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ca001 wrote:
事實上林口的規劃中, 沿著文化一路, 二路以及三路往兩側, 有很多住一以及住二用地的規劃. 因為法規上容積建蔽率的限制, 即使林口的空地都蓋買了房子, 整體來說應該還是比較空曠些.(恕刪)
北大特區因為獎勵容積的關係,所以開發比較快,但林口卻因為住一、住二的用地規劃,而可以享有比較低密度的住宅環境,這有好有壞。
不過我想北大特區不至於有竹南人講的,棟距「過窄」的狀況,因為北大特區還是受限土地分區使用要點規範的退縮限制,特別是學勤路及學府路規定退縮設立林蔭大道,而這兩條路貫串整個北大特區,加上公園林立,也不至於太過狹窄,若真的感覺很窄,又怎會有想遠離都市的人選擇北大定居呢?應該是避之為恐不及吧!
但林口新市鎮的低密度區域確實是大臺北的一塊淨土,只是開發上就要多點耐心了,但方向是對的,未來也有成為高價郊區的可能性。
林口和三峽較諸台北縣,市其他區域來說,都是C/P值很高的地方,各有所長,2年前小弟選擇林口,主要還是為了個人的交通考量.
小弟在南京東路華航附近上班,而女王則在敦南及市民大道口,為此,我們曾經做了實測,路徑如下:
1. 北大特區(學勤路)走隆恩街,然後上二高,由新店/安坑交流道下,接環快下敦南
2. 林口公園路走文二路,然後上中山高,松江路下,左轉民權東路,再右轉敦北
都在沒有塞車的情況,以不超速的方式(北二高115KM/H,中山高105KM/H)測試,結果到女王辦公室的時間由三峽出發為38分鐘;林口則為25分鐘,至於到小弟上班的地點,因為路徑相同,所以差距不大,當然這沒算上,下班塞車的狀況,不過以小弟每天上班實際的經驗看來,7:50從家中出發,一般都在8:30前可抵達女王辦公室.
林口一般為人詬病之處大概是下列幾點:
1. 冬季氣候濕冷: 這是事實,而且風也很大,即使溫度比台北僅低約2度,不過實際的感受會更冷;可是相對的,夏季就涼爽不少,冬季開除濕機的電費和夏季開冷氣省下的電費相扺,應該是差不多的.
2. 生活機能不發達: 這也是事實,不過要看住的地點和個人的需求,小弟住的社區下有7-11,診所,藥局,早餐店;小學和幼稚園都在社區對面和斜對面不到100公尺處;在地的超市佳家樂也不會超過200公尺,當然,到頂好,家樂福或全聯就必須騎車或開車.而大型百貨公司,電影院或KTV,酒吧等,當然都還沒有,要去的話,就多花15分鐘至半小時到台茂或是進台北吧!
3. 大眾運輸: 與台北相比,的確差得多;和北大特區相比,也有所不如,不過這又跟住的地點和個人需求有關係,以小弟的社區來說,三重客運往台北市政府和台北車站的站牌,走路約8~10分鐘,若小弟出差無法送女王上班,女王自行搭乘公車大約50分鐘可扺達;另外,還有920可前往板橋;未來捷運若通車,離小弟社區走路約10分鐘.
選擇林口或三峽,大概都是不願意用3~4倍昂貴的代價,換取所謂的方便性吧?
Q:這是計算直線距離嗎?若是,我認為意義不大?
A:任何人都是知道直線距離是沒有意義的,閣下若曾使用過Google map「規劃路線-自行開車」功能,就知道是不是直線距離!
Q:三峽應該是前往信義區、大安區及南港區會更快速便捷?
A:以下分別為林口、北大往北市各區公里數:信義區(27、35.8)、大安區(23.8、27.6)及南港區(30.4、37.7)。
Q:另外以板橋高鐵站來說,我相信也是北大特區前往板橋會快一點,另外北大特區搭乘公車轉土城南港線,可以搭乘捷運銜接板橋高鐵站,未來還有環河快速道路工程,還可以再縮短一些時間。
A:二者至板橋高鐵站距離相去不遠,再者,本比較是以自行開車公里數上的比較。
Q:各有優缺,若要比較,應該要作更多方面的比較會比較客觀?
A:小弟最近收集到的客觀數據僅有公里數與氣候面向,其餘遺漏面向尚請諸位先進不吝提供!
Q:北大特區雖然開發即將完成,但因為建築物規定退縮,所以不至於有棟距過小的問題?
A:小弟所指棟距,乃該棟與左右後方棟之距離,至於建築物規定退縮部分,林口北大都是遵循相同規定。
Q:冬季氣候濕冷: 這是事實,而且風也很大,即使溫度比台北僅低約2度,不過實際的感受會更冷?
A:在氣溫與濕度成反比關係下,氣候的暖化將使得林口冬季的濕氣與寒冷將逐年改善(這也是小弟仍然敢買在林口的主因之一)!
Q:生活機能不發達: KTV,酒吧等,當然都還沒有?
A:大賣場、百貨公司來就好,KTV、酒吧就免了。
Q:大眾運輸: 與台北相比,的確差得多?
A:居住在林口而就業在大台北者,大概有兩種選擇。一是會開車且可藉由中山高等快速道路抵達公司者。二是藉由捷運通往A6~A1站公司上班者。至於公司位於台北市區,開車費時、捷運不到者,應該就不會選擇在林口了。換言之,林口對在鄰近A6~A1站就業者具吸引力,A1站以東就業者就不可行了!
竹南人 wrote:
Q:北大國道地勢比住宅高,怎麼算是缺點呢?難道林口捷運沿線都是在地下嗎?
A:北大國道呈現凸狀,空氣汙染與噪音都比較容易散播在國道兩側住戶,這也是為何國道旁的房價會比較低的原因。林口國道呈現凹狀,即使住在第1區塊的居民亦不容易看到國道車輛行走,凹狀使得空氣汙染與噪音較不易向兩側外溢。另捷運雖屬高架設計,但捷運並無空氣汙染與噪音問題。
竹南人大大最近又活耀於板上啦
您條列式用心的整理小弟深感佩服
應該讓不少想了解林口的人獲得不少資訊吧!
話說國道下凹式的設計可以減少污染
的確懸浮微粒跟落塵都因此比較不容易擴散
這不知道是不是林口交通如此繁忙但空氣品質還不錯的原因?(大台北僅次於淡水)
這小弟之前倒是沒想到
我只覺得下凹式的國道比較節能減碳!!
怎麼說呢?
平常"上"高速公路
在林口是往"下"加速
油門輕踩很快就可以加速到100km/h後進入主線道
相反的
平常"下"高速公路交流道
在林口是往"上"離開
不用怎麼踩剎車
重力自然幫你減速
同樣減少剎車皮的磨耗
小弟我還天馬行空的想
20年後林口真的住滿了人
還可以在高速公路上加個蓋子
上面可以建公園 蓋球場
又多了數公頃可用的土地
看來下凹式的國道好處不少
只是高架捷運其實還是有噪音的問題呢
尤其機場捷運是鋼軌鋼輪的設計
營運時速又比一般捷運高
而且據說機場捷運有配合班機起降的深夜班次
所以小弟建議"住宅"反而不要離捷運軌道100公尺內
像"帝賞"就有被捷運吵到的疑慮
(隔音牆如果做的好另當別論)
Q:林口開到30~40的價位,我是覺得太誇張了點...中山路那邊30萬的價位,乾脆去搶比較快?
A:30~40的價位是林口的豪宅價,而這個價錢卻是北市的平民價!
回覆silentocean:
Q:若有實際行車時間的比較,會比單憑Google maps計算路線距離要來得更有實質意義?
A:小弟明瞭,但行車時間只能由各方先進提供了。
Q:不過你的計算也是花了一番功夫,辛苦了?
A:滑鼠點一點而已啦,是Google map的開發人員辛苦!
回覆eoskiss:
Q:您條列式用心的整理小弟深感佩服,應該讓不少想了解林口的人獲得不少資訊吧?
A:您過獎了!如何組織知識並以簡單扼要的方式呈現給讀者,一直是小弟謹記在心的自我要求!
Q:建議"住宅"反而不要離捷運軌道100公尺內,像"帝賞"就有被捷運吵到的疑慮(隔音牆如果做的好另當別論)?
A:捷運通車後只要鄰近居民集體陳情,加裝隔音牆並不是甚麼難事,再者,離捷運軌道100公尺內的房子偶也買不起!
Q:國道下凹式的設計可以減少污染,這小弟之前倒是沒想到?
A:林口的優點是藉由相互比較獲得的,偶也不是一時就能查覺;像華亞科技園區是唯一接近捷運站的園區,這個優點要不是您提起,偶可能至今都未察覺!總之,大夥集思廣益,陸續將林口的優勢逐一發掘吧!
回覆linyujen:
Q:想請教您個問題,您真的是"竹南人"嗎?如果是的話,那我們算是同鄉,我的老家在"海口尾"?
A:偶確實是在竹南土生土長的(距離鴻海集團群創光電很近),但因娶狗隨狗緣故不得不居住在板橋。
內文搜尋

X