gov.tw/_file/1176/SG/24977/D.html

中和區2011年各月人口
7月 414,080 比6月增加55人
6月 414,025 比5月增加13人
5月 414,012
4月 414,005
3月 413,896
2月 414,276
1月 414,219

2010年
12月 414,356
11月 414,488
10月 414,379
9月 414,318
8月 414,625
7月 414,600
6月 414,160
5月 414,601
4月 414,798
3月 414,849<---人口最高點
2月 414,740
1月 414,685

2009年
12月 414,535
11月 414,486
10月 414,182
9月 413,881
8月 413,444
7月 413,139
6月 412,842
5月 412,979
4月 412,799
3月 412,784
2月 412,785
1月 412,429

2008年 6月 409,175
2007年 6月 409,698
2006年 6月 409,101
2005年 6月 408,066
2004年 6月 407,239
2003年 6月 404,803
2002年 6月 402,355

2001年 8月 400,323<---突破40萬
2001年 7月 399,594
2001年 6月 399,327


中和區的人口已經算是極為成熟
生活機能或房價似乎已不是些許的人口變動能左右
且新北市戶籍人口受 桃園縣升格200萬目標 及 台北市助你好孕 影響而浮動
未必能反映實際居住人口 僅能作為參考
以台北市近年人口負成長 房價反而上揚
人口的增加對新開發市郊的正面影響應該會較為顯著
亨亨 wrote:
北大特區因一些人的努...(恕刪)


這宗教議題牽扯很廣~
在基督文明的國度裡,你的家庭,文化,說話,戲劇,電影,所見的一切,自然而然就是基督教徒
同理在伊斯蘭文明裡,你的家庭,文化,說話,戲劇,電影,所見的一切,自然而然就是伊斯蘭教徒
在藏傳佛教裡,你的家庭,文化,(不含電影及戲劇),自然而然就是佛教徒。

但在儒家文化的東亞,因為儒家文化的排他性並不高,加上中國傳統文化上尊儒,並且不壓抑道佛。
而且並不施行單一經典。
但舊歐洲以新舊約聖經作為教會的唯一經典,讓教會與國王統治者形成一種共生關係。
而伊斯蘭文化也是如此。
中國大陸在毛澤東時期,也是以毛語錄為唯一經典,在漢人地區排斥所有宗教。

而台灣以漢人為主,加上文化上沒有斷層,且對宗教開放。
而普遍較無宗教意識的人,則跟隨民間信仰,這中間有潛信仰,但會因為不同階層,不同地位,不同際遇而有不同的外顯方式。

而對宗教有意識的人,則會透過書籍,教友,自己的探索,而堅貞的信仰
上帝或阿拉,甚至是加入藏傳佛教或是慈濟,法鼓山的對佛教非常有研究的派別...

所以有人跟你說上帝的好,我們反而要佩服他,因為她認識上帝,他在這個以儒家文化的異教徒社會裡,透過接觸經典,個人體會而有這種認識,並且要告訴大家,他是非常勇敢、和善而有智慧的~
願意與你分享他在上帝那邊得到的果~

同樣的,有人信奉藏傳佛教,他一定是在內心關照,對生命,生活態度,有很高的修練,這樣有智慧的人~如達賴~受世界歡迎,包括所有歐美以基督教文明的國家,中國除外。

由以上背景,來看北大特區與鄰近地區在宗教上外顯的不同,就能看出脈絡。
北大裡面,真理堂,教會,靈糧堂等等我看不少於10座,而北大外圍1km內什麼宮,姑娘廟等等,我想一定超過10座。
並不是北大裡面大家都信基督,而是基督教的外顯儀式(如講道,在室內唱聖歌)並不會干擾到非教友。
加上信基督教都是我說的對宗教有意識的人,或是有認識的在參與,而北大有這個人口。

而姑娘廟,清水祖師,媽祖,釋迦摩尼佛為什麼還沒有入住北大????甚至受到北大人的排斥????

這麼說好了?如果有一個日本人在北大特區裡面找一塊空地,蓋一座媽祖神社(如一般日本神社)
在地上鋪有碎石,左前方有清水讓人用勺子取水飲用,有面讓人祈福的風鈴,參拜時只要手掌拍三下,平常住持也不燒香,只念佛教經典及媽祖事跡,每到媽祖生日,各社區出陣頭,陣頭不用電子花車,也沒有八家將,只有用人力扛轎子,然後也不放鞭炮,只有社區管樂隊前導,由北大沿學勤路到媽祖神社。
然後平常假日,就辦園遊會,唱媽祖福音(含雷鬼,流行,爵士等樂風),並且彩繪媽祖,媽祖恩典發放,
也研讀佛教經典,開示生命人生大義。
包準偶像劇每一齣都有北大特區,大家沒什麼宗教信仰的,一出遠門一定先到媽祖神社求平安。

也就是台灣現在一般民間信仰從農業社會過渡到工業社會甚至是資訊社會,其文化包裝,普遍性原則,沒有注意到中產階級的需求,導致中產階級對於民間信仰的儀式冷漠,甚至厭惡,但你絕對不能說北大沒有信其他宗教的不具有信媽祖的基因,因為媽祖(儒道佛)文化在台灣,是你的家庭,文化,說話,戲劇,電影,所見的一切。

台灣還要進步,而現狀就是如此.....
怎摸?假日跑去北大看房子,嫌貴....來這邊壓房價...逢低進場投資..

這招很多人用....但總以為自己有能力可以讓房價降低..

你的發言...我也笑了...

呆呆小綠 wrote:
上個禮拜平常日到了北...(恕刪)
大台北多的是房子,不一定要選北大特區,嫌貴就不要買lo,不然就像是在公司你嫌老板錢給的少就換公司阿,難不成換老板?
  又來點燈率低、到處都是房仲的平行世界了...
  怎麼都看不到住滿的大樓、街上到處都有的行人跟新開的各式店家...

  老是帶著刻板印象,即便麥當勞開幕了,大概也會看成房仲吧...
  街上很多年輕的大學生,大概也都被當成房仲了吧...

firedragon wrote:
記得去年有人才在說北...(恕刪)


樓上不是很多人再說人口一值在增加嗎

以前談投資客有錯嗎?
現在談人口飽和問題有錯嗎?
時間不是剛好嗎?

只有有遠見的人會在去年考慮人口飽和問題
剩下的可能只會批評他在中傷吧

呵呵

您剖析的真詳細
不只偶像劇,連夜市人生也有北大的景
北大人越來越多,只要晚上到藝術大到和海洋公園那邊,就知道人口增加很快
很開心住在這裡
其實人口飽和是一個假議題.

中和夠擁擠了吧,永和夠壅擠了吧,
有沒有人在談論中永和人口飽和的問題呢?

飽和又怎樣,中永和的房子還不是貴翻天..
水岸還不是照樣一坪70萬..

不過很弔詭的是,
通常會嫌三峽一坪20貴的人,
都不會覺得中永和一坪50-70貴喔(新成屋)!!

limingche wrote:
其實人口飽和是一個假...(恕刪)


因為中永和跟北大的訴求賣點不一樣

中永和的賣點在交通便利性,生活機能完整性,缺點是人口擁擠,生活環境較不友善
北大的賣點呢?剛好相反. 這就是為什麼比較要擔心北大人口問題

請不要拿人口數來相比,因為腹地大小不同,要用人口密度來談,才不會模糊焦點
  • 86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86)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